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如题所述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东流”这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山随”对“江入”、“平野”对“大荒”、“尽”对“流”,展现了一幅气势磅礴的景象。这句诗句出自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原文: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本诗是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律。首联叙事交代这次出游,颔联、颈联写景,写出在船上看到的景象,尾联抒情抒发了思乡之情。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

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渡荆门送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