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怎样给幼儿写一篇关于一起成长的作文?在线等,跪谢..!!

时光飞逝,孩子即将升入小学,在你们含辛茹苦的把孩子养育大的这几年中,一定有很多的酸甜苦辣吧,如果你有让你感动的、疑惑的或者是欣慰的事情,那么请留下你的只字片语,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快乐,探讨你的疑惑吧!
(注意:家长可以结合家长会或家长观察的半日活动来写)

我家小孩大班要升一年级了,学校老师要求写一篇作文,要求如上,几百字就行,为人父母,不容易啊。。。请大家帮帮忙!!谢谢
写的好,另加一百分..

和儿子一起成长

似乎一转眼,儿子从一个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小婴儿长成了一个小男孩。现在的他,已经四周岁多了,身体健康,活泼可爱,聪明伶俐。回首孩子的成长,记得最准确的两件事就是2005年1月5日儿子出生和2007年9月3日儿子开始上幼儿园,其余记得的多是和儿子一起读书、一起看动画片、一起吃东西、一起打羽毛球、一起坐跷跷板等等日常生活的事情,其间多数是儿子带给我许多的欢乐、感动和收获,仿佛是重新回到童年,和儿子一起成长。现在拈取几件,和大家分享。

读古诗文

因为我是喜欢中国古代文化的,所以家里有一堆堆的中国古代的诗词、散文、哲学、历史书籍。在孩子降生之初,我就有让孩子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的强烈愿望,希望孩子能够读千年美文,做谦谦君子。但是,孩子太小,不能看书不会说话,我就每天在他睡觉前读诵经典古诗文。有时中午,有时晚上,抑扬顿挫的读上几首,有时忘记了就去查阅《唐宋诗词鉴赏大辞典》,家人都笑我“老夫子”,说我的读诵就是儿子的催眠曲,因为抱着摇着念诵着古诗文,最后的结果是儿子很快就睡着了。我这样坚持着,很快,效果出来了。相比同龄的孩子,儿子说话早,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较强,在一岁半的时候,就能够背诵四十多首唐宋经典诗词,能够比较准确的使用常见形容词。有时候,和他一起摇头晃脑做诗词接龙游戏,我说上句,他接下句,我说前面四个字,他接后面三个字,父子之间心意相连,煞是幸福和得意。就是现在,晚上,我们父子俩有时会一起读诵《唐宋诗词》、《诗经》、《三字经》、《弟子规》等,只是现在多是让他一个字一个字地念,我来听,遇到不认识的字,我来教读。我无意让儿子成为一个特别的孩子,但我有意让儿子在他儿童记忆最好的时候,多诵读一些古典诗文,多领略一些我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多接受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开启心智,提升志趣,陶冶情操,传承我们中华民族无与伦比的璀璨文明。

打羽毛球

儿子从小就精力充沛,好玩好动,尤其是学会走路以后,只要醒着,基本上是在运动状态中,有无穷无尽的想法和要求。如果一个人,看他一天的话,基本上被累的七荤八素。为了消耗他的“折磨人”的精力,也为了锻炼他的体魄,我经常在晚饭后带他到楼下散步玩耍。最初,他摇摇晃晃的走,有时还摔跟头,还要走一会儿,抱一会儿,渐渐的,自己开始跑,开始跳,开始蹦。因为他的运动量比较大,所以,吃饭比较好,饭量也很好,但却丝毫没有肥胖的迹象。如果单纯看他的脸蛋的话,应该算是一个比较瘦的孩子,但是你一抱他,却是很有几分重量。散步,现在,只要不下雨,我们一家人围着小区走一大圈,一个小时。有时候一起跑,互相踩对方的影子,一起认路两边店铺霓虹灯上的字,一起到玩具店看各种各样的玩具。

我给他买过各种各样不同类型不同颜色的球,有布球、塑料球,有排球、篮球、足球等。现在多是对足球、篮球感兴趣。

我家车库里有一副很多年的羽毛球拍子,一直在那儿闲置着。并没有想让孩子学打羽毛球,因为羽毛球拍对一个四岁多孩子来说,还是大了点。起初,他只是看,有时候摸摸拍子,捡捡球。渐渐的他开始抢拍子要打球,最初,能打到一个球是很艰难的。有时候,看着他一遍一遍的捡球,一遍一遍的失败。我们多是鼓励他,坚持着和他一起打,慢慢的他竟然能够打出一两个球,可以接一个,现在,最多能够接到四个球,当然得需要“喂球”。这段时间有近三个月了。几乎每天,我们父子或者他们母子都要打一回羽毛球,打了个好球,我们一起大喊“耶--”,打不好我们一起伸舌头做鬼脸。我觉得这几乎是我们家最好的亲子游戏了。

