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顺的最高境界

如题所述

孝顺的最高境界:能根据家中的情况,在父母与自身之间找到平衡点,让父母过得开心、快乐,便是孝敬的最高境界。

第一层境界:让自己身体健康

据《论语》记载: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孟武伯曾向孔子请教“什么是孝”。

孔子说:“父母一心都为儿女的健康担忧,做儿女的如果能体会父母的这种心情,并用这种心情来对待父母,就算是孝了。”

为人父母者,总会担心子女有没有吃饱、吃好,有没有穿暖、穿舒适。这一切的根本,都是在担忧子女的健康。因此,孝敬父母的第一层境界,就是让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第二层境界:不为父母添负担

见过一个年轻人,准备放弃体制内的工作去创业。父母劝导时,年轻人说“这是我自己的事情,与你们无关。”

后来创业失败,年轻人一蹶不振,天天躺在家里。朋友劝他出去找个工作,不要啃老。年轻人又说“那是我的父母,照顾我一段时间又怎么了?”

对于父母来说,只要自己还有能力,当然愿意为儿女遮风挡雨。但对于成年人来说,努力工作、在社会上站稳脚跟、不为父母增添负担,便是孝敬父母的第二层境界。

第三层境界:陪伴与交流

在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的工作、居高不下的房价等问题,几乎消耗了年轻人的大部分精力,同时也让许多父母成为了孤独的老人。

实际上,人的年纪越大,是越容易感到孤独的。虽说父母可以理解儿女的难处,但儿女却不能忽视老人需要的陪伴和交流。

《孔子家语》中讲:“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时常抽一点时间来陪陪父母,是孝敬父母的第三层境界。

第四层境界:对父母和颜悦色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思维逻辑、反应能力必然会有所下降。也因此,有些老人会做出一些比较糊涂的事情。这个时候,做儿女的需要给予父母更多的耐心和包容。

孔子的弟子——子夏,曾经问孔子“孝是什么”。孔子说:“帮父母做事情、带父母吃美食,都不算真正的孝。孝敬父母最难的地方,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

小时候,父母总是耐心地带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父母老去后,以同样“和颜悦色”的态度来对待父母,是孝敬父母的第四层境界。

第五层境界:照顾久病在床的父母

民间有句俗语:“久病床前无孝子。”很多时候,其实并不是儿女不懂得孝敬父母、照顾父母,而是年轻人有时候真的分身乏术。因此,这确实是一件令人为难的事情。

不过,尽管为难,也同样有人能无微不至地照顾久病在床的父母。也正是因为不容易做到,所以这也是孝敬父母的第五层境界。

越是身患疾病的时候,越能看出子女的孝敬程度。

第六层境界:光耀门楣

俗话说:“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后三十年看子敬父。”对于子女来说,能让父母脸上有光乃至光耀整个家族的门楣,就是“孝敬”的最高境界。

要做到这一层,不仅需要自身有过硬的本事,还要有合适的机会、资源、平台等等。

虽然“光宗耀祖”这一层境界看似比较功利,但不可否认的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子女做到了这一层,就已经超越了绝大多数人。

《孝经》里面讲:“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也就是说,“孝”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其实“孝敬父母”未必真的有境界之分。毕竟,每个家庭、每位父母的需求都是不同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只要能根据家中的情况,在父母与自身之间找到平衡点,让父母过得开心、快乐,便是孝敬的最高境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