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先烈小故事

00000000

革命先烈的故事
徐雪云烈士(1924-1952),青浦区白鹤镇青龙村人。1945年参加革命,解放战争中先后参加孟良固、淮海和解放上海等战役。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平时工作中,徐雪云同志认真负责,在柳上里战斗中,荣立三等功;在上甘岭战役中,他带领战士们一次又一次的打退了美帝国侵略的进攻。战斗即将结束时,徐雪云同志不幸中弹,壮烈牺牲,英年二十八岁。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给徐雪云代立喜报。

马豪,原名冯圣发,慈溪县慈城镇(今宁波市江北区)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参加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1947年5月在华东野战军一纵队二旅(1947年1月旅改称师)四团二营四连参加孟良崮战役,在围歼敌七十四师战斗中光荣牺牲。

(一)

1923年,马豪出生于慈溪县慈城镇东高楼址。父亲冯可钧是杭州一家中药铺店员,靠工薪维持家庭生活,失业时生活无着,靠母亲当女佣或借债、典当、编织草帽等微薄收入度日。由于家庭贫困,马豪读到小学毕业就失学了。当时正值七七芦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慈溪与全国各地一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马豪受到抗日救亡运动的进步思想激励,积极投身救亡活动。他废寝忘食地到处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激起了群众抗日救国的热情。同时受其大哥冯伯华、二哥冯舜华(均系中共党员)的影响,于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参加了地下党组织的秘密游击队,并担任了慈溪县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站工作。

1942年,父亲送马豪去杭州胡庆余堂中药店当学徒。没过多久,马豪就离开药店,仍回到慈城,继续从事慈溪地下党的秘密工作。同年新四军浙东游击司令部在慈北成立,组织上就送他去游击司令部入伍。

(二)

1945年10月初,为谋求和平,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奉命北撤。马豪随浙东纵队撤至江苏涟水。11月,部队在涟水整编,苏浙军区与二纵队(即浙东纵队)、四纵队和苏中军区教导旅组建为新四军第一纵队,浙东纵队改称为第三旅,马豪就在三旅工作。涟水战役后,部队转移到山东。1946年12月宿北战斗结束后调二旅(1947年1月旅改称师)四团四连任政治指导员。

马豪思想纯朴,待人热情诚恳,处处以身作则,又善于做政治思想工作。行军途中他经常帮助体弱的战士扛枪,还边走边和战士谈心,把政治思想工作做到战士的心坎上,沿途鼓励战士“莫掉队,坚持就是胜利”,使部队保持高昂的战斗情绪。

1947年初,鲁南战役、莱芜战役的胜利,部队俘获了大批蒋军官兵,因而教育、融化新解放过来战士的任务成为部队政治思想工作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关键是迅速提高他们的阶级觉悟,使之成为人民战士。对如何教育、争取、融化新战士没有现存的经验,只有逐步摸索。一七五团(前身四团)四连军事、政治工作基础都比较好,加上政治指导员马豪工作认真负责,平时与战士同甘共苦,深受战士爱戴,在连队有着较高的威信,所以教育、融化新战士工作就在四连先走一步,探索经验。这项工作在四连开展以后,马豪召开连队党支部支委会传达纵队政治指导员会议精神,研究确定了开展诉苦运动的工作部署。诉苦运动从引导大家倒苦水开始,启发大家的阶级觉悟,而后转入控诉反动阶级总代表蒋介石罪行,掀

起报仇立功的高潮,达到“当人民战士,为人民解放而战”的目的。

马豪工作艰苦踏实。为了搞好诉苦教育,除开会布置外,他夜里深入到班里亲自找骨干、新兵谈话,了解家史、个人遭遇。有些北方新兵听不懂他的宁波口音,他总是笑眯眯地不厌其烦地重复一二遍。在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下了许多人的阶级恨、血泪账,为进行诉苦教育获得扎实的思想、组织资料。马豪还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善于宣传鼓动,表扬先进,帮助后进,《工农兵》团报经常刊登他的稿件。诉苦教育中,每次集会,他总是亲自指挥选唱一段他用秧歌调自己填词的“穷的穷来富的富,穷人天天受痛苦,吃不饱来穿不暖,牛马生活真难过”……诉苦大会上的标语、口号:“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控诉旧社会,认清吃人鬼,翻身得解放,跟定共产党”、“参加解放军,一心为人民,打倒蒋介石,报答毛主席”等等也都是他自己拟定,用纸涂墨写成的。

