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歌的来历

要复杂点!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即《义勇军进行曲》。
  《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大地上燃起了民族自卫抗争的烽火。东北各地抗日义勇军纷纷兴起。不到一年的时间,东北抗日义勇军已达30万之众。1933年2月起,部分东北抗日武装力量撤入没有沦陷的热河省改编为抗日联军继续抗争。这时正是战争阴云笼罩热河上空,日军及伪满政权正准备着对热河省的入侵,热河省内的东北抗日义勇军也在为即将到来的敌人厉兵秣马为热河抗战做准备。1933年2月25日晚间,北平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军事部长王化一,政治部副部长杜重远和上海辽吉黑热抗日后援会负责人朱庆澜等,率百余人携带械弹、服装和慰问品到达建平县朱碌科。26日到敖汉旗四家子检阅并慰问部队。随行队伍中的聂耳为了给纪录影片《风云儿女》创作主题歌,随救国会联络副官高鹏发放慰问品,发放到三营时,营长刘凤梧指挥官兵唱起东北抗日义勇军军歌《义勇军誓词歌》,聂耳听后大受鼓舞,以此为基础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后由田汉在上海监狱中重新创作了歌词,流传至今。
  1949年,《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象征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3-30
国歌是代表一个国家的歌曲。我国古代的历代王朝从来没有国歌。19世纪后期,因受西方国家影响,清朝的一些官吏开始提出要谱写国歌。出使英、法、俄国的大臣曾纪泽(1839~1890)首先向朝廷上呈了“国乐”的草案,但没有得到朝廷的批准。在1895年新建陆军建军后,清政府制订了一章陆军军歌,于是,在海外需要演奏国歌时,就用这首军歌权代国歌。

在拖延了二三十年后,直到宣统三年即1911年,腐败的清政府终于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首国歌。歌名为《巩金瓯》,歌词为: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胞,清时幸遭。真颐暤,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这首清帝国的国歌,竭力为腐朽的清王朝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并祈祷濒临崩溃的清帝国“金瓯永保”。然而,没等它在全国传播,辛亥革命就爆发了。

1912年元旦,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后,蔡和森任部长的教育部立即为刚创立的共和国征集国歌。同年2月,临时政府的公报上刊出了由沈思孚作词、沈彭年谱曲的国歌拟稿。可是,反动势力的代表袁世凯随即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1915年5月,袁世凯政府的政事堂礼制馆把《中华雄踞天地间》定为国歌。当时的有识之士都认为这首歌的字里行间散发着袁世凯帝制自为的臭气,纷纷以拒唱来进行抵制。随着袁世凯帝梦的破灭,这首“洪宪”国歌,也就销声匿迹了。

1919年11月,为了制定新的国歌,北洋政府教育部成立了国歌研究会。据说,根据章太炎的建议,该会决定将相传上古时代舜所作的《卿云歌》(见《古诗源·卷一》)配上乐曲作为国歌,于1922年1月由北洋政府和国务院公布通行。

1930年,国民党政府决定,在国歌未制定前以国民党党歌(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的训词为歌词)代用。1936年以它暂代国歌,1943年作为正式国歌。

1949年9月27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1978年因左的思想影响,对国歌歌词进行了修改。1982年12月4日,全国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作出决定,恢复国歌原歌词。
第2个回答  2010-03-30
  《义勇军进行曲》

  《义勇军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原是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歌。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前进!进!
  根据马叙伦的提议,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通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文化大革命”时期,词作者田汉被指控为叛徒下狱,国歌遂变成纯演奏曲,一般情况下均不再高唱国歌。这段时间,《东方红》成为实际的国歌。至文革结束后,1978年3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集体填词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词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简谱/五线谱)前进!各民族英雄的人民!
  伟大的共产党,领导我们继续长征!
  万众一心奔向共产主义明天,
  建设祖国保卫祖国英勇的斗争。
  前进!前进!前进!
  我们千秋万代,
  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
  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
  前进!前进!进!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田汉冤案获平反,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议,撤销1978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歌词,恢复原《义勇军进行曲》之词、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宪法修正案。(第四章第一百三十六条第二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0-03-30
义勇军进行曲》的来历

《义勇军进行曲》原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曲,当《风云儿女》开拍时,田汉作词,并请聂耳谱曲,但田汉歌词还未写出就被国民党当局逮捕。

田汉后来被关在龙华监狱,他在狱中偷偷地把歌词写在两个烟盒的被面,趁家属探监之便带了出来。聂耳接到歌词时,已准备去日本,他立即谱出初稿,让朋友试听,并听取意见,但由于时间紧迫,来不及修改,只好带到日本。

聂耳到日本后不几天,就将曲谱修改好了,很快地寄回电影公司,进行组合录音。随着影片《风云儿女》的问世,《义勇军进行曲》很快流传开来。

1934年春,上海影坛新成立了一家电通影片公司。这是一个由共产党电影小组直接领导的左翼电影公司,由夏衍、田汉负责电影创作,司徒慧敏担任摄影场主任,编导演阵容则由袁牧之、应云卫、孙师毅、陈波儿、王人美、王莹、吴印咸、聂耳、吕骥、贺绿汀等组成。“电通”的首部出品是袁牧之编剧,应云卫导演的《桃李劫》,影片的主题歌《毕业歌》(田汉作词,聂耳作曲)随着电影的上映,很快成为当时最为流行的歌曲之一。田汉承担了“电通”第二部影片《风云儿女》的创作。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是田汉写的。这首歌是电影主人公诗人辛白华写的长诗《万里长城》中的最后一节,田汉原本是想把这首主题歌写得很长的,后因被捕而未能如愿。田汉的原诗是这样的:“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一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前进,前进,前进,前进!”跟后来影片中唱的仅有微小的出入,应该是作曲者聂耳因音乐的特性作了调整。聂耳到日本后,他又对曲谱作了修改。日本的一帮朋友们先听为快,聂耳自己也很满意。 1935年4月,身在日本的聂耳将曲谱定稿寄回上海,由孙师毅和司徒慧敏转交给《风云儿女》摄制组。三个月后聂耳不幸溺水遇难,年仅24岁,《义勇军进行曲》也因此成了聂耳的绝唱。全国解放后,人民政协开会商讨国歌,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提出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这一提案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他们认为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解放,《义勇军进行曲》中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之词,恐怕不合适。徐悲鸿表示:这没有什么不合适,法国就有以战斗性的《马塞曲》作为国歌的先例。周恩来支持了他的意见,认为中国人民虽然获得了解放,但以后还会有战争,有危难,应该居安思危。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义勇军进行曲》成为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第4个回答  2012-10-06
992010订单订单《义勇军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

参考资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