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深厚文化内涵和习俗

如题所述

中秋节的深厚文化内涵和习俗
1. 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中秋节也称为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2. 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祭月是一种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颂脊的习俗。中秋宴俗以宫廷最为精雅,如明代宫廷时兴吃螃蟹。
3. 中秋节的食俗
中秋节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4. 中秋节的游戏活动
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其次是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
5. 中秋节的文人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6. 中秋节的民间拜月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
7. 中秋节的月光马儿
明清时期月神形象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早期纯道教色彩的以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演变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这个时期,人们供奉绘有月光菩萨的月光纸,也叫“月光马儿”。
8. 中秋节的兔儿爷
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
9. 中秋节的走月亮、走三桥
吴地有走月亮、走三桥之俗,就是在月光下出游,走过至少三座桥。上海也有此俗。所谓走三桥者,明显度厄之味在。
10. 中秋节的祭月、烧香斗
上海中秋节风俗,有祭月和烧香斗等。祭月时,当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供以月饼、瓜果、毛豆、芋艿和藕等食物,还供有执着捣药杵站立的玉兔月宫符画。上海民间还有烧香斗的风俗。所谓香斗,也有称为斗香的,是由纸扎店制作的,形状四方,上大下小,大的四周各宽约有二尺多。香斗四周糊着纱绢,绘有月宫楼台亭阁等图画,也有的香斗用线香编绕而成,斗中插有纸扎的龙门魁星以及彩色旗旌等装饰。上海中秋节烧香斗的场面,向以南园为最盛。此外,城里城外许多大桥的桥堍都点燃有特制的大型香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