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荐中毛遂是个怎样的人

如题所述

毛遂是一个非常有自信心且有说服力的人。春秋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门客毛遂自我推荐,跟随平原君使楚,凭着个人超强的说服能力,使楚王下令出兵,解赵国之困。

毛遂,今战国时毛遂,赵国(河北鸡泽),身为赵公子平原君赵胜的门客,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公元前257年,晋中之窗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晋中之窗并获得了“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晋中之窗至赵国后,平原君将毛遂视为上客。晋中之窗毛遂后卒于薛,葬于薛城北门外(原滕州官桥火车站处),晋中之窗民国初年,修建津浦铁路时,迁葬官桥车站西,现迁葬墓址尚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30
毛遂是一个非常有自信心且有说服力的人。春秋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门客毛遂自我推荐,跟随平原君使楚,凭着个人超强的说服能力,使楚王下令出兵,解赵国之困。
毛遂,今战国时毛遂,赵国(河北鸡泽),身为赵公子平原君赵胜的门客,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公元前257年,晋中之窗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晋中之窗并获得了“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晋中之窗至赵国后,平原君将毛遂视为上客。晋中之窗毛遂后卒于薛,葬于薛城北门外(原滕州官桥火车站处),晋中之窗民国初年,修建津浦铁路时,迁葬官桥车站西,现迁葬墓址尚存。
第2个回答  2010-04-13
秦国大军攻打赵都邯郸,赵国虽然竭力抵抗,但因为在长平遭到惨败后,力量不足。赵
孝成王要平原君赵胜想办法向楚国求救。平原君是赵国的相国,又是赵王的叔叔。他决心亲
自上楚国去跟楚王谈判联合抗秦的事。
平原君打算带二十名文武全才的人跟他一起去楚国。他手下有三千个门客,可是真要找
文武双全的人才,却并不容易。挑来挑去,只挑中十九个人,其余都看不中了。
他正在着急的时候,有个坐在末位的门客站了起来,自我推荐说:“我能不能来凑个数
呢?”
平原君有点惊异,说:“您叫什么名字?到我门下来有多少日子了?”
那个门客说:“我叫毛遂,到这儿已经三年了。”
平原君摇摇头,说:“有才能的人活在世上,就像一把锥子放在口袋里,它的尖儿很快
就冒出来了。可是您来到这儿三年,我没有听说您有什么才能啊。”
毛遂说:“这是因为我到今天才叫您看到这把锥子。要是您早点把它放在袋里,它早就
戳出来了,难道光露出个尖儿就算了吗?”
旁边十九个门客认为毛遂在说大话,都带着轻蔑的眼光笑他。可平原君倒赏识毛遂的胆
量和口才,就决定让毛遂凑上二十人的数,当天辞别赵王,上楚国去了。
平原君跟楚考烈王在朝堂上谈判合纵抗秦的事。毛遂和其他十九个门客都在台阶下等
着。从早晨谈起,一直谈到中午,平原君为了说服楚王,把嘴唇皮都说干了,可是楚王说什
么也不同意出兵抗秦。
台阶下的门客等得实在不耐烦,可是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有人想起毛遂在赵国说的一
番豪言壮语,就悄悄地对他说:“毛先生,看你的啦!”
毛遂不慌不忙,拿着宝剑,上了台阶,高声嚷着说:“合纵不合纵,三言两语就可以解
决了。怎么从早晨说到现在,太阳都直了,还没说停当呢?”
楚王很不高兴,问平原君:“这是什么人?”
平原君说:“是我的门客毛遂。”
楚王一听是个门客,更加生气,骂毛遂说:“我跟你主人商量国家大事,轮到你来多
嘴?还不赶快下去!”
毛遂按着宝剑跨前一步,说:“你用不到仗势欺人。我主人在这里,你破口骂人算什
么?”
楚王看他身边带着剑,又听他说话那股狠劲儿,有点害怕起来,就换了和气的脸色对他
说:“那您有什么高见,请说吧。”
毛遂说:“楚国有五千多里土地,一百万兵士,原来是个称霸的大国。没有想到秦国一
兴起,楚国连连打败仗,甚至堂堂的国君也当了秦国的俘虏,死在秦国。这是楚国最大的耻
辱。秦国的白起,不过是个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小子,带了几万人,一战就把楚国的国都——
郢都夺了去,逼得大王只好迁都。这种耻辱,就连我们赵国人也替你们害羞。想不到大王倒
不想雪耻呢。老实说,今天我们主人跟大王来商量合纵抗秦,主要是为了楚国,也不是单为
我们赵国啊。”
毛遂这一番话,真像一把锥子一样,一句句戳痛楚王的心。他不由得脸红了,接连说:
“说的是,说的是。”
毛遂紧紧钉了一句:“那么合纵的事就定了吗?”
楚王说:“决定了。”
毛遂回过头,叫楚王的侍从马上拿鸡、狗、马的血来。他捧着铜盘子,跪在楚王的跟前
说:“大王是合纵的纵约长,请您先歃血(歃血就是把牲畜的血涂在嘴上,表示诚意,是古
代订立盟约的时候的一种仪式。歃音shà)。”
楚王歃血后,平原君和毛遂也当场歃了血。楚、赵结盟以后,楚考烈王就派春申君黄歇
为大将,率领八万大军,奔赴赵国。
他是大胆的人
第3个回答  2010-04-08
毛遂(前285年-前228年),战国末期薛国(今滕州南薛城里,张汪、官桥一带的人)人,死后葬于薛地,今在滕州市官桥镇车站旁仍有其墓地。毛遂其身为赵公子平原君赵胜的门客,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然而,公元前257年,也就是赵孝成王九年,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
第4个回答  2010-04-09
他是一个勇敢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