在诉苦运动中,新老战士都受到了深刻的阶级教育,普遍诉说了在旧社会、旧军队身受的压迫,倾吐苦水,决心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苦练本领、杀敌立功,从而提高了部队阶级觉悟,增强了战斗力。诉苦运动所产生的巨大力量,在以后的战斗中,就显示出来了。四连新战士马思进在诉苦教育中扎下阶级觉悟的牢固根基。5月,打孟良崮战役中,他带领一个战斗小组机智勇敢杀敌,被命名为“马思进先锋小组”,而他荣获三级人民英雄称号,全连立集体功一次。

(三)

1947年5月13日,孟良崮战役打响,第一纵队奉命协同各路友邻军对孟良崮及其周围诸高地发起总攻,纵队决定:以独立师3个团展开在大山场以东杨家庄、叶家沟地域由南向北攻击540高地,以第一师第一团展开在285高地以南地块540、520高地攻击,以第二师第四、第六团展开在285高地及其以北地域向520、540高地攻击。5月15日18时,总攻全面发起,由于未能有效压制敌阵火力,没有成功。16日2时,第二次总攻发起,独立师第一第三团、第一师第一团、第二师第四、第六团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分路向520、540高地猛扑,敌人企图作垂死挣扎,居高临下,以炽盛火力阻止我军前进。我军各部队不顾任何伤亡,干部身先士卒,党员、模范奋勇带头,前仆后继,以排山倒海之势与敌展开激烈争夺战。在这万分危急时刻,第四团第四连马思进带领一个战斗小组,抢占了一个小山头,敌人用密集的火力、10倍以上的兵力连续三次向小山头拼死反扑。马豪眼见马思进那里战况激烈,不顾地形极端不利,带领一个班来支援他,不幸被敌人的铅头子弹击倒,胸部被打

了两窟窿,血流如注,当场英勇牺牲,时年仅24岁。

孟良崮战役结束后,部队在进行评功中,联系到马豪战时、平时的一贯表现,特别是在政治思想工作上有创造性,追认他为“纵队模范指导员

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所在营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连续组织3次爆破均未奏效。时近拂晓,如不能迅速消灭敌中心火力点,夺取零号阵地,将贻误整个战机。关键时刻,时任某部6连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他在决心书上写道:“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争取立功当英雄,争取入党。”当即被任命为第6班班长。他带领2名战士勇敢机智地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一名战友不幸牺牲,另一名战友身负重伤,他的左臂也被打穿。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毫无畏惧,忍着伤痛,迅速抵近敌中心火力点,连投几枚手雷,敌机枪顿时停止了射击。当部队趁势发起冲击时,残存在堡内的机枪又突然疯狂扫射,攻击部队再次受阻。这时他多处负伤,弹药用尽。为了战斗的胜利,他顽强地向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他突然奋力扑了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全歼守敌两个营。
战友们冲上“零号”阵地时发现,黄继光敦实的身躯仍然压在敌人的射击孔上,他的手还牢牢地抓着周围的麻袋,宽阔的胸膛还紧紧地堵着敌人的枪口……人们看到,黄继光的腿已被打断,身上有七处重伤,他的身后有一道长长的血印。牺牲后的黄继光全身伤口都没有流血,地堡前也没有血——血都在路上流光了!可以想见,在最后时刻,黄继光是以何等坚强的毅力,拖着重伤的身躯,爬到敌人的地堡前,又一跃而起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4-07
徐雪云烈士(1924-1952)
马豪,原名冯圣发,

(一)

1923年,马豪出生于慈溪县慈城镇东高楼址。父亲冯可钧是杭州一家中药铺店员,靠工薪维持家庭生活,失业时生活无着,靠母亲当女佣或借债、典当、编织草帽等微薄收入度日。由于家庭贫困,马豪读到小学毕业就失学了。当时正值七七芦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慈溪与全国各地一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马豪受到抗日救亡运动的进步思想激励,积极投身救亡活动。他废寝忘食地到处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激起了群众抗日救国的热情。同时受其大哥冯伯华、二哥冯舜华(均系中共党员)的影响,于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参加了地下党组织的秘密游击队,并担任了慈溪县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站工作。

1942年,父亲送马豪去杭州胡庆余堂中药店当学徒。没过多久,马豪就离开药店,仍回到慈城,继续从事慈溪地下党的秘密工作。同年新四军浙东游击司令部在慈北成立,组织上就送他去游击司令部入伍。

(二)

1945年10月初,为谋求和平,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奉命北撤。马豪随浙东纵队撤至江苏涟水。11月,部队在涟水整编,苏浙军区与二纵队(即浙东纵队)、四纵队和苏中军区教导旅组建为新四军第一纵队,浙东纵队改称为第三旅,马豪就在三旅工作。涟水战役后,部队转移到山东。1946年12月宿北战斗结束后调二旅(1947年1月旅改称师)四团四连任政治指导员。

