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吃斋”是什么意思?有几种斋日、功德?六斋日等是佛方便法?佛子不应被迫应付天王检查而行善吃斋?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二十

(小乘阿含部)

忉利天品第八

....
佛告比丘:“半月三斋。云何为三?月八日斋、十四日斋、十五日斋,是为三斋。

“何故于月八日斋?常以月八日,四天王告使者言:‘汝等案行世间,观视万民,知有孝顺父母、敬顺沙门、婆罗门、宗事长老、斋戒布施、济诸穷乏者不?

’尔时,使者闻王教已,遍案行天下,知有孝顺父母、宗事沙门、婆罗门、恭顺长老、持戒守斋、布施穷乏者。具观察已,见诸世间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不修斋戒、不济穷乏者,还白王言:‘天王,世间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净修斋戒、施诸穷乏者,甚少!甚少!’

尔时,四天王闻已,愁忧不悦,答言:‘咄此为哉!世人多恶,不孝父母,不事师长,不修斋戒,不施穷乏。减损诸天众,增益阿须伦众。’

若使者见世间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勤修斋戒、布施贫乏者,则还白天王言:‘世间人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勤修斋戒、施诸穷乏者。’四天王闻已,即大欢喜,唱言:‘善哉!我闻善言,世间乃能有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勤修斋戒,布施贫乏。增益诸天众,减损阿须伦众。’

“何故于十四日斋?十四日斋时,四天王告太子言:‘汝当案行天下,观察万民,知有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勤修斋戒、布施贫乏者不?’

太子受王教已,即案行天下,观察万民,知有孝顺父母、宗事师长、勤修斋戒、布施贫乏者。具观察已,见诸世间有不孝顺父母、不敬师长、不修斋戒、不施贫乏者,还白王言:‘天王,世间孝顺父母、敬顺师长、净修斋戒、济诸贫乏者,甚少!甚少!’

四天王闻已,愁忧不悦言:‘咄此为哉!世人多恶,不孝父母,不事师长,不修斋戒,不济穷乏。减损诸天众,增益阿须伦众。’

太子若见世间有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勤修斋戒、布施贫乏者,即还白王言:‘天王,世间有人孝顺父母、敬顺师长、勤修斋戒、施诸贫乏者。’

四天王闻已,即大欢喜,唱言:‘善哉!我闻善言,世间能有孝事父母,宗敬师长,勤修斋戒,布施贫乏。增益诸天众,减损阿须伦众。’是故十四日斋。

“何故于十五日斋?十五日斋时,四天王躬身自下,案行天下,观察万民,世间宁有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勤修斋戒、布施贫乏者不?见世间人多不孝父母,不事师长,不勤斋戒,不施贫乏。

时,四天王诣善法殿,白帝释言:‘大王,当知世间众生多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不修斋戒,不施贫乏。’帝释及忉利诸天闻已,愁忧不悦言:‘咄此为哉!世人多恶,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不修斋戒,不施穷乏。减损诸天众,增益阿须伦众。’

四天王若见世间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勤修斋戒、布施贫乏者,还诣善法堂,白帝释言:‘世人有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勤修斋戒、布施贫乏者。’帝释及忉利诸天闻是语已,皆大欢喜,唱言:‘善哉!世间能有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勤修斋戒、布施贫乏者。增益诸天众,减损阿须伦众。’是故十五日斋戒,是故有三斋。”

尔时,帝释欲使诸天倍生欢喜,即说偈言:

“常以月八日、十四、十五日,
受化修斋戒,其人与我同。’”

佛告比丘:“帝释说此偈,非为善受,非为善说,我所不可。所以者何?彼天帝释淫、怒、痴未尽,未脱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我说其人未离苦本。若我比丘漏尽阿罗汉,所作已办,舍于重担,自获己利,尽诸有结,平等解脱。“

农历每月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日(小月为二十八、二十九日)
六斋日天神伺察善恶,每持一戒有五善神守护
佛说四天王经一卷
宋沙门释智严共宝云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弟子。慎尔心念无爱六欲。漱情去垢无求为首。内以清净外当尽孝。以四等心奉养所生。晨入尊庙稽首悔过。朝禀暮诵思经妙义。以佛重戒治心秽病。斋肃静处数息禅定。反流尽源以求道真。

