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革命先烈的资料(中国的)

最好详细一点!!!

缅怀革命先烈的资料:

1、宋教仁(1882年-1913年3月22日,31岁),在上海遇刺后不治身亡,时任国民党代理理事长。1950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追认为革命烈士。

宋教仁(1882年4月5日-1913年3月22日),字遁初,号渔父,汉族,湖南桃源人。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的主要缔造者。

2、佟麟阁(1891年-1937年7月28日),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中将副军长。佟麟阁,七七事变时,指挥29军浴血抗战,喋血南苑,壮烈殉国,是全面抗战爆发后捐躯疆场的第一位高级将领。国民党追赠陆军2级上将。佟麟阁早年参加护国讨袁战争。

曾任冯玉祥部陆军第11师第21混成旅旅长。1926年9月五原誓师后,随部参加北伐。1928年起,任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第35军军长、暂编第11师师长、第29军副军长。1933年率部参加长城抗战,取得喜峰口大捷。

同年5月,参加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任第十军军长兼代理察哈尔省主席,跟随冯玉祥驰骋察省,打击日军,收复失地,为察省光复作出了贡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26

一、杨开慧烈士

杨开慧烈士是毛主席的爱人。她1921年入党,在长沙郊区开展农民运动。1930年被捕入狱,在狱中受尽了严刑拷打,但敌人丝毫无法动摇她对革命的信心。1930年11月,年仅29岁的杨开慧英勇就义。

二、董存瑞 烈士

1929年10月出生于河北怀来县南山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从小就在党的培养下参加了党领导的各种抗日活动。1945年董存瑞参加了八路军,他工作积极、做战勇敢,先后立过四次大功,得过三枚奖章。1946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城的战斗中董存瑞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开导火线,与敌人同归于尽,为胜利开辟了道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董存瑞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我们要学习英雄精神,沿着英雄的道路奋勇前进

三、黄继光 烈士

1930年出生在四川省中江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1951年20岁的黄继光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上甘岭战役中,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射口,用自己宝贵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道路,黄继光同志崇高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扩展资料

革命烈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在人民革命斗争、保卫祖国或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壮烈牺牲者的尊称。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1950年10月15日《关于革命烈士的解释》,凡辛亥革命以来,确系为革命及抗日而阵亡和死难的人员,称为烈士。

同年12月11日,内务部发布《革命军人牺牲、病故褒恤暂行条例》、《革命工作人员伤亡褒恤暂行条例》和《民兵、民工伤亡抚恤暂行条例》规定:凡中国人民解放军及人民公安部队因参战、公干牺牲者(被俘不屈、 慷慨就义或被特务暗杀等)。

革命工作人员在对敌斗争中牺牲者或因公牺牲者,民兵、民工因参战牺牲者,均称烈士。1980年6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重新发布了《革命烈士褒扬条例》,符合规定的,可批准为革命烈士。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4-12
  赵博同志曾任鲁南区党委书记兼鲁南军区政委。他始终把自己看作革命队伍中的普通一员,从不搞特殊化。他身患肺结核、胃病、关节炎等多种疾病,为了照顾他的身体,上级发给他一瓶鱼干油丸,而他却不肯服用,马上派人送到医院,给伤病员补养身体。在一次战斗后,部队缴获了一部分小麦,后勤部门悄悄给赵博留下100公斤,赵博知道后,不讲情面,对有关人员进行了严厉批评,并派人磨成面粉,送给党校改善生活。有人说他是老一套,他回答:“这个老一套是党的优良传统,万万不能丢。”

  赵博同志有很强的群众观念,对违犯群众利益的行为从不姑息。有一次部队行军,经过敌占区青竹湖一带。他发现身后的马正在吃大田里的大豆,立即批评了警卫员小任,教育他说:“不论在根据地还是在敌占区,都要紧密依靠群众。”当时有个县长贪污腐化,群众影响极坏,经查实后,赵博立即召开区委会议,给予这个县长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开除党籍的处分。

  邓小平同志革命故事------赤脚草鞋革命路

  话说邓政委当初刚刚来到右江,身穿笔挺的西装,脚蹬乌亮的皮鞋,没几个人懂得他的真实身份。有人猜他是大阔少,有人猜他是专家学者,还有人猜他是大班新贵。总之,那些势利小人都把他看成“高等”人员,有的人甚至向他投去怀疑的目光。可是,不几天,邓政委干起工作来便判若两人:若换上一套中山装,他便是堂
  堂正正的革命干部;若换上一套军装,他便是精神抖擞的将士……什么大阔少、专家学者、大班新贵的一点儿影子也没有了。这下子,邓政委的革命领导形象树了起来,并终于深深地烙在人们的印象中。这年春暖花开的时候,邓政委换上了一套壮家服装,打着赤脚,在东兰魁星楼起草《共耕社条例》,就同当地农民一模一样。从此,邓政委就把他乌亮的皮鞋丢弃了。我们的同志猜想,邓政委打赤脚,那是他要“与农民打成一片”哩,语言中表露了对革命领导的几分敬意。那时,韦拔群在武店开办一个军政干部训练班,