马豪思想纯朴,待人热情诚恳,处处以身作则,又善于做政治思想工作。行军途中他经常帮助体弱的战士扛枪,还边走边和战士谈心,把政治思想工作做到战士的心坎上,沿途鼓励战士“莫掉队,坚持就是胜利”,使部队保持高昂的战斗情绪。

1947年初,鲁南战役、莱芜战役的胜利,部队俘获了大批蒋军官兵,因而教育、融化新解放过来战士的任务成为部队政治思想工作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关键是迅速提高他们的阶级觉悟,使之成为人民战士。对如何教育、争取、融化新战士没有现存的经验,只有逐步摸索。一七五团(前身四团)四连军事、政治工作基础都比较好,加上政治指导员马豪工作认真负责,平时与战士同甘共苦,深受战士爱戴,在连队有着较高的威信,所以教育、融化新战士工作就在四连先走一步,探索经验。这项工作在四连开展以后,马豪召开连队党支部支委会传达纵队政治指导员会议精神,研究确定了开展诉苦运动的工作部署。诉苦运动从引导大家倒苦水开始,启发大家的阶级觉悟,而后转入控诉反动阶级总代表蒋介石罪行,掀

起报仇立功的高潮,达到“当人民战士,为人民解放而战”的目的。

马豪工作艰苦踏实。为了搞好诉苦教育,除开会布置外,他夜里深入到班里亲自找骨干、新兵谈话,了解家史、个人遭遇。有些北方新兵听不懂他的宁波口音,他总是笑眯眯地不厌其烦地重复一二遍。在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下了许多人的阶级恨、血泪账,为进行诉苦教育获得扎实的思想、组织资料。马豪还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善于宣传鼓动,表扬先进,帮助后进,《工农兵》团报经常刊登他的稿件。诉苦教育中,每次集会,他总是亲自指挥选唱一段他用秧歌调自己填词的“穷的穷来富的富,穷人天天受痛苦,吃不饱来穿不暖,牛马生活真难过”……诉苦大会上的标语、口号:“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控诉旧社会,认清吃人鬼,翻身得解放,跟定共产党”、“参加解放军,一心为人民,打倒蒋介石,报答毛主席”等等也都是他自己拟定,用纸涂墨写成的。

在诉苦运动中,新老战士都受到了深刻的阶级教育,普遍诉说了在旧社会、旧军队身受的压迫,倾吐苦水,决心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苦练本领、杀敌立功,从而提高了部队阶级觉悟,增强了战斗力。诉苦运动所产生的巨大力量,在以后的战斗中,就显示出来了。四连新战士马思进在诉苦教育中扎下阶级觉悟的牢固根基。5月,打孟良崮战役中,他带领一个战斗小组机智勇敢杀敌,被命名为“马思进先锋小组”,而他荣获三级人民英雄称号,全连立集体功一次。

(三)

1947年5月13日,孟良崮战役打响,第一纵队奉命协同各路友邻军对孟良崮及其周围诸高地发起总攻,纵队决定:以独立师3个团展开在大山场以东杨家庄、叶家沟地域由南向北攻击540高地,以第一师第一团展开在285高地以南地块540、520高地攻击,以第二师第四、第六团展开在285高地及其以北地域向520、540高地攻击。5月15日18时,总攻全面发起,由于未能有效压制敌阵火力,没有成功。16日2时,第二次总攻发起,独立师第一第三团、第一师第一团、第二师第四、第六团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分路向520、540高地猛扑,敌人企图作垂死挣扎,居高临下,以炽盛火力阻止我军前进。我军各部队不顾任何伤亡,干部身先士卒,党员、模范奋勇带头,前仆后继,以排山倒海之势与敌展开激烈争夺战。在这万分危急时刻,第四团第四连马思进带领一个战斗小组,抢占了一个小山头,敌人用密集的火力、10倍以上的兵力连续三次向小山头拼死反扑。马豪眼见马思进那里战况激烈,不顾地形极端不利,带领一个班来支援他,不幸被敌人的铅头子弹击倒,胸部被打