环保小卫士

我记得有一次晚上散步,走到小区的东门,看到一个不知道谁遗漏的饮料瓶子。儿子走过去将瓶子拿在手中,我正要喝斥他。这时,儿子说:“真不应该,乱扔东西。”听了他这句话,我的心一动,看来幼儿园里上环保课了。儿子知道爱护环境了。我把饮料瓶接过来,问他,

“熠熠,垃圾应该放在哪儿呀?”

“垃圾桶。”

然后,他仰起脸看着我说:“我是环保小卫士,不乱扔东西。”我赶紧鼓励他,“熠熠是好孩子,爱护环境,做环保小卫士。”然后,我们父子俩一路上捡了不少的盒子和纸片,因为路上垃圾箱设得太少,我们走了好远才把垃圾扔到垃圾箱里。儿子说的一句话让我很是震动,他说:

“爸爸,我是环保小卫士,你是环保大卫士。”

我扪心自问,如果不是儿子去捡这个饮料瓶子,我自己会去捡起来吗?从此以后,我尤其注意改掉自己随手扔垃圾呀纸片呀吐痰呀这些平时不以为意的不良习惯,因为“我是环保大卫士”,因为身边有一个爱护环境的儿子。幼儿园里在培养孩子们爱护环境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求孩子们做到的,我们这些做家长的也应该做到。从这件事上,我感觉到,家长的榜样作用和幼儿园的启蒙教育必须密切的配合起来,坚持不懈地练习和认知,给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

看电脑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网络时代,电脑的应用遍布各个领域,深深地浸入了我们的生活。因为工作的缘故,几乎天天得在家里使用电脑,所以孩子很早就有电脑的概念。当然有时会让他在电脑里听一些经典儿童音乐和歌曲,看一些中国经典动画片和儿子很喜欢的汽车视频等等。慢慢的,儿子学会了开关电脑、放映自己喜欢看的《幼儿画报》动画光盘,最近又喜欢上了电脑画图。现在,孩子们对电脑接受能力让人惊讶。大家都知道,孩子多看电脑影响孩子视力,并且现在的网络上也确实存在着很多儿童不宜的东西。但是,我们不能让孩子与电脑隔绝,因为,幼儿园里、家里、商场里、游乐场里等等孩子们涉足的地方,几乎全部应用着电脑,并且在孩子们的将来,电脑更会无处不在。怎么办?这应该是每一个家长都要面临的问题。

孩子们对游戏有着天然的喜好,儿子也不例外,喜欢上游乐场喜欢上亲子乐园之类的地方玩耍。在一些比较大的商场里,儿子看到那些电子游艺厅就会很兴奋就会惊叫还会拽着你的手要求去里面玩。多数,我会直接拒绝他,然后告诉他,你还小,那些游戏不适合你玩。有时,我会带他从里面走一圈,让他在有的游戏车上坐一会儿,因为个子不够高,够不着踏板,坐一会儿自己也就没有兴趣了。因为这些地方声音嘈杂,说话得很大的声音,我就会问他:“这里乱不乱?”儿子一般会说“很乱。”这时,我就会说,“儿子,这里很乱,咱们走。”儿子就会很听话的跟我走开。

家里的电脑是上了网的,有时给他搜寻歌曲或者故事是,都得在通用网页上找,儿子眼尖,一般先看到“游戏”栏目,因为他认识这两个字。有时还怂恿我进去看看。这件事绝对不允许的。我问过他,“游戏里面是什么呀?”他回答说,“是好玩的东西呗”。只要是他提起电脑游戏,我就会告诉他,“电脑是用来工作的,是查资料寻找东西的工具,不是用来玩游戏的。”还有一个,就是绝对不许他玩电脑游戏,一遍遍的重复,在他的记忆建立这样的意识。