(佛告弟子们:当善护自心勿著六欲,涤除心垢无求为首,内净自心外当尽孝,以四无量心奉养父母,常行忏悔,读诵经典思维妙义,严持佛戒对治心垢,于寂静处勤修禅定,反流归源以求正道。)

  寿命犹电恍惚即灭。斋日责心慎身守口。诸天斋日伺人善恶。须弥山上即第二忉利天。天帝名因。福德巍巍典主四天。四天神王即因四镇王也。各理一方。常以月八日。遣使者下案行天下。伺察帝王臣民龙鬼蜎蜚蚑行蠕动之类心念口言身行善恶。十四日遣太子下。十五日四天王自下。二十三日使者复下。二十九日太子复下。三十日四王复自下。四王下者。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其中诸天佥然俱下。四王命曰。勤伺众生施行吉凶。若于斯日归佛归法归比丘僧。清心守斋布施贫乏。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玩经散说开化盲冥。孝顺二亲奉事三尊。稽首受法行四等心。慈育众生者。具分别之以启帝释。若多修德精进不怠。释及辅臣三十三人。佥然俱喜。

(人的寿命如闪电般稍纵即逝,如果暂时不能做到日日为善,至少应在每月的斋日善护身口意三业,因为天神会在斋日下到人间伺察善恶。须弥山顶是忉利天所居,帝释天主福德巍巍,主管着下面的四天王,各自管理东南西北方。每月八日,四天王各遣使者下来人间,伺察帝王、臣民、龙、鬼、以及各种蜎飞蠕动的善行恶行,包括起心动念。十四日则派遣太子下来伺察,十五日四天王亲自伺察,二十三日又遣使者下来,二十九日再遣太子下,三十日四天王再亲自下。四天王下来人间伺察的时候,日月五星二十八宿中的诸天也都一起下来,四天王下令:你们要仔细伺察众生所行善恶,如果今天有皈依佛法僧三宝的,或有清心守斋布施穷人的,或有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的,或有研读经典随宜宣说开化迷昧的,或有孝顺父母奉事三宝的,或有禀受正法行四无量心的,或有慈育众生的,都分别详细地禀报帝释天主。如果有很多人精进修德不懈怠,帝释天和他的三十三个辅臣都会很欢喜。)

  释敕伺命增寿益算。遣诸善神营护其身。随戒多少。若持一戒令五神护之。五戒具者令二十五神营卫门户。殃疫众邪阴谋消灭夜无恶梦。县官盗贼水火灾变终而不害。禳祸灭怪。唯斯四等五戒六斋犹如大水而灭小火。岂有不灭者乎。临其寿终。迎其魂神上生天上七宝宫殿。无愿不得。若有不济众生之命。秽浊盗窃。淫犯他妻。两舌恶骂。妄言绮语。厌祷咒诅。嫉妒恚痴。逆道不孝。违佛违法。谤比丘僧。善恶反论。有斯行者。四王以闻帝释及诸天。佥然不悦。

(对于精进修善者,帝释天命人增加他的寿命和福报,并派遣善神守护其身。若守持一戒者,令五善神守护此人,若五戒都能守持者,则派二十五位善神守护,令此人消灾免难,去病驱邪,夜无恶梦,官府、盗贼、水火、灾变都不能伤害到他。行四无量心和受持五戒六斋,犹如大水可以浇灭小火[喻灾殃]。此人寿终之时,天神会迎接他的魂神上生天上的七宝宫殿,无愿不得。若人不救济众生之命,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嫉妒、嗔恚、愚痴,忤逆不孝,违背佛法,诽谤出家人,颠倒善恶,对于这样的人,四天王、帝释和诸天都很不高兴。)

