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找一些冰心的《繁星.春水》的简介!!!

要一些内容简介,感悟和作者情况!

  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

  《繁星》是诗集,由164首小诗组成。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在《繁星》里,她不断唱出了爱的赞歌。她最热衷于赞颂的,是母爱。除了挚爱自己的双亲外,冰心也很珍重手足之情。她爱自己的三个弟弟。她在后来写作的一篇散文《寄小读者.通讯十三》里,还把三个弟弟比喻成三颗明亮的星星。冰心赞颂母爱,赞颂人类之爱,赞颂童心,同时她也赞颂大自然,尤其是赞颂她在童年时代就很熟悉的大海。歌颂大自然,歌颂童心,歌颂母爱,成为冰心终生创作的永恒主题。

  《春水》是《繁星》的姐妹篇,由182首小诗组成。同样是在《晨报副镌》上最先发表,不过《春水》的问世要比《繁星》晚三个月。

  在《春水》里,冰心虽然仍旧在歌颂母爱,歌颂亲情,歌颂童心,歌颂大自然,但是,她却用了更多的篇幅,来含蓄的表述她本人和她那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烦恼和苦闷。她用微带着忧愁的温柔的笔调,述说着心中的感受,同时也在探索着生命的意义,和表达着要认知世界本相的愿望
  读后感:
  如果问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什么?那莫过于纯洁的母爱!对此,我国著名女作家冰心也唱出了对慈母的爱的赞歌——《繁星·春水》。
  记得在冰心写的《繁星·春水》中曾经有这样的一首小诗:
  母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他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能躲到你的怀里。
  虽然这小诗只有三十来个字,但却深深地体会出母爱是多么的博大无边!不是吗?当我们烦恼、痛苦、伤心、悲哀的时候,除了能投入妈妈的怀抱中哭,我们还能做什么呢?
  妈妈把我们带到这个美好的世界来,让我们去享受别人的爱护;妈妈是我们的第一位老师,辛苦地把我们抚养成人;妈妈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总是支持着我们,鼓励着我们,当我们摔倒了流血,最痛的不是我们,是妈妈的心;当我们不听话,妈妈动手打我们,最痛的同样是妈妈,正所谓“打在儿身痛在娘心”。可是,当妈妈帮我们补衣服刺到手指,妈妈仍然会觉得开心,因为如果她的痛能够换来我们的快乐,就算是痛不欲生,对于妈妈来说也是值得的。这使我想起一首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
  妈妈对我们所付出的实在太多了,而这是我们做子女的一生也没办法报答的。
  “可怜天下父母心”,妈妈真的真的是世界上最最最最伟大的人,而这怎么可以用三言两语表达出来呢?在这个地球里,每个人只有一个亲妈妈,我们必须争取在有限的时间中为妈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妈妈生日的时候送上最真挚的祝福,唱出《世上只有妈妈好》,就这么简单,妈妈也会觉的心满意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0-28
冰心和她的《繁星》、《春水》

冰心和她的《繁星》、《春水》
冰心,原名谢婉莹,1900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冰心的童年是在海边度过的。大海启迪着她最初的人生感悟。童年时的冰心不但爱海,而且爱星。她走上文学道路之后,撩开了记忆的帷幕,追忆儿时特有的情趣,以真挚的青春热情咏唱:“大海啊!/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我抬头看见繁星闪烁着——/秋风冷冷的和我说:/‘这是造物者点点光明的眼泪,/为着宇宙的晦冥!’”于是就有了诗集《繁星》和《春水》。
《 繁星》初版于1923年1月,《春水》初版于1923年5月,是五四时期很有影响的两本诗集。写作收入这两个集子的作品时,冰心还是北京协和女子大学(后并入燕京大学)的学生,但作为作家的她已颇有影响。
冰心在《繁星·自序》中叙述了这本诗集的写作过程: 1919年的冬夜,和弟弟冰仲围炉读泰戈尔的《迷途之鸟》,冰仲和我说:“你不是常说有时思想太零碎了,不容易写成篇段么?其实也可以这样的收集起来。”从那时起,我有时就记下在一个小本子里。 1920年的夏日,二弟冰叔从书堆里,又翻出这小本子来。他重新看了,又写了“繁星”两个字,在第一页上。 1921年的秋日,小弟弟冰季说,“姊姊!你这些小故事,也可以印在纸上么?”我就写下末一段,将它发表了。是两年前零碎的思想,经过三个小孩子的鉴定。
我们从这篇《序言》中知道,《繁星》的写作大约经历两年——那是五四运动刚刚过去以后思想异常活跃的两年。在《繁星》结集之后,冰心继续收集着“零碎的思想”,那便是收入《春水》的作品了。当时的新青年界,存在着大量容易立即再现为形象的心理现象,年轻的冰心不费心地便流泻出她的冥想和她的真情。在对真实又真挚、自然又自在的创作心态的向往中,冰心与五四时期的许多年轻作者一样,将某些天才所达到的随心所欲的创作境界曲解成了写作过程的轻而易举。
五四新文学作者无不是在外国作品引领下走上创作道路的。冰心“零碎的思想”便是借着《飞鸟集》的形式得到了整理和收集。她后来说:“泰戈尔的诗歌,多是采用民歌的形式,语言美丽朴素,音乐性也强,深得印度人民的喜爱。当他自己将他的孟加拉文的诗歌译成英文的时候,为要保存诗的内容就不采取诗的分行的有韵律的形式,而译成诗的散文。这是我以后才知道的。”(《我是怎样写<繁星>和<春水>的》)冰心接受了泰戈尔诗情的传递。虽然冰心与她同时代的许多作家一样,始终认为“诗的重心,在内容而不在形式”《冰心全集·自序》,但她依然选择了诗的外观形式。
尽管冰心一再强调《繁星》、《春水》“不是诗”,并反复说明“至少是那时的我,不在立意做诗。我对于新诗,还不了解,很怀疑,也不敢尝试。”尽管《繁星》、《春水》的写作过程充满即兴性和随意性,这两本诗集依然以其特有的诗性品格成为五四时期开风气的作品,一时间出现了不少追随者、仿效者。
提到五四时期的冰心,人们一下子就会想起她对母爱和童心的歌颂。冰心是那一时期最为热情真挚的“童年的歌者”。年轻的冰心向往着童心的稚拙之美、单纯之美、阴柔之美。
在走过了80年文学道路之后,世纪老人冰心于1999年初病逝。她永远地走了,但是一代代中国小读者依旧会喜爱她清丽而真挚的文字,会遥遥地怀念她——“一个热情忠实的朋友”。(雅敏)
第2个回答  2006-10-28
.《繁星.春水》
本书作者——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原名谢婉莹。祖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作品多围绕着母爱、童心和自然美描述“爱的哲学”,代表作有《超人》、《烦闷》等。 1920年开始,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又写出了短诗集《繁星》和《春水》,为文坛瞩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