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灭掉了哪些诸侯国

楚国当时很强大,想知道哪些国家是灭亡在它的铁骑下

  春秋早期,若敖之孙熊眴(蚡冒)开启濮地。熊眴卒,其弟熊通杀其子代立,迁都郢(今湖北荆州纪南城)。公元前704年,熊通自立为王,是为楚武王。武王多次进攻汉以东的强国随(在今湖北随州)。文王时,楚更为强大,凌江汉间小国,并北上伐灭申(在今河南南阳)、息(在今河南息县)、邓(在今湖北襄樊)等国。
  春秋中期,楚成王屡次北上伐郑,引起北方各国的联合干预。公元前656年,齐桓公合诸侯之师伐楚,与楚盟于召陵(今河南郾城东)。齐桓公卒,宋襄公乘机图霸。公元前638年,楚败宋于泓(今河南柘城一带)。宋襄公伤股,病创而死,楚势益张。公元前632年,晋文公败楚于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楚北上之势暂时受挫。楚先后灭亡弦(在今河南息县)、黄(在今河南潢川)等小国以及楚的同姓国夔(在今湖北秭归)。穆王时,楚又先后灭亡江(在今河南息县)、六(在今安徽六安)两国。庄王时,楚的势力达到顶峰。公元前606年,楚伐陆浑戎,观兵周郊,问鼎大小。公元前597年,楚大败晋师于邲(今河南郑州西北,见邲之战)。公元前594年,楚围宋五月。楚并先后灭亡庸(在今湖北竹山)、舒蓼(在今安徽舒城)、萧(在今江苏徐州)等小国,终于称霸诸侯、共王时,楚的势力有所衰落,公元前575年,晋败楚于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见鄢陵之战)。次年,楚灭舒庸(在今安徽舒城)。
  春秋晚期,楚长期内乱。共王有子五人,子康王先立。康王卒,子郏敖立。康王弟子围、子比、子皙、弃疾争位。子围杀郏敖先立,是为灵王。灵王先后灭亡赖(在今湖北随州东北)、陈、蔡。公元前529年,弃疾、子比、子皙乘灵王外出,攻入郢都,杀灵王太子禄,立子比为王,子皙为令尹,弃疾为司马。灵王饿死申亥家。后弃疾又逼死子比、子皙而自立,为平王。平王暴虐,夺太子建之妇,杀伍奢及伍奢子伍尚。伍奢子伍子胥出奔吴。楚昭王时,伍子胥劝说吴王阖闾伐楚。
  公元前506年,吴败楚于柏举(今湖北麻城),五战及鄂,攻入楚都。昭王逃入随,使申包胥请救于秦。次年,秦、楚败吴于稷(今河南桐柏),吴引兵去。昭王灭唐(在今湖北随州),还归郢,迁都鄀(今湖北宜城东南)。昭王复国后,又灭顿(在今河南商水)、胡(在今安徽阜阳)等小国。昭王卒,子惠王立。公元前481年,平王太子建之子胜,为白公,袭杀令尹子西和司马子期于朝,劫惠王。叶公子高出兵,平定白公之乱,再度灭陈。
  战国早期,楚惠王再度灭蔡,占领淮水流域;公元前431年,简王北上灭莒(在今山东莒县)。简王卒,声王立,立仅六年,“盗”杀声王。声王子悼王晚年任用吴起变法,南收扬越,占领洞庭、苍梧,楚复强大。
  战国中期,楚威王败越,占领吴故地,越从此破散。楚怀王时,楚与齐纵亲。公元前318年,魏、赵、韩、燕、楚等国合纵攻秦,以楚怀王为纵长,不胜而归。秦使张仪入楚,离间齐、楚,许与商(今陕西商县)、於(今河南西峡一带)之地六百里,已而背约不与,楚因伐秦。公元前312年,奏败楚于丹阳(今河南西峡一带),取楚汉中。楚反攻,秦又败楚于蓝田(今陕西蓝田)。楚服秦,但仍与齐、韩合纵。公元前306年,楚灭越(其后裔退居闽越),设郡江东。
  战国晚期,楚背齐合秦。公元前301年,齐联合韩、魏攻楚,大败楚军于垂沙。次年,秦亦攻楚,取襄城。又次年,楚怀王入秦被执,后三年死于秦,楚从此一蹶不振。顷襄王时,秦继续攻楚。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破楚拔郢,楚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顷襄王卒,考烈王立,以黄歇(封为春申君)为相。公元前257年,黄歇与魏信陵君救赵败秦。次年,楚灭鲁。公元前253年,楚迁都巨阳(今安徽太和东南)。公元前241年,楚迁都寿春(亦称郢,今安徽寿县西南)。考烈王卒,李园杀黄歇,立幽王。幽王卒,同母弟犹代立为哀王。哀王立仅二月余,为庶兄负刍之徒袭杀,负刍立为王。公元前223年,秦将王翦、蒙武破楚,虏王负刍,楚国灭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4-12
春秋时期的历史是一段大国争霸史,其中又以晋楚的一百六十年争霸最为激烈、最为引人注目。在经历了春秋初期的周郑交质、齐桓公称霸之后,郑国、齐国都迅速衰落,北方的晋国和南方的楚国都迅速强大起来。两国都大肆吞并其周边的小国,并建立了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政治、军事制度。到晋文公、楚成王年间,晋国在西方压制住了秦国的扩张,以“无礼于晋”的名义征伐郑、卫、曹等国,并在城濮之战(前632年)中击溃了楚国及其仆从国的联军,正式拉开了晋楚争霸的序幕。