  善神不复营护之。即令日月无光。星宿失度。风雨违时。以现世人欲其改往修来。洗心斋肃。首过三尊。四等养亲。忠于帝王。慈心谏诤。尽诚无欺。反前修来捐秽浊之操。就清净之道。若有改邪行就正真者。帝释及四王靡不欢喜。日月即清明。星宿有常风雨顺时。毒气消歇。天降甘露。地出泽泉。水谷滋味。食之少病。华色奕奕。寿命益长。生不更牢狱。死得上生天上。福德所愿。自然飞行。存亡自在。项有日光。食自消化。无有便利之患。身中香洁口气苾芬。今日月星宿即诸天宫宅也。七宝殿堂。悬处虚空。在意所志。寿终下生侯王之家。颜容炜烨见者心欢。逢佛值法贤圣相连。力行不与罪会必得泥洹斯皆五戒十善。捡情执欲。六斋使然。拘留秦佛时。人寿六万岁。民性无为。护彼犹养己平等无二。彼佛去世正教衰薄。民无正行以渐为恶。其寿日减至于百岁。吾善逝后。民违佛教无复孝子。伺命减算寿日有减。天神不祐。凶疫恶鬼日来侵害。灾怪首尾。愿与意违非祸纵横。生罹王法之囹圄。死入地狱饿鬼畜生。若出为人必为下贱。善恶追身犹如五谷。随其所种获其果实。亦如夜书火灭字存。身死名灭殃福不朽。慎护尔心摄身守口。五戒十善可从得道。吾今得佛积行所致。诸比丘闻经。皆大欢喜。稽首礼佛而去。

(善神都不再守护,即令日月无光,星宿轨则失常,风不调雨不顺,这是为了警示世人,欲令世人改恶向善,如果人们放弃邪行,修持正道,则帝释天和四天王都很欢喜,日月即恢复清明,星宿有常风雨顺时,毒气消歇,天降甘露地出泽泉,水谷滋味食之少病,寿命增长,生时不陷牢狱,死得上生天上,尽享天福,寿终下生人间的王侯之家,颜容光彩,见者欢喜,又能值遇佛陀贤圣出世听闻正法,精进修行必得涅槃,这都是修持五戒十善,敛情去欲,奉持六斋的果报。拘留孙佛住世时,人寿六万岁,民风淳厚,自他平等无二,拘留孙佛灭度后正法衰微,人民正行减少日渐为恶,于是人寿逐渐减至一百岁。我[释迦世尊]灭度后,人们违背佛教,不孝父母,寿命和福报逐渐递减,天神不来护佑,凶灾、疾病、恶鬼常来侵害,灾祸连连,生时陷入牢狱,死后堕入三恶道,再转生为人之时,也是下贱之辈。众生所作善恶之业犹如谷物的种子,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是故应当善护身口意三业,奉持五戒十善,可以从之得道,我今成佛乃是累劫修行所致。诸比丘闻经,皆大欢喜,稽首礼佛而去。)
=========十斋日==============
农历每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小月为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日)
十斋日行善的好处: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众生,于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是诸日等,诸罪结集,定其轻重。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何况恣情杀害、窃盗、邪淫、妄语,百千罪状!能于是十斋日,对佛菩萨、诸贤圣像前,读是经一遍,东、西、南、北百由旬内,无诸灾难。当此居家,若长若幼,现在、未来百千岁中,永离恶趣。能于十斋日每转一遍,现世令此居家,无诸横病,衣食丰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5-04
修如来法乃是成永恒境界者,岂有真龙贪于诱饵之理?而如来成道以来本来不食,无所取著,斋,只是一种不食肉的说法,什么时候又成为了让人贪素了?一切贪著,皆非佛法,何况禁戒乃佛法中下法中的下法。

大慧菩萨说偈问已,复白佛言:“惟愿世尊,为我等说食不食肉,功德、过恶。我及诸菩萨,于现在未来,当为种种希望食肉众生分别说法,令彼众生,慈心相向;得慈心已,各于住地清净明了,疾得究竟无上菩提;声闻、缘觉自地止息已,亦复逮成无上菩提。恶邪论法,诸外道辈,邪见断常颠倒计著,尚有遮法,不听食肉!况复如来,世间救护,正法成就,而食肉耶?”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大慧白佛:“唯然受教。”

佛告大慧:“有无量因缘,不应食肉!然我今当为汝略说。谓一切众生,从本已来,展转因缘,常为六亲;以亲想故,不应食肉。驴、骡、骆驼、狐、狗、牛、马、人兽等肉,屠者杂卖故,不应食肉。不净气分所生长故,不应食肉。众生闻气,悉生恐怖,如旃陀罗及谭婆等,狗见憎恶惊怖群吠故,不应食肉。又令修行者慈心不生故,不应食肉。凡愚所嗜,臭秽不净,无善名称故,不应食肉。令诸咒术不成就故,不应食肉。以杀生者,见形起识,深味著故,不应食肉。彼食肉者,诸天所弃故,不应食肉。令口气臭故,不应食肉。多恶梦故,不应食肉。空闲林中虎狼闻香故,不应食肉。令饮食无节量故,不应食肉。令修行者,不生厌离故,不应食肉。我常说言:凡所饮食,作食子肉想、作服药想故,不应食肉。听食肉者,无有是处!

