中国的少数民族是怎么来的

如题所述

中国的少数民族由来以:达斡尔族、回族、傈僳族、朝鲜族、纳西族、鄂伦春族等为例,具体如下:

1、达斡尔族

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达斡尔”意即“开拓者”。族源契丹。十七世纪中叶,这个民族为维护祖国统一,打响了武装抗击沙俄入侵的第一枪。达斡尔族称春节为“阿涅”,也把春节当做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日。

2、回族

回民族的简称。十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中亚迁入中国,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逐渐形成了回族。

3、傈僳族

傈僳族在唐代称为“栗粟”。傈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因战争等原因,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1985年6月11日,建立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节日:主要节日有阔时节(12月20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火把节、收获节、中秋节、澡塘会、刀杆节等。

4、朝鲜族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区。朝鲜族的先民,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的朝鲜族人。朝鲜族民间有五大节日,至今仍然隆重欢度。这五大节日是:元日(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端午、秋夕。

5、纳西族

原游牧在青海省黄河、湟水谷地的古羌人,辗转南迁至川西南、滇西北一带,并分化成不同的民族,其中就包括纳西族。“纳”有大或尊贵之意,“西”意为人。丽江纳西族的摩梭人信奉神灵,崇拜大自然,相信天地万物皆由神灵主宰。

6、鄂伦春族

鄂伦春是民族自称,其含义有两种解释,一是 “住在山岭上的人们”,二是“使用驯鹿的人们”。清朝以前,人们一般把鄂伦春族称为“索伦部”、“打牲部”或“使鹿部”。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鄂伦春族。每年的6月18日是鄂伦春民族传统的节日--篝火节。

参考资料:中国网_中国56个民族的由来曝光:看你知道几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9

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中央政府调查统计正式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其他为未识别民族。

新中国建立初期,各民族的名称相当复杂,据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汇总登记上报的民族有400多个,其中有的是自称,有的是他称;有的为一个族体不同的汉语音译;有的以居住区的地理名称而得名;有的则以特殊的生产生活方式命名等等。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其中汉族人口比重最大,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1.51%左右。其他55个民族总人口偏少,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49%左右,故称为少数民族。


扩展资料:

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特点:

1,小聚居大杂居。少数民族人口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各省,自治区。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5个自治区和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l200多个民族乡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2,在这些地区同时也是汉族人民的世居地,其比例也相当高,如内蒙古,广西,宁夏三个自治区的汉族人口都超过了当地少数民族人口总和,分别占到79%,62%,64.58%,新疆的汉族人口也占40%。同样,在各汉族地区也杂居着许多少数民族。

3,分布范围广,但主要集中于西部及边疆地区。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各民族平均分布在30个省区,其中29个民族遍布全国所有省区。拥有56个民族的省区有11个,占全国31个省区的35.5%。尽管少数民族分布范围很广,但其人口仍主要集中在西部及边疆地区。

4,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广西,云南,贵州,新疆4个省区的少数民族人口之和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一半以上,再加上辽宁,湖南,内蒙古,四川,河北,湖北,西藏,吉林,青海,甘肃,重庆和宁夏,以上16个省区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91.32%。

第2个回答  2018-06-28
  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少数民族往往是某种主要因素影响的产物。物质资料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构成中国少数民族形成的物质基础;政治因素(特别是政权)对中国少数民族的形成起着铸造和凝聚作用;民族迁徙往往促进中国少数民族族体的分化或聚合;地理环境为中国少数民族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地域基础;思想文化则对中国少数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起着凝聚作用。这些因素有时又会交互影响。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民族的形成,是这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一般认为,民族这一人们共同体形成于原始社会末期(相当于野蛮时代的高级阶段)至进入阶级社会时期,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是民族形成的基本途径和一般规律。但是,具体的每个民族共同体往往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因而影响中国少数民族形成的因素必有其特殊的一面。总的看来,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民族迁徙、地理环境及思想文化等方面均影响着中国少数民族的形成。
  一、物质资料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构成中国少数民族形成的物质基础;
  二、政治因素对中国少数民族的形成起着铸造和凝聚作用;
  三、民族迁徙往往促进中国少数民族族体的分化或聚合;
  四、地理环境为中国少数民族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地域基础;
  五、思想文化凝聚着少数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
  综上所述,影响我国少数民族形成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经济、政治、民族迁徙、地理环境及思想文化等因素,均影响着我国少数民族的形成。但它们并不都是孤立地产生影响,而往往是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物质资料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构成民族形成的物质基础。政治因素特别是政权可以铸造和凝聚民族共同体。但经济和政治因素往往又会引发民族迁徙。迁徙民族在一定的地理环境和经济、文化条件下又会分化或融合成新的族体。这说明,民族的分化、同化与融合贯穿着民族过程的始终。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1、汉族某些部落为避免迫害迁徙边缘山区,经过数千年的隔绝,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和语言。成为少数民族。
2、古代生产力落后,各地区民族交流部频繁,久而久之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
3、国外地区少数民族迁徙到中国边疆地区和中国边疆的民族融合。
4、阿拉伯国家与中国汉族融合。例如回族。
5、古代民族的分烈迁徙,例如回鹘迁徙到新疆成为维吾尔族,迁徙到甘肃成为裕固族。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08-05
回族是目前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公元7世纪中叶,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经海路和陆路来到中国的广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内地的长安、开封等地定居。公元13世纪,蒙古军队西征,中亚的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特称)大批迁入中国,以这些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移民、波斯人、阿拉伯人为主,后吸收汉、蒙古、维吾尔等民族成分,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民族——回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