  邓小平同志革命故事------赤脚草鞋革命路

  话说邓政委当初刚刚来到右江,身穿笔挺的西装,脚蹬乌亮的皮鞋,没几个人懂得他的真实身份。有人猜他是大阔少,有人猜他是专家学者,还有人猜他是大班新贵。总之,那些势利小人都把他看成“高等”人员,有的人甚至向他投去怀疑的目光。可是,不几天,邓政委干起工作来便判若两人:若换上一套中山装,他便是堂
  堂正正的革命干部;若换上一套军装,他便是精神抖擞的将士……什么大阔少、专家学者、大班新贵的一点儿影子也没有了。这下子,邓政委的革命领导形象树了起来,并终于深深地烙在人们的印象中。这年春暖花开的时候,邓政委换上了一套壮家服装,打着赤脚,在东兰魁星楼起草《共耕社条例》,就同当地农民一模一样。从此,邓政委就把他乌亮的皮鞋丢弃了。我们的同志猜想,邓政委打赤脚,那是他要“与农民打成一片”哩,语言中表露了对革命领导的几分敬意。那时,韦拔群在武店开办一个军政干部训练班,

  常恩多(1942年8月9日病逝,终年47岁)

  常恩多原任国民党百十一师师长,后于重病中率部起义,病逝前一天将部队交给了党和人民。他一生廉洁清苦,家庭陈设就象一家普通老百姓。在南通驻防时,居室只有一床一桌,每天吃的是高梁米饭、菠罗叶饼、小豆腐等东北乡土饭食。在他病危嘱托后事时,不提妻子和孩子,却关切地询问遭国民党顽固派逮捕后越狱逃走的三三三旅旅长、中共地下党员万毅什么时候回部队。他把仅有的60元钱送给了服待他一年多的徐文斌,又把一套呢军装送给跟随他19年的副官刘唱凯。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4-04
赵博同志曾任鲁南区党委书记兼鲁南军区政委。他始终把自己看作革命队伍中的普通一员,从不搞特殊化。他身患肺结核、胃病、关节炎等多种疾病,为了照顾他的身体,上级发给他一瓶鱼干油丸,而他却不肯服用,马上派人送到医院,给伤病员补养身体。在一次战斗后,部队缴获了一部分小麦,后勤部门悄悄给赵博留下100公斤,赵博知道后,不讲情面,对有关人员进行了严厉批评,并派人磨成面粉,送给党校改善生活。有人说他是老一套,他回答:“这个老一套是党的优良传统,万万不能丢。”

赵博同志有很强的群众观念,对违犯群众利益的行为从不姑息。有一次部队行军,经过敌占区青竹湖一带。他发现身后的马正在吃大田里的大豆,立即批评了警卫员小任,教育他说:“不论在根据地还是在敌占区,都要紧密依靠群众。”当时有个县长贪污腐化,群众影响极坏,经查实后,赵博立即召开区委会议,给予这个县长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开除党籍的处分。

邓小平同志革命故事------赤脚草鞋革命路

话说邓政委当初刚刚来到右江,身穿笔挺的西装,脚蹬乌亮的皮鞋,没几个人懂得他的真实身份。有人猜他是大阔少,有人猜他是专家学者,还有人猜他是大班新贵。总之,那些势利小人都把他看成“高等”人员,有的人甚至向他投去怀疑的目光。可是,不几天,邓政委干起工作来便判若两人:若换上一套中山装,他便是堂
堂正正的革命干部;若换上一套军装,他便是精神抖擞的将士……什么大阔少、专家学者、大班新贵的一点儿影子也没有了。这下子,邓政委的革命领导形象树了起来,并终于深深地烙在人们的印象中。这年春暖花开的时候,邓政委换上了一套壮家服装,打着赤脚,在东兰魁星楼起草《共耕社条例》,就同当地农民一模一样。从此,邓政委就把他乌亮的皮鞋丢弃了。我们的同志猜想,邓政委打赤脚,那是他要“与农民打成一片”哩,语言中表露了对革命领导的几分敬意。那时,韦拔群在武店开办一个军政干部训练班,
第4个回答  2010-04-10
为纪念伟大的井冈山革命斗争,缅怀在井冈山斗争中牺牲的革命先烈,原遂川县井冈山区人民政府于1950年在茨坪的东北边山岗上建造一座纯木质结构、正面书有“井冈山革命先烈纪念塔”十个大字的纪念塔;1951年将木质塔拆除改建成砖木结构的纪念塔,在塔顶立一泥塑红军战士雕像,但外型比较粗糙;1956年,井冈山区人民政府又在遂川县政府的支持下,将纪念塔的砖木结构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塔顶重塑一个钢筋混凝土结构、手持钢枪的红军战士雕像;塔顶的正面是原遂川中学王教导员手书的“井冈山革命先烈纪念塔”十个大字。从五十年代开始,这座塔就成了向国内外宣传井冈山的主要形象标志。
1972年,井冈山革命委员会组织井冈山建筑队工人拆除塔顶红军战士雕像,并将塔底扩建为5.5米X5.5米的正方形,塔高11米,塔的四面均镶刻有凹形“井冈山革命先烈纪念塔”十个大字。整座塔基占地103平方米,塔前与红军烈士墓相连,铺有水泥地面和水泥台阶,四周松柏常青、庄严肃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