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有哪几次著名战役?各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如题所述

宛城之战:
作战双方:曹操 张绣
东汉献帝建安二年,曹操征徐州,来到宛城,张绣迎降。曹操甚为欢悦。但因曹操纳了其叔嫂邹氏,张绣遂用贾诩之计成功偷袭了曹军,导致曹操的爱将典韦、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等人战死,兵马损失惨重。

易京之战:
作战双方:公孙瓒 袁绍
袁绍北上,于幽州易京与公孙瓒相会,爆发易京之战,公孙瓒不敌,最终勒死儿女和正室,自己焚火自尽,将幽州拱手相让于袁绍,袁绍占有幽州、冀州、并州、青州,于第二年发动袁曹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
作战双方:曹操 袁绍
公元199年,袁绍挑精兵十万,命颜良,文丑为大将,沮授为谋士,以乌巢为粮仓,进驻黎阳,与曹军初交失利,改打持久战,曹军疲惫不堪。然而,由于从袁军叛逃的许攸(曹操同乡)的帮助,曹军转败为胜,获得胜利。后攻陷冀州,直捣黄龙,歼灭了袁绍势力,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长坂坡之战:
作战双方:曹操 刘备
发生于中国三国时代,地点在荆州当阳附近的长坂坡,战斗双方是刘备和曹操。曹操自得到荆州之后,一路向南,直逼新野,刘备不战而逃,曹操派轻骑兵一日一夜三百里,于当阳追上刘备并大败刘备。

赤壁之战:
作战双方:曹操 孙权(孙权军 刘备军)
公元208年,曹操平定北方,随即率领大军南下夺取荆州,号称五十万。刘表惊惧病死,次子刘琮即位,被蔡瑁、蒯越等人煽动,献出荆州,曹操得其船步兵数十万,休息三个月后,又挥师南下,这次号称百万,妄图歼灭江东孙氏政权。而孙权与刘备在诸葛亮、鲁肃及周瑜等人努力下组成联军,史称“孙刘联军”。而后,庞统献连环计,黄盖献苦肉计,曹操接连中计,孙刘联军在以东南风大作的夜晚发动急袭,点燃了连在一起的曹军战船,曹操大败而逃,狼狈逃回许昌。从此,曹操的势力,就再也没能扩展到江东。并造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潼关之战:
作战双方:曹操 马超
马超为报父仇,率领凉州大军东讨曹操,在潼关尽显“锦马超”威名,逼得曹操割须弃袍,但被曹操用反间计大破。曹操扫荡马超、韩遂等凉州豪杰,巩固了后方势力,马超逃至汉中。曹操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北方。

合肥之战:
作战双方:曹操 孙权
双方于208年至253年在此地爆发过五次较大型的冲突,最有名的是逍遥津之战。孙权率领大军北上,合肥守将张辽沉着应战,设下埋伏,大败孙权,以至“江南小儿夜闻张辽大名皆不敢夜啼。”不过数次也未有胜负。

濡须之战:
作战双方:曹操 孙权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率40万进攻濡须,孙权率7万抵抗,互有胜负,双方战平。

濡须口之战:
作战双方:曹仁 朱桓
三国魏黄初四年(223年),朱桓率5000精兵击退曹仁的进攻。

夷陵之战:
作战双方:刘备 孙权
东吴方面暗取荆州,关羽被杀,刘备不胜愤怒,不顾诸葛亮、赵云等人劝谏,毅然率大军伐吴。由于刘备的错误行动,使得被陆逊火攻,使新兴蜀汉国力大衰,且无力夺回荆州,形成三国鼎立最后形态。

诸葛亮北伐、姜维北伐:
作战双方:诸葛亮/姜维 司马懿/邓艾/钟会
战争的结果是双方互有胜负,虽然损耗了蜀汉一定的国力,但是努力缩短了蜀魏两国的国力差距,延续了蜀国的命运。