“复次,大慧,过去有王,名师子苏陀娑,食种种肉,遂至食人;臣民不堪,即便谋反,断其奉禄。以食肉者,有如是过故,不应食肉。

“复次,大慧,凡诸杀者,为财利故,杀生屠贩。彼诸愚痴食肉众生,以钱为网而捕诸肉。彼杀生者,若以财物,若以钩网,取彼空行、水陆众生,种种杀害,屠贩求利。大慧,亦无不教、不求、不想而有鱼肉。以是义故,不应食肉。

“大慧,我有时说,遮五种肉,或制十种;今于此经,一切种、一切时,开除方便,一切悉断。

“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尚无所食,况食鱼肉?亦不教人!以大悲前行故,视一切众生犹如一子,是故不听令食子肉。”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曾悉为亲属,鄙秽不净杂,

不净所生长,闻气悉恐怖。

一切肉与葱,及诸韭蒜等,

种种放逸酒,修行常远离。

亦常离麻油,及诸穿孔床,

以彼诸细虫,于中极恐怖。

饮食生放逸,放逸生诸觉,

从觉生贪欲,是故不应食。

由食生贪欲,贪令心迷醉,

迷醉长爱欲,生死不解脱。

为利杀众生,以财网诸肉,

二俱是恶业,死堕叫呼狱。

若无教想求,则无三净肉,

彼非无因有,是故不应食。

彼诸修行者,由是悉离远,

十方佛世尊,一切咸呵责。

展转更相食,死堕虎狼类,

臭秽可厌恶,所生常愚痴。

多生栴陀罗,猎师谭婆种,

或生陀夷尼,及诸肉食性,

罗刹猫狸等,遍于是中生。

缚象与大云,央掘利魔罗,

及此楞伽经,我悉制断肉。

诸佛及菩萨,声闻所呵责,

食已无惭愧,生生常痴冥。

先说见闻疑,已断一切肉,

妄想不觉知,故生食肉处。

如彼贪欲过,障碍圣解脱,

酒肉葱韭蒜,悉为圣道障。

未来世众生,于肉愚痴说,

言此净无罪,佛听我等食。

食如服药想,亦如食子肉,

知足生厌离,修行行乞食。

安住慈心者,我说常厌离,

虎狼诸恶兽,恒可同游止。

若食诸血肉,众生悉恐怖,

是故修行者,慈心不食肉。

食肉无慈悲,永背正解脱,

及违圣表相,是故不应食。

得生梵志种,及诸修行处,

智慧富贵家,斯由不食肉。”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1.吃斋的意思就是戒食“五荤”,戒食“众生肉”,保有清净心,培养慈悲心。

2.斋日是方便行,而不是真实行,因为真实行大多数做不到,但真实行才有功德可言。

3.六斋日确实是方便说。

4.能做到应付差事行善吃斋的人已经是少数,凡事不可勉强,所以佛说“礼敬诸佛 称赞如来”

阿弥陀佛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4-30
1、佛教中过午不食叫吃斋。
2、出家人长期持斋。在家人随意持。
3、六斋日又称作六斋。指每个月的初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小月二十八日、二十九日)。僧众每月于此六日集会一处,布萨说戒,在家二众乃于此六日受持一日一夜八关斋戒。
十斋日(即于每月初一、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三十等十日受持斋戒。《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上〈如来赞叹品〉云‘复次普广,若未来世众生,于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是诸日等诸罪结集定其轻重。
于斋日吃斋功德无量。
4、出家人长期吃斋。在家佛子受家庭、生活、工作影响,应随意吃斋。不过不要作恶。
5、就是不是佛子,平时也不要作恶,因果规律,必有报应。于斋日行善功德无量。
阿弥陀佛!!
第4个回答  2013-05-04
1.吃斋的意思就是戒食“五荤”,戒食“众生肉”,保有清净心,培养慈悲心。

2.斋日是方便行,而不是真实行,因为真实行大多数做不到,但真实行才有功德可言。

3.六斋日确实是方便说。

佛教中过午不食叫吃斋。
2、出家人长期持斋。在家人随意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