但是对于他看《幼儿画报》动画光盘和一些经典动画,我会鼓励他看,并且有意识的教他自己独立操作。之前,我会问他,“看几个?”“看三个。”“说话算数吗?”“说话算数。”看三个动画片一般在20分钟左右。因为动画情节优美,画面好看,有时我也和他一起欣赏,一起愉悦。但是,三个片子一结束,就必须要让他自己关电脑。起初,那是不好控制的,因为确实有诱惑力。但是原则既然制定了,他也同意了,即使他赖或者有对立情绪也必须执行。如果他主动地关了电脑,我就会表扬他,“熠熠真是男子汉,说话算数。”一次两次,很多次的重复,现在他有了一些自律意识,基本上能够管住自己,也很少提出额外的要求。我感觉,让孩子逐步建立一个良好的自律意识,养成正确使用电脑的观念,对于孩子的成长尤其重要。

运输队长

劳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培养儿子劳动的观念和习惯也让我们煞费苦心。起初,让他自己找玩具找图书,自己吃饭,自己洗手,自己修玩具。每一次他自己完成一件事,我们都会给他鼓励。但是,多是给我们带来更多的麻烦。有时候,他擦桌子,光是洗抹布就会浪费一盆水。我们得在他身边,教他洗抹布还得教他节约用水的观念。有时候,他会大声告诉我们,“爸爸妈妈,我把茶几擦干净了。”、“我给小花浇水了。”当我们问他,“咱家的花是谁养的?”他会高声回答,“我养的,我给他浇水唻。”

其实孩子很愿意劳动,特别是和父母一起劳动。我们擦地时,儿子会帮忙拖地还会去洗拖把,特别兴奋。我们有时在家包饺子,起先他是要一块面和擀面杖,在桌子上揉来揉去出各种形状。现在,他最喜欢帮忙擀皮,我切好面,他帮忙摁面箕,帮忙运输饺子皮,高兴极了。一次拿一个饺子皮,两个,很多,在家里跑来跑去,嘴里还说“爸爸擀皮,妈妈包,我来运输。”我有时逗他,叫他“运输队长”,他处之泰然,很欢喜的接受这个称呼。现在,只要是包饺子,我们一说,“刘队长,来运饺子皮了!”不管在玩着多好玩的游戏,它都会立时跑过来,兴高采烈的和我们一起干活,有时弄得身上手上全是面粉,依旧干得不亦乐乎。我们大多会说,“谢谢你,儿子。”这时他的回答响亮并且自豪,“不用谢!不客气!”

孩子有时候回来说,“今天我帮老师收小椅子了。”、“老师说,玩过玩具要收好,整理好!”我们都会表扬他鼓励他坚持劳动,养成习惯。有时,他把玩具扔了一地,当他要换游戏时。我们会有意问他,“玩具玩过以后怎么样?”这时,他就会主动去收拾自己的玩具和图书。当他整理的好的时候,我们都会表扬他,“儿子干得不错,真能干。”他会更高兴。甚至有时候,不用催,他自己就会自言自语着去收拾他的玩具。

教育孩子没有固定的方法和模式,各个孩子都有他各自的特点,引导教育的方法也不一样。我觉得我们要学会欣赏孩子尊重孩子赏识孩子,培养孩子具有智慧、快乐、正直、善良、勇敢的品质,最重要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和孩子一起成长。

因为,幼儿园要举行征文比赛,并且班里的老师几次督促,今天草草写下这些文字,算是一些体会,以此向在儿子成长过程中撒下辛勤汗水的老师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4-11
在校做个好学生 在家做个好孩子