此后160年中,晋楚两国围绕着对中原各小国的宗主权问题,进行了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郑国、宋国、曹国、鲁国等中原诸侯成了战争的最大受害者。有趣的是,晋楚两国主力部队的直接交战并不多,前后只有城濮之战(前632年)、泌之战(前597年)、鄢陵之战(前575年)三次大规模冲突。绝大部分战争是发生在大国与小国之间,晋国、楚国经常轮流讨伐不遵从它们的小国,如郑国就曾经连续几年遭受两国武力威胁,一旦倒向楚国,晋国就来征伐;一旦与晋国结盟,楚国又来征伐。晋、楚两个大国还向它们的仆从国征收非常沉重的贡赋,并要求这些仆从国在战争时出兵助战,当大国争霸的炮灰。而与晋、楚并列的秦、齐两个大国,虽然处境比小国稍好,但也经常卷入大国争霸的战争中。晋国曾经和秦国多次作战,秦国和楚国结成同盟,经常在晋国主力南下争霸时趁虚而入,侵袭晋国;而齐国原先也曾与楚国合谋伐晋,但在案(安+革)之战(前589年)中被晋国打的大败,此后又连续被晋国讨伐,几乎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从此齐国君主只得到晋国朝见,承认晋国在北方的霸权。晋楚争霸的局面,逐渐演变为齐-晋同盟与秦-楚同盟争霸的局面,当然,争霸的主力还是晋、楚两国。

楚共王年间,晋国连续在案之战、鄢陵之战中打败齐国、楚国,又率领诸侯远征秦国,秦国被迫闭门坚守,晋国的霸业达到了最高峰。晋国还派人到楚国的邻邦——吴国,教授他们使用战车、排列战阵的方法,并唆使他们不断进攻楚国,楚国顾此失彼,难以全力投入中原争霸,郑国、蔡国等也纷纷倒向晋国。但好景不长,晋国很快发生内乱,先是晋厉公与执政大臣发生武装冲突,然后又是执政诸卿连续内讧,晋国境内的戎、狄等少数民族也开始背叛晋国。齐国也趁机撕毁了与晋国的盟约,挥师攻晋直至太行山。此时,晋国人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执政诸卿的内讧上,晋侯的权力越来越小,执政诸卿也不再热中于出兵争霸。晋国的霸业开始动摇。

前546年,在宋国的斡旋之下,晋、楚终于在宋国都城之外进行了四十年来的第一次会盟,虽然这次会盟的气氛很不友好,但毕竟迈出了和平的第一步。大部分中原诸侯也都参与了这次会盟。在歃血时,楚国人坚持第一个歃血,以取得盟主的名分;此时晋国的实力已经下降,也不愿意和楚国闹翻,就同意由楚国先歃血。这标志着晋国极盛时代的结束。晋、楚两国共同约定:晋、楚地位相等,齐、秦两国不向任何一个国家进贡,其他中原诸侯必须同时向晋、楚两国进贡,并且亲自到晋、楚去拜见盟主。虽然楚国对中原诸侯仍然蛮横无信,但它的军事力量已经复苏,且有楚灵王这样野心勃勃的君主,中原各国不得不再次向它低头。郑国的子产向晋国提出减少诸侯的贡赋,居然被赵文子接受,这也是晋国霸业衰落的一个缩影。

