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的历史典故有哪些?

如题所述

泰山的历史典故:

天禧年间,宋真宗封禅泰山,大兴土木修建岱庙,动工那天,全国各地有名的木匠都请来了,大家不分昼夜,紧张地忙碌着,其中有一个白胡子老头儿,整天在工地上转悠,这儿瞧瞧,那儿看看,可从不见他伸手干一会儿。

许多木匠虽然有些不满 ,可又看到他这般年纪,也不好把话说明,都无可奈何地说:就让这老头儿混碗饭吃吧。

这一天,老头吃完了饭,对大伙说:我不能光闲着,做几个墨尺给大家用吧,“不一会儿,老头就做了几十个,趁大伙休息的时候分给了大家。许多人都觉得好笑

这老头真是的,墨尺谁不会做,总共不过一拃长,一袋烟的功夫就能做几个,谁稀罕!许多人接过来就扔了,只有一个姓李的木匠细心的收了起来。

过了几天,李木匠的墨尺断了,就拿出老头给的墨尺来用,奇迹出现了,李木匠用墨尺在木头上划线,木头即刻顺着墨线分成了两半,大伙一见,都纷纷去找自己的墨尺,哪里还找的到,大伙这才明白,原来那老头就是鲁班师傅。

从那之后木匠就开始把墨尺叫做斩木剑了。

可笑凡人俗世目,不识神仙真面目。

扩展资料:

泰山是黄河流域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很早以前,泰山周围就被我们祖先所开发,泰山南麓的大坟口文化,北麓的龙山文化遗存,便是佐证。再早还有5万年前的新泰人化石遗存和40万年前的沂源人化石遗存。

战国时期,沿泰山山脉直达黄海边修筑了长约500千米的长城,今遗址犹存。 泰山与孔子活动有关的景点有孔子登临处坊、望吴圣迹坊、孔子小天下处、孔子庙、瞻鲁台、猛虎沟等。 神山、文化宝库 泰山有"五岳之首"、"五岳独尊"的称誉。它是政权的象征,成为一座神圣的山。

古代帝王登基之初,太平之岁,多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祭告天地。先秦时期有72代君主到泰山封禅;自秦汉至明清,历代皇帝到泰山封禅27次。皇帝的封禅活动和雄伟多姿的壮丽景色,历代文化名人纷至泰山进行诗文著述,留下了数以干计的诗文刻石。

如孔子的《邱陵歌》、司马迁的《封禅书》、曹植的《飞龙篇》、李白的《泰山吟》、杜甫的《望岳》等诗文,成为中国的传世名篇。

天贶殿的宋代壁画、灵岩寺的宋代彩塑罗汉像是稀世珍品;泰山的石刻、碑碣,集中国书法艺术之大成,真草隶篆各体俱全,颜柳欧赵各派毕至,是中国历代书法及石刻艺术的博览馆。泰山文化遗产极为丰富,现存古遗址97处,古建筑群22处(表3),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泰山宗教发祥久远,佛教于公元4世纪中期传入泰山。公元351年高僧朗公首先 到泰山岱阴创建了朗公寺和灵岩寺。魏晋南北朝时期,泰山较大的寺院有谷山玉皇寺、神 宝寺、普照寺等。著名的泰山经石峪是北齐人所刻的佛教经典《金刚经》。

唐宋时,灵岩寺极 为鼎盛,唐宰相李吉甫反把泰山灵岩寺称为天下"四绝"之一。泰山道教早在战国时就有方 士隐居岱阴岩洞;秦汉后词庙林立,保留至今的有王母池(群王庵)、老君堂、斗母宫(龙泉观)、碧霞祠、后石坞庙、元始天尊庙等。其中以王母池为最早,创建于公元220年以前。

以碧霞祠影响最大。泰山是王母娘娘神话传说的发祥地。早在魏晋时期就建有王母池道观。王母池位于泰山南麓环山路东首,古称“群玉庵”,又名“瑶池”。三国魏曹植有“东过王母庐”的诗句,唐李白有“朝饮王母池”的吟咏 。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13

泰山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山,历史典故丰富多彩。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泰山历史典故:

禅宗古刹:泰山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源地之一,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寺庙和僧人。其中最著名的是建于东晋时期的灵岩寺,是中国佛教禅宗的重要道场之一。
梁父之舞:这个典故出自《史记·泰始皇本纪》,说的是泰山上的梁父山和汶水之间的一场神秘的舞蹈表演。传说泰山上有九只凤凰,在一天晚上集体起舞,场面十分壮观。
孔子登临:这个典故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说的是孔子曾经登临泰山,并在此处感慨人生。据说孔子在泰山顶上看到了壮丽的景色,感叹人生如梦,留下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句。
四库全书藏山庄:这个典故来自《聊斋志异》,说的是清代著名文学家纪昀在泰山脚下建造了一座藏书楼,名为“四库全书楼”,以收藏天下珍贵图书。这个故事反映了泰山在文化传承方面的重要地位。
武王封禅:这个典故出自《史记·封禅书》,说的是周朝武王在泰山祭天,以示忠心和祭祖,同时也表示希望能够得到上天的祝福和赐予。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于祭祀和神灵信仰的重视。
光武拜谒:这个典故来自《后汉书·明帝纪》,说的是东汉光武帝刘秀曾经亲自拜谒泰山,并在此处许愿要统一天下。据说泰山神灵验应,刘秀后来果然统一了天下。
以上是一些著名的泰山历史典故,每个典故都反映了泰山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宗教和政治地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