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这句千古佳句,源自歌女,实则是他一生的精神写照

如题所述

导语:
词牌,在古代是文人雅士聚会吟唱的歌曲旋律。
不同的词牌,格律、平仄、字数有固定的规矩要求。
犹如我们今天的歌曲翻唱,曲调格律不变,词句可以重新依照平仄填写。
词牌名,因曲调、格律、字数的不同,有很多名牌。
比如大家经常在古代诗词中能看到的“满江红、水调歌头、满庭芳、凤求凰、念奴娇、水龙吟、雨霖铃、永遇乐、沁园春、贺新郎、摸鱼儿、定风波等等,都是流传广泛的著名词牌。
1083年,苏轼的好友王定国从被贬谪的岭南宾州(今广西宾阳)北还。
当时贬谪的原因是受到苏轼的牵连,苏轼一直很内疚。
所以,特意在黄州设宴接待回归的王定国。
席间,王定国随行寓娘回礼敬酒,苏轼问柔奴:“离开故乡五年了,是否适应贬谪之地的生活?”,柔奴一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侍酒回话。
苏轼闻听柔奴此言,顿生同感。
因为他当时也正是贬谪在黄州,当即就柔奴的“此心安处,便是吾乡”作词一首《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以表感喟之情。
不意此词一经流传,当时便争相传唱,竟成千古佳作。
《定风波》词牌,分上下两阙,上阙五句,下阙六句。
苏轼填词如下: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开篇,苏轼借用描绘如精雕细刻、温润如玉的男子外貌,来形容王定国的高贵人格。
然后,进一步递进渲染,这样世间少有的好男人,老天爷自会钦点安排,让一个同样天生丽质,酥软温婉的美丽女子来与之般配。
此处借喻赞扬二人的美貌,实则是对王定国和他的寓娘柔奴高洁品格的赞誉肯定。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据苏轼的作品记载,王定国的寓娘本名宇文柔奴,家住京城,容貌秀丽,善于自己作歌填词应对。
王定国因受苏轼牵连,贬谪广西荒蛮之地,宇文柔奴不离不弃,毅然陪伴前往。
在五年的贬谪生涯中,宇文柔奴为解王定国的失意苦闷,经常作歌吟唱,抚慰王定国的忧郁浮躁,给贬谪的生活增添了无尽的恬静与超然。
作者此处明为刻画宇文柔奴明眸皓齿、清秀悦耳的歌声,犹如风起雪飞,为广西酷热的炎暑带来了一片清凉,实则暗赞宇文柔奴一个女子难得的通透达观的襟怀。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此处,下句开始继续递进,受尽苦难,万里归还。
王定国和宇文柔奴却显得愈发年轻颜少,容光焕发了,二人共同度过艰辛岁月后,发自内心的会心“微笑”,犹如大庾岭的梅花,是那么的坚强灿烂,流淌着汩汩清香。
这是一种何等的乐观,看尽了世事的沧桑起伏,仍然以一种积极的心态笑对人生。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收尾一句,本词的点睛之笔来临。
“试问”一词用的极其高超,表达了作者对他们受自己牵连的不安,和自己对他们的牵挂,欲问还休,问吧,怕勾起他们对艰难岁月的伤心苦闷,不问吧,又觉得于心不忍,两个字,把苏轼的此时心境衬托的栩栩如神。
踟蹰之中苏轼细语问询:“离家这些年在异乡受苦不习惯吧?”宇文柔奴一句话应对:“此心安处是吾乡”。
结尾处带出了全诗要表达的境界高度,五年间,王定国自己经历病重垂死,而后孩子去世。
柔奴貌似轻盈的一句话,把自己的心安顿好,在哪里都是家!这一句话,包含了多少面的生活的勇气和对现实的挣扎,令人伤怀。
苏轼的这首词,柔中带刚,寓意深刻,是对王定国和柔奴人品、情操、境遇、心态的白描,也是自己历经风雨而所处的同情感受,在文学史上有很深邃的哲学高度。
古诗词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将汉字押韵艺术,和声律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唐诗的凝练,宋词的意境深远,曲调悠长,都给了我们极大的心灵享受。
尤其是宋词,豪放派和婉约派所诞生的词作,百花齐放,将宋词点缀得更加闪耀。
像是李煜的“亡国之词”;苏轼的“狂放豪迈”;李清照的“婉约愁绪”,都能替我们诉说心中的喜怒哀乐,抒发各种情感。
喜欢宋词,同时又想了解词人生平的朋友,不妨看看这套词传。
分析词作的同时,还配有词人的生平事迹,让你通过词作,了解他们的幸福;或坎坷的一生。
这套词传包括:《李清照词传》、《李煜词传》、《苏轼词传》、《辛弃疾词传》、《纳兰容若词传》和《仓央嘉措诗传》。
六本瓷砖原价238元,限时特惠价,只要99元。
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增加自己的书卷气,成为文艺青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