前538年,野心勃勃的楚灵王终于在申地会盟诸侯,除了晋、鲁、曹、卫、邾之外的所有中原诸侯都参与了会盟,连越国都派大夫参与了。在这次会盟上,楚灵王傲慢无礼,中原诸侯都怀有贰心。由于吴国仍然在不断威胁楚国,楚国的霸业也并不稳固,必须部署大量军队防御吴国。楚灵王本来就是杀死侄子才上台的,在国内也存在许多反对力量;但他不注意加强内部团结,反而一心穷兵黩武。在他统治后期,先后灭亡了陈、蔡两国,违反了当时的国际准则(一般不灭亡较大的诸侯国)。楚灵王还修建东、西两座不羹城,在陈、蔡、不羹部署重兵威胁中原诸侯,楚国不稳固的霸业就这样达到了一个虚假的顶峰。

楚灵王有一套浩大的战争计划:从郑国手中夺走许国的故地(今河南许昌),逼迫周天子交出九鼎,征服徐国,打败吴国,让晋国彻底屈服等等。但他的穷兵黩武终于招致了悲惨的下场,被自己的兄弟公子比、公子析、公子弃疾等联合推翻。公子弃疾最终即位,成为楚平王,并恢复了陈国、蔡国、许国的独立地位。此时,晋国的内乱已经非常严重,形成了知、韩、赵、魏、范、中行六卿专权的局面,卿大夫互相攻打如仇雠,公室的力量空前衰落。而齐国的公室也开始衰落,执政大夫田氏开始专权。中原大国纷纷衰落,给了南方的吴、越以崛起的机会。到楚平王、晋昭公年间,晋楚两家争霸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新的霸主——吴、越即将登场。

前506年,吴王阖闾伐楚,攻陷楚国都城郢,楚国借助秦国的支援才免于亡国。此后吴王夫差热中于争霸中原,打败了齐国,又在黄池与晋国会盟。楚国趁吴国注意力转移的机会,迅速恢复了军力,并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先后消灭了臣服于吴国的唐国、蔡国、陈国,巩固了北方和东方的边境,重新成为强国。而吴国却始终忽略了越国的重大威胁,并最终在前473年为越国灭亡。而晋国也是内乱不断,赵氏驱逐了范氏、中行氏两家执政大夫,又与卫国、齐国等连续交战,四卿并列的局势形成。此时离三家分晋,只有14年的时间了。杜预说的好,此时的晋国“早已失霸”,而楚国更是险些亡国,晋楚争霸的局势,到此可以正式划上一个句号了。

在长达160年的争霸史中,晋楚两国一共吞并了近50个诸侯国,进行了三次大规模战争,小规模冲突不计其数。双方会盟、交质不下十次,堪称古代国际政治不可多得的标准。两国争夺霸权的战争,最终却以两国都筋疲力尽、退出霸主的候选行列而告终。此后晋国迅速分裂为韩、赵、魏三国,战国七雄的格局形成。
第2个回答  2010-04-12
在春秋战国时期,有史可考的记载有四十二个国家被楚国兼并,其中比较有名的有越国,在战国时期被兼并,在春秋战国之交,相继灭陈,灭蔡,其他多为小国,主要分布在今湖北、河南、安徽、江苏等地。
第3个回答  2010-04-12
春秋初期,楚国日益强大。前七零四年,楚君熊通字号为武王,有地千里。因其地处中国南方,故而楚国与中原的华夏各诸侯经常发生一些战事。通过战争,楚国先后吞并了四十五个较弱小的诸侯方国,并逐步成为春秋前期中国南方的主要强国之一。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18275113.html?si=6

第4个回答  2010-04-12
仅仅在春秋时期,楚国就先后灭掉四十余个诸侯国,根据《左传》记载,“汉阳诸姬”和邓、申、息等国都被楚国所灭。

楚文王在位期间,共兼国三十九个,凌江汉间小国,小国皆畏之。到了楚庄王时代,又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

战国时期又灭亡了鲁国和越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