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读书报告

如题所述

浅析青年马克思择业观——读《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摘要:本文根据《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所作背景、主要内容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三方面展开。通过分析马克思中学时期的思想变化、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的职业观念,阐释了青年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应理性分析,认识主客观条件,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青年马克思择业观背后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考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重要启示,尤其对当代青年的科学择业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更为直接的现实启示。

关键词:青年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择业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

正文:

一、《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所作背景

马克思出生在德国的一个律师世家,受法国启蒙思想影响,思想开明。家庭环境开明给马克思提供了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亨利希·马克思是犹太人,有着先进的思想,信奉宗教改革后的马丁路德的基督教,先进的资本主义思想在头脑中已经形成萌芽。

随后,法国启蒙运动蓬勃开展,思想进一步解放,理性主义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卡尔·马克思受其父亲与当时启蒙运动的影响,思想中有很多不同成分且不稳定。一方面他信仰基督教,对神有坚定的信仰,思想上是有很浓厚的唯心主义色彩。另一方面他受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影响,思想得到一定的解放,人权思想、自由主义等理性主义思想在他的思想中越来越深刻。

到1830年卡尔·马克思进入特里尔的弗里德里希-威廉中学读书,这个学校启蒙思想氛围浓厚,他的校长约翰·胡果·维登巴赫坚定地推崇康德的思想,在他的自由主义主张下,学校自由主义思潮兴盛。马克思也在这一时期接触到了康德和费希特的哲学理念,对马克思后期的思想发展影响是巨大的。

对年少时期的马克思思想产生巨大影响的不得不提到另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德维希·冯·威斯特华伦男爵。他思想开放,主张资产阶级变革,对于社会问题,对于圣西门主义,都是十分关注的。他的一些思想观念传递给了少年时期的马克思,马克思后来也把大学毕业时的博士论文献给了这位“敬爱的父亲般的朋友”,盛赞这位“富于青春活力的老人”的纯正理想主义和对真理与进步的向往与追求。

马克思于1835年8月12日完成了他的中学毕业考试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这一年马克思仅有17岁,在别人都有具体的职业目标时,马克思对职业选择提出了前瞻性的本质观点,阐释了他的择业观以及其背后的价值观剖析。

二、《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主要内容

开篇从动物与人对待生存范围的不同对比着手,相较于动物安分的在自然给它的环境中听天由命地生存,人特有自主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在自己所处环境中拥有选择的权力,人可以选择自己的生存方式,人需要努力去寻找可以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乃至社会发展的方法。

人有这种选择的能力,有“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精神,相信人定胜天。但是任何事都要辩证的思考,选择正确才能走向成功,选择错误也会失败,所以选择就是走向天堂和地狱的分叉口。冷静思考,认真权衡,作出选择是青年的能力,也是青年应该去做的。

(一)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冷静思考、理性判断。

职业选择是基于某种目标进行的选择,对目标的设定需要进行理性考量。这一目标应该是从心底里承认的,“这个目标至少在他本人看来是伟大的,而且如果最深刻的信念,即内心深处的声音,认为这个目标是伟大的,那它实际上也是伟大的。”内心深处认为它是伟大的,且符合自身理想信念的,那它就是伟大的。

马克思认为内心深处的声音是神偷偷给人的指引,这就与马克思少年时期的基督教信仰有关,他的神学思想是比较深刻的,对神谕的信仰是坚定的,他借用神谕加以辅助自己的观点。笔者看来,这是一种理想信念的力量。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会有更大的几率达成目标。但是理想信念有时又会动摇,因为人处的环境是非常复杂的,在做出选择时会有许多干扰的因子。

对待某种职业,也会存在自以为是的认为对它怀有热情,所以去选择它的情况。但是这种热情可能是暂时的假象。理性设定目标而选择职业,就不能任暂时的、偶然的、突发的热情掌控意志。因热情产生的爱好和职业是两码事,待爱好变成强制性的日复一日的工作时,热情便不复存在。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认识到仅仅凭热情择业并不符合理性选择职业的标准,青年的职业选择应决定于基于热情之上的理智。所以在职业选择时需反复确认自己是否真的对将选择的职业有非暂时性的热情,这种热情应不是自我欺骗,不是一时之兴。如何判断对一职业的热情是否兼有理性,就需要青年明确热情的来源。

虚荣心会让人产生热情;自己的幻想,不切实际的一切想法会美化被选择的职业。但是出于这两种来源的热情不会持久,因为“被名利迷住了心窍的人,理性是无法加以约束的,于是他一头栽进那不可抗拒的欲念召唤他去的地方;他的职业已经不再是由他自己选择,而是由偶然机会和假象去决定了。”

上述这些选择都不是理性的,那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大多寻求父母的帮助,因为他们有经验并且一心为了我们有更好的选择。

选择职业应坚定理想信念,理性设立目标,全面认识职业,仔细去分析它的意义,衡量它的价值,了解它的利弊,结合自己的真正兴趣,择一良职。

(二)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考虑客观因素限制

上述只是人的主观意识,实际上在选择职业时会面临很多难以避免的客观因素,比如社会关系、能力、体质。主观倾向的职业多数时候都难以达到。因为意志力无法超越肉体极限,如果不顾这些客观限制因素,“我们就是冒险把大厦建筑在松软的废墟上,我们的一生也就变成一场精神原则和肉体原则之间的不幸的斗争。”