过去,由于缺乏深入的思考研究,德育教育流于空洞的说教,导致德育教育的教条化和简单化,这样的德育教育容易造成学生的“隐忍”(人性扭曲)和“反抗”(无视教育)。事实上,德育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明事理,辨是非,而且要激学生情感,炼学生意志,导学生行为。基于这一理念,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教育,从2000年起,我设计了以活动为载体的德育教育模式,让学生在亲身参与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中,与周围环境发生密切的交互作用,并受其感染、熏陶、影响,使德育教育的说和做有机结合,改变传统德育教育中说和做脱节的现象,进而达到让学生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磨炼意志和规范行为的目的。
教育目的:选取学生日常和生活中的事例编成节目,结合观看有关的宣传画,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从而达到明事理,辨是非,交流思想,沟通情感,规范行为,真正做一个好学生、好孩子的目的。
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亲身参与活动中学会怎样做好学生、好孩子。
课前准备:组织学生准备本次班会的节目,收集部分与本次班会主题相关的宣传画。
教育过程:
师:(出示奖状)这是奖状,在学校里怎样的学生能得到奖状?
生:(异口同声)好学生。
师:你想做一个好学生吗?怎样才能做个好学生?请看宣传画。
(1)上学时,学生向老师行礼问好,同学之间互相问好。
(2)上课时,学生正在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
(3)放学了,学生正在认认真真地打扫卫生。
师:这些宣传画中的小学生是怎样做一个好学生的?
林斌:文明礼貌,遵守纪律(板书)。
陈慧:热爱学习,热爱劳动,讲究卫生(板书)。
张璐:尊敬老师,团结友爱(板书)。
师:刚才几位同学说的就是好学生的标准。是的,在学校里,我们要做一个好学生(板书:在校做个好学生),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请大家看一个节目《谁是皮皮》,“皮”就是“调皮”的意思,你们可要认真看哟,说不定里面就有你(已编号的六位学生上台表演《如此上课》:有的在搞小动作,有的在吃零食,有的在交头接耳……)
师:(表演到高潮时)停,你们说谁是“皮皮”?为什么?
生:(齐答)1号、3号、6号是“皮皮”,因为他们上课不认真、不专心……
师:1号、3号、6号的同学,你们听到了吗?(这三名学生各举起了一块字牌,齐说“我—错—了”。台下一片掌声)。
师:知道错了,就是进步的开始。现在,请大家和老师一齐读两段话:
晨风吹,阳光照,新一天,又来到,我们高高兴兴上学去。见了老师敬个礼,见了同学问个好,进教室,坐端正,认认真真来学习,长大为国立功劳;
晨风吹,阳光照,新一天,又来到,我们欢欢喜喜上学去。上下楼梯不要跑,遵守纪律有礼貌,讲卫生,爱劳动,认认真真来学习,长大为国立功劳。
师:在校做个好学生,那么,在家又应该怎样做呢?
生:(异口同声)在家做个好孩子!
师:对,在家就要做个好孩子(板书:在家做个好孩子)。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温暖的家。在家里,我们有爸爸的关心和妈妈的疼爱,我们健康地成长。从小到大,爸爸妈妈为我们做了很多很多。提起爸爸妈妈,我们的脑海中就会呈现出他们关心、照顾、疼爱、教育我们的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孩子们,你们谁来说一说这方面的故事。
林强:有一天,我发高烧,爸爸马上抱着我送到医院,上楼下楼,累得爸爸满头大汗……
张琪:有一天,我在校园里拾到一支铅笔,放在书包里,准备自己用,妈妈发现了就问我是怎么回事,我告诉了妈妈,妈妈狠狠地批评了我一顿,并要求我把铅笔交给老师,我照着做了,老师表扬了我。
小梅:有一天下午就要放学时,天下起了雨,我没带雨衣,急得我直想哭。这时妈妈为我送来了雨衣,走出教室,妈妈背着我,她自己的鞋淋湿了……
小鸣:一天晚上做完作业忘了把课本放到书包里,第二天去到学校时才发现没带课本,正当我十分着急时,爸爸把书送来了……
师:是啊,爸爸妈妈多么关心我们啊,那么,我们应当怎样做呢?
生:(异口同声)应当做个好孩子。
师:怎样做才是一个好孩子呢?
小涛:听爸爸妈妈的话。
林放:帮助妈妈做家务。
黄洁:收拾自己的房间。
婷婷: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
……
师:刚才大家说得很好!我想,如果你们说到做到,那才是真正的好孩子、乖孩子。现在,我想看看,如果你们遇到下面这些情况会怎么做?
师:星期天,兰兰和几个小伙伴一块玩,累得满头大汗,当兰兰又饥又渴地回到家时,看见桌上放着饮料和苹果,你们猜兰兰会怎样做?请大家看一个节目(一男二女3个学生分别扮演爸爸、妈妈、兰兰,表演《兰兰让苹果》)。
兰兰:(做按“门铃”的动作)。
爸爸:(做“开门”的动作)。
兰兰:(进门)爸、妈,我回来了,今天玩得真高兴!妈妈,有水吗?
妈妈:这里有水,还有饮料和苹果,你吃吧!
兰兰:(喝完水,正要拿苹果吃,但她又停了下来,自言自语地说:对了,老师说过,有好吃的东西要想着别人)。妈妈,这苹果你吃吧!
妈妈:(抚摸兰兰的头)你真是我的乖孩子。
兰兰:(对着一旁看报纸的“爸爸”),爸爸,您也吃一个吧!
爸爸:你玩累了,你吃吧!
兰兰:您吃,我再去拿1个,(走到桌子前)这个小的,我吃。
师:节目看完了,你觉得兰兰做得怎么样?
