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的古诗句,都有哪些?

如题所述

正面描写:

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咏梅》

译文: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2、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郑谷《莲叶》

译文:船儿前行,河水溅起,参差的绿荷在荡漾,倚在船边的栏杆旁,风一阵阵的吹来,摇动着一柄柄荷叶,送来缕缕清香。

3、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虞世南《蝉》

译文: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4、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曾巩《咏柳》

译文: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狂扭乱舞。

5、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陆龟蒙《白莲》

译文:素雅之花常常要被艳花欺,白莲花总应生长在瑶池里。

侧面描写:

1、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苏轼《花影》

译文:亭台上的花影一层又一层,几次叫童儿去打扫,可是花影怎么扫走呢?

2、千磨万击还坚劲,咬定青山不放松。——郑燮《竹石》

译文: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3、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于谦《咏煤炭》

译文:融融燃起之炬火,犹如浩浩之春风。熊熊洪炉之烈焰,照破灰沉之夜空。

4、濛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李世民《咏雨》

译文:柳丝一片迷濛,连绵的大雨如帘,风吹雨丝在空中织起了一片片罗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27
(1)侧面描写———衬托
如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这首诗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主要运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衬托是通过描写甲来使乙表现得更突出的方法。衬托分映衬和反衬。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的,《琵琶行》中写江中之月“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声的引人入胜,“别时茫茫江浸月”衬托人物凄凉的心情。《项脊轩志》中用“万籁有生”来反衬“庭阶寂寂”的。
(2)正面描写———动静结合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再比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春涧的幽静,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也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是以动写静。
第2个回答  2019-11-08
比如《陌上桑》一诗,
正面描写: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侧面描写: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第3个回答  2019-03-12
不Allen机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