这样下去自己也会垮得很快,甚至于会产生自卑情绪,错误地估计自己能力。笔者将这里说的“精神原则”和“肉体原则”理解为理想和现实,不顾体质、能力、社会关系等客观因素限制,便会陷入理想与现实的挣扎。

但是马克思在这里又很矛盾地说,如果没有这种挣扎,我们又怎能抵御生活中的苦难呢。没有理想的现实生活也是无趣的,但理想不是虚无缥缈,不是好高骛远,基于现实之上,“安静是唯一能生长出成熟果实的土壤。”笔者认为这里的“安静”是有理想的踏实生活,是基于现实的种种客观条件限制仍然追求理想的职业选择。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该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虽然受体质、能力、社会关系等客观因素限制,但是青年也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体质弱,便加强锻炼。

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身体素质过硬才可以在职业选择时不受限制并支撑自己在所选择的职业道路上坚定地、长久地走下去,当代青年也更应该注重加强锻炼,塑造健康的体格,为将来自己的职业选择做好准备,减少职业选择的限制。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考虑客观因素限制,但不能受其局限。

(三)马克思对职业选择背后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深入剖析

在冷静思考,理性判断过上述所说的全部可能后,再作出的职业选择可以是让我们获得最高尊严的,达到“完美境界”的。何为他所提及的尊严?使人高尚,使人的活动和努力具有崇高品质,受人认同,得人敬佩。有尊严的职业并非是奴隶般机械的工具性行为,而是有创造性的努力,有崇高的自豪感的职业。

职业可以是谋生的工具,也可以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

职业是实现梦想和个人价值的一种手段,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的发展而工作,才能让个体获得最高尊严,达到“完美境界”。

马克思明确指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要遵守的原则:为人为己,为人类的幸福和自身的发展服务。这两种利益是不矛盾的,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发展离不开社会发展,自身发展又会推动社会发展。一个人的职业选择,本质上是其价值观在影响。

马克思唯物史观中价值选择、价值判断的尺度是一个人的实践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是否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贡献。在一定程度上,职业选择就是价值选择。

冷静思考,做出理性的价值判断后,做出价值选择便是上述正确的职业选择的内在逻辑。简言之,就是能否做一个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有用的人,如果能做到上述所说,便达到了最高尊严,达到职业的“完美境界”。

三、《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引导学生冷静思考,理性选择职业

职业选择是学生身份转变的一个重要契机,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阶段。职业选择是一件需要多方面冷静考虑的事,因为它关乎学生的未来人生走向。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培育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时代新人。

要培育新时代“四有”青年,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冷静思考,理性选择职业。对于职业选择,每个人的观点都是不同的,这就需要青年学生不盲目跟风,要通过亲身实践去认识自我,认识职业,不能仅仅听信理论,听信权威,在选择职业时要有自我的理性思考。

比如马克思认为从事抽象真理研究非常具有挑战性,所以劝诫学生轻易不要选择这项职业。但是也存在热衷于这项事业的人,他们会为此付出更多精力去深入研究纯粹理论,如果他们具备此项能力且有着持续的且坚定的理想信念,他们也会因此而享受职业。所以亲身实践选择合适的职业比道听途说更有说服力。

学校需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目标,坚定理想信念,冷静思考影响职业选择的主客观因素,找到自身真正的兴趣,正确认识自身能力、体质、社会关系等因素,冷静分析,理性选择职业。

(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

职业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道德观教育的重要一环,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学生重视职业素质培养。青年在从事某项职业时,重视是基本的职业素养,对每一份职业重视谨慎,而非漠不关心。

这与古代儒家君子慎独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选择了自己珍视的职业会形成一种正向循环,越是重视,越努力做好;地位越高尚,自然而然接受更多外界的监督限制,行为自然会保持高尚。

加强职业道德行为引导,这也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关键。学校可以通过开展职业道德模范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展示职业道德模范先进事例潜移默化引导学生培育职业素养意识。合理开展职业规划讲授课程,根据学生个体不同因材施教,帮助学生理性选择合适职业。

在职业选择时也需要进行实践,进行尝试,青年学生也应积极参加各项校招,通过实践检验一项职业是否适合自身发展需要,是否对社会提供服务。学生有完善的职业选择意识、有优秀的职业素养才能在选择职业时占有优势。

(三)思想政治教育要培养成人成己的高素质人才

早在中国古代教育哲学经典《中庸》中便有:“成己,仁也;成物,知也。”自我完善是仁,完善事物是智,在当时对君子的要求就是成人成己。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仍然是教育问题,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发展进步服务的客观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共同目的。

青年不仅需要在选择职业时应成人成己,而是应该将成人成己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坚持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相统一的原则,要坚持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实现的统一的原则。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不仅包括个人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也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人生价值就是在成人成己中、在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服务中实现的。

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受教育者努力实现人生价值。一是要引导学生从主客观条件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二是要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在正确认识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前提下,努力提升,以期达到自己的理想水平。三是引导学生脚踏实地,在劳动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

在职业选择时摒弃一切物欲、名利干扰,脚踏实地,在劳动实践中创造价值。思想政治教育要把培养成人成己的高素质人才作为目标之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而促进全社会的发展进步。

总结:《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展现了马克思的职业观,以及背后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职业选择出发,阐述了人生价值的真理,已经展现出其后提出的唯物史观中价值观部分的思想苗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给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带来重要启示,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瑰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