魏灭蜀之战:
作战双方:司马昭 刘禅
因蜀汉后主刘禅的腐败无能,未经抵抗就使得蜀汉灭亡。而在战后,姜维及一些蜀汉遗臣在战乱中被杀。
魏国的邓艾被钟会杀了,钟会也因部下造反被杀。邓艾与钟会的死让司马家族没了后顾之忧。

晋灭吴之战:
作战双方:司马炎 孙皓
晋灭吴,东吴灭亡,三国时代结束,西晋统一中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7
三大战役
官渡之战,作战双方:曹操 袁绍 曹操歼灭了袁绍势力,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易中天的话就是说军阀战胜了门阀。

赤壁之战 作战双方:曹操 孙权(孙权军 刘备军)孙刘联军战胜了曹军,从此,曹操的势力,就再也没能扩展到江东。并造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易中天说,这是南方战胜了北方。
夷陵之战 作战双方:刘备 孙权 陆逊火烧连营大破蜀军, 使新兴蜀汉国力大衰,且无力夺回荆州,最终形成三国鼎立最终局面

。当然还有些其他小的战役,想必这三个规模就小了很多。可以在百度百科里看看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3-28
你问历史意义,估计你问历史真实的情况而不是三国演义里虚构的了吧。
黄巾起义:N多大小不同的战役,历史意义是:汉朝政府名存实亡,开启了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彻底摧毁了汉朝政府的统治,各个诸侯崛起。
磐河战役:袁绍打败公孙瓒,成为北方最强割据势力
宛城之战:曹操打败张绣,统一河南地区,成为北方唯一可以跟袁绍抗衡的势力
孙策在南方大小几场战役:孙策统一江南,为吴国奠定了基础
官渡之战:曹操打败袁绍,基本统一北方
乌丸战役:曹操打败乌丸,彻底统一黄河下游北方,奠定了魏国基础
赤壁之战:孙刘达成联盟,孙刘联军败曹操,刘备占领荆州,奠定了曹魏南方疆域
刘备入川:刘备占领益州,为刘备扩大军事实力奠定了基础
汉中之战:刘备在汉中打败曹操,奠定了蜀国基础,划清了蜀魏边界。
潼关之战:曹操统一西域通道,奠定了曹魏西北边界
濡须合肥之战:曹操孙权平手,划清了魏吴边界
夷陵之战:刘备失败,病亡,划清了蜀吴边界
诸葛亮南征:诸葛亮统一南蛮,为蜀国提供了大后方,为统一全国提供了可能。
诸葛亮北伐:无功而返,消耗了蜀国国力。
姜维北伐:互有胜负,消耗了蜀国国力,为魏国打败蜀国埋下了伏笔
邓艾入蜀:魏国打败蜀国,蜀国灭亡。
司马昭,钟会入蜀:钟会擒杀邓艾,司马昭擒杀钟会,经营益州,为灭吴打下基础。
晋灭吴之战:吴国投降,西晋统一三国。
第3个回答  2010-03-28
官渡之战,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带大胜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战争日期在公元208年七月—十二日。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之一。
彝陵之战又称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君主刘备对东吴发动的战役,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3个月后,立刻以替大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气势强劲。东吴国君孙权立即以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军的攻势,更在222年八月彝陵一带打败蜀军。使新兴蜀汉国力大衰,且无力夺回荆州,最终形成三国鼎立最终局面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第4个回答  2010-04-06
最著名的四个:
官渡之战(曹操VS袁绍 曹操以少胜多):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的基础。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VS曹操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促使中国呈现三国鼎立的局面。
汉中之战(刘备VS曹操 刘备胜):划清了蜀魏界线,为诸葛亮和姜维伐曹魏奠定了基础。
夷陵之战(刘备VS孙权 孙权的陆逊计烧连营胜):使蜀汉国力衰减,再无力与曹魏争霸。划清了蜀汉界线。
其他都是些小战役,规模不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