小芳:兰兰做得很好,尊敬父母,有好吃的东西想着爸爸、妈妈。
师:在家里有好吃的东西让给爸爸妈妈,如果在学校的集体生活中有好吃的东西呢?
林玲:也要先让给别人。
师:对,我们不仅要尊敬父母,还要做到心中有他人(板书:尊敬父母,心中有他人。)
师:据我了解,我们班的同学,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大家都说独生子女在家里是个小皇帝、小公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什么都不会干。我们班的同学是这样的吗?每天做完作业后,自己整理书包的请举手(学生纷纷举手),今天我来检查一下,我们进行一次整理书包的比赛,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好吗?
生:(兴致高涨,跃跃欲试。异口同声)好!
师:(指定十名学生上台表演《整理书包》)准备好了吗?(十个学生齐答:准备好了)。比赛开始!(加油声响成一片)。
师:我们来看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小燕:思扬做得又快又好,然后是刘云、宇新、晓峰……
师:这十个同学的书包都整理得很好,看来,你们真是好孩子!在家里,你们还会做哪些事情?
露露:每天早上起床后,自己穿衣服、刷牙、洗脸。
刘海:自己收拾小房间,还帮妈妈收拾房间。
……
师:对,我们还要做到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板书: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师:妈妈工作了一天,下班回到家里还要给自己做饭、洗衣服,辅导自己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真辛苦。妈妈下班回到家,你们怎么做?
林锋:请妈妈先坐一坐,倒茶给妈妈喝。
文媛:给妈妈捶捶背。
……
师:你们做得很好!现在,我提议为妈妈唱首歌,好吗?(学生齐答:好),唱首什么歌呢?
生:(情绪高昂,齐答)就唱《我的好妈妈》(说完就齐唱了起来)
师:唱得很好!妈妈听了一定会很高兴的,你们回家后唱给妈妈听,用你的歌声去消除妈妈的疲劳,好吗?
生:(众口一词)好!
师:林子鹏同学在学校是个好学生,可在家里他的表现怎么样呢?请大家看节目[两名男生登台表演《不听话的孩子》,林子鹏(一男生扮演)回到家马上就看电视,爸爸(另一男生扮演)叫他先做作业,他不听,继续看电视……演到这里,师喊“停”]你们说,林子鹏同学这样做,对吗?
小涛:不对!回到家里要先做作业,这样才是好孩子。
师:小涛说得好,回到家应先做作业,然后再玩。(板书:先做作业,然后再玩。)
师:现在,大家想一想,怎样做才是一个好孩子?
生:(看板书齐答)尊敬父母,心中有他人,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先做作业,然后再玩。
师:我们的角色实验活动开展以来,同学们有了很大的变化,现在,听听家长对我们的评价。(读信,大意是孩子变得听话了,懂事了)这是林辉同学的爸爸写来的,还有几封信,意思都差不多,老师就不一一读了。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奖品?
生:(异口同声)飞机。
师:这些飞机奖给谁呢?奖给进步最快、变化最大的同学,他们分别是……
师:(向获奖的学生颁奖)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林辉:我今天得到飞机,心里很高兴……
吴伟:我今后要象飞机一样,飞得更快、更高……
张欣:老师,今后我会做得更好……
……
师:这次没有得到奖品的同学是怎么想的呢?
林原:(眼睛湿湿的)我下次争取拿到奖品。
……
师:这次没有得奖,不要紧,加把劲,争取下次拿到奖品,我的小飞机在等着你来乘坐呢!(略作停顿)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活动马上要结束了,现在,请同学们举起右手,和老师一齐读:
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热爱学习,热爱劳动,
讲究卫生,尊敬老师,团结友爱。
尊敬父母,心中有他人;
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先做作业,然后再玩。
师:下课。
生:谢谢老师!

课后思考:
杜威有句名言:“教育即生活。”教育是培养和发展一个人全部潜能的漫长过程,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学生从一踏进校门,就开始进入了一个特定的社会,开始了他们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是理所当然的主宰者和操作者,而不是相反。当代学者叶澜先生大声疾呼:“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的确是一句很深刻的话。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德育教育乃至学校的组织和管理都大胆地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健体,学会求知;在实践中体验成功,感受失败,培养自信,实现创造。这或许正是教育追求的境界。
人的本质是精神,精神的本质是理性,理性的本质是永无止境的探索和发现。只要我们激发学生的生命热情,开发学生的精神资源,带着激情,踏着理性,德育教育的明天就一定会更加美好、更加灿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