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波长是怎么计算的?

如题所述

声波的波长:0.017--17米。

波长=波速/频率,波速一般是340米/秒;,人耳听到的声音的频率是20HZ--20KHZ,所以得出人耳听到的声音的波长:0.017--17米。

发声体的振动在空气或其他物质中的传播叫做声波。声波借助各种介质向四面八方传播。声波是一种纵波,是弹性介质中传播着的压力振动。但在固体中传播时,也可以同时有纵波及横波。

扩展资料

声波是声音的传播形式。声波是一种平行波,由物体(声源)振动产生,声波传播的空间就称为声场。在气体和液体介质中传播时是一种纵波,但在固体介质中传播时可能混有横波。任何器官所接收的声音频率都有其范围限制。

人耳可以听到的声波的频率一般在20Hz(赫兹)至20kHz之间。其他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有所不同,像狗可以听到超过20kHz的超声波,但无法听到40 Hz以下的声音。

根据声波频率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或超低声;

频率20Hz~20kHz的声波称为可闻声;

频率20kHz~1G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频率大于1GHz的声波称为特超声或微波超声。

除了空气,水、金属、木头等弹性介质也都能够传递声波,它们都是声波的良好介质。在真空状态中因为没有任何弹性介质,所以声波就不能传播了。

声波在固体介质中传播时,由于介质的粘滞性而造成质点之间的内摩擦,从而使一部分声能转变为热能;同时,由于介质的热传导,介质的稠密和稀疏部分之间进行热交换,从而导致声能的损耗,这就是介质的经典吸收现象。通常认为,吸收衰减与声波频率的一次方、频率的平方成正比。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声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