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出自谁的名言?

如题所述

出自:战国荀子《荀子·王制篇》,是荀子的名言。

意思是:水可以把船浮起来,也可以把船掀翻。

原文: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译文:君主就像是船,而老百姓则像是水,水可以托船,也可以掀船。

扩展资料: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历史例子

1、黄巢起义,一开始老百姓是支持他推翻晚唐的统治阶级的,但黄巢打到长安后烧杀抢掠,又被老百姓抛弃。

2、王莽篡政,王莽是大司马的时候,很得朝廷上下和群众拥护,但篡政为帝,受到士人和老百姓的反对,很快败亡。

3、李自成起义,李自成打着“闯王来了不纳粮”的旗号推翻了明朝,但起义军内部腐朽,贪污腐化强抢民利,又被推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句话是荀子说的。原文见《荀子.哀公》篇。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寡人未尝知哀也,未尝知忧
也,未尝知劳也,未尝知惧也,未尝知危也。”孔子曰:“君之所问,圣君之问也,丘、小
人也,何足以知之?”曰:“非吾子无所闻之也。”孔子曰:“君入庙门而右,登自胙阶,
仰视榱栋,俯见几筵,其器存,其人亡,君以此思哀,则哀将焉而不至矣?君昧爽而栉冠,
平明而听朝,一物不应,乱之端也,君以此思忧,则忧将焉而不至矣?君平明而听朝,日昃
而退,诸侯之子孙必有在君之末庭者,君以思劳,则劳将焉而不至矣?君出鲁之四门,以望
鲁四郊,亡国之虚则必有数盖焉,君以此思惧,则惧将焉而不至矣?且丘闻之,君者,舟
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1-20
人家问的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而不是“水则载舟……”明白问题后再回吧。
第3个回答  2013-09-22
B.魏徵
第4个回答  2013-09-22
好像是唐太宗不是以上四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