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由来和历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15
【清明节简介】
清明时节,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它准确地反映了春耕春种的时节。正如《淮南子·天文训》所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而《岁时百问》则解释了清明名称的由来:“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逐渐升高,雨量也相应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机。因此,农谚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这一天,人们主要进行祭祖和扫墓的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通常会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习俗,扫墓时,人们会带上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然后焚化纸钱,培新土,插新枝,行礼祭拜,最后食用带来的食物。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一诗,描绘了清明节的特殊氛围。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在每年的阳历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是人们春游(古代称踏青)的好时机,因此,古人有清明踏青的习惯,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亲人的习俗仍然非常盛行。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清明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周代,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最初,清明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标志着气温升高,是春耕春种的关键时期。后来,清明与寒食节的时间相近,寒食节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地,寒食与清明合并,寒食成为清明的别称,也有了禁火扫墓的习俗。
关于寒食节的由来有一个传说:春秋战国时期,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设计陷害太子申生。申生被迫自杀,他的弟弟重耳为躲避祸害,流亡他乡。在流亡期间,重耳历经艰辛。他的一个忠臣介子推,在一次重耳饿昏时,割下自己的肉为他充饥。十九年后,重耳回到国内,成为晋文公。晋文公在位后,大肆封赏功臣,却忘记了介子推。当有人为介子推叫屈时,晋文公才意识到自己的过失,急忙派人去请介子推。但介子推已背着老母躲进绵山。晋文公亲自前往,只见大门紧闭。为了逼介子推出山,晋文公下令放火烧山。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熄灭后,介子推仍未出现。晋文公发现介子推抱着老母,死在一棵烧焦的柳树下。在介子推的尸体旁,晋文公发现一首血诗,诗中表达了对晋文公的忠诚和对清明节的期望。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放火烧山的日期定为寒食节,并禁止烟火,只吃寒食。第二年,晋文公登山祭奠介子推,发现一棵老柳树死而复生。他将其命名为“清明柳”,并将这一天定为清明节。此后,寒食和清明成为了全国性的节日。每当寒食节,人们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清明节,人们戴柳圈,插柳枝,以示怀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