了两窟窿,血流如注,当场英勇牺牲,时年仅24岁。

孟良崮战役结束后,部队在进行评功中,联系到马豪战时、平时的一贯表现,特别是在政治思想工作上有创造性,追认他为“纵队模范指导员

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所在营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连续组织3次爆破均未奏效。时近拂晓,如不能迅速消灭敌中心火力点,夺取零号阵地,将贻误整个战机。关键时刻,时任某部6连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他在决心书上写道:“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争取立功当英雄,争取入党。”当即被任命为第6班班长。他带领2名战士勇敢机智地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一名战友不幸牺牲,另一名战友身负重伤,他的左臂也被打穿。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毫无畏惧,忍着伤痛,迅速抵近敌中心火力点,连投几枚手雷,敌机枪顿时停止了射击。当部队趁势发起冲击时,残存在堡内的机枪又突然疯狂扫射,攻击部队再次受阻。这时他多处负伤,弹药用尽。为了战斗的胜利,他顽强地向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他突然奋力扑了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全歼守敌两个营。
战友们冲上阵地时发现,黄继光敦实的身躯仍然压在敌人的射击孔上,他的手还牢牢地抓着周围的麻袋,宽阔的胸膛还紧紧地堵着敌人的枪口……人们看到,黄继光的腿已被打断,身上有七处重伤,他的身后有一道长长的血印。牺牲后的黄继光全身伤口都没有流血,地堡前也没有血——血都在路上流光了!可以想见,在最后时刻,黄继光是以何等坚强的毅力,拖着重伤的身躯,爬到敌人的地堡前,又一跃而起的。
第2个回答  2013-04-04
革命先烈的故事
徐雪云烈士(1924-1952),青浦区白鹤镇青龙村人。1945年参加革命,解放战争中先后参加孟良固、淮海和解放上海等战役。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平时工作中,徐雪云同志认真负责,在柳上里战斗中,荣立三等功;在上甘岭战役中,他带领战士们一次又一次的打退了美帝国侵略的进攻。战斗即将结束时,徐雪云同志不幸中弹,壮烈牺牲,英年二十八岁。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给徐雪云代立喜报。
马豪,原名冯圣发,慈溪县慈城镇(今宁波市江北区)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参加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1947年5月在华东野战军一纵队二旅(1947年1月旅改称师)四团二营四连参加孟良崮战役,在围歼敌七十四师战斗中光荣牺牲。
(一)
1923年,马豪出生于慈溪县慈城镇东高楼址。父亲冯可钧是杭州一家中药铺店员,靠工薪维持家庭生活,失业时生活无着,靠母亲当女佣或借债、典当、编织草帽等微薄收入度日。由于家庭贫困,马豪读到小学毕业就失学了。当时正值七七芦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慈溪与全国各地一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马豪受到抗日救亡运动的进步思想激励,积极投身救亡活动。他废寝忘食地到处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激起了群众抗日救国的热情。同时受其大哥冯伯华、二哥冯舜华(均系中共党员)的影响,于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参加了地下党组织的秘密游击队,并担任了慈溪县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站工作。
1942年,父亲送马豪去杭州胡庆余堂中药店当学徒。没过多久,马豪就离开药店,仍回到慈城,继续从事慈溪地下党的秘密工作。同年新四军浙东游击司令部在慈北成立,组织上就送他去游击司令部入伍。
(二)
1945年10月初,为谋求和平,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奉命北撤。马豪随浙东纵队撤至江苏涟水。11月,部队在涟水整编,苏浙军区与二纵队(即浙东纵队)、四纵队和苏中军区教导旅组建为新四军第一纵队,浙东纵队改称为第三旅,马豪就在三旅工作。涟水战役后,部队转移到山东。1946年12月宿北战斗结束后调二旅(1947年1月旅改称师)四团四连任政治指导员。
马豪思想纯朴,待人热情诚恳,处处以身作则,又善于做政治思想工作。行军途中他经常帮助体弱的战士扛枪,还边走边和战士谈心,把政治思想工作做到战士的心坎上,沿途鼓励战士“莫掉队,坚持就是胜利”,使部队保持高昂的战斗情绪。
1947年初,鲁南战役、莱芜战役的胜利,部队俘获了大批蒋军官兵,因而教育、融化新解放过来战士的任务成为部队政治思想工作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关键是迅速提高他们的阶级觉悟,使之成为人民战士。对如何教育、争取、融化新战士没有现存的经验,只有逐步摸索。一七五团(前身四团)四连军事、政治工作基础都比较好,加上政治指导员马豪工作认真负责,平时与战士同甘共苦,深受战士爱戴,在连队有着较高的威信,所以教育、融化新战士工作就在四连先走一步,探索经验。这项工作在四连开展以后,马豪召开连队党支部支委会传达纵队政治指导员会议精神,研究确定了开展诉苦运动的工作部署。诉苦运动从引导大家倒苦水开始,启发大家的阶级觉悟,而后转入控诉反动阶级总代表蒋介石罪行,掀
起报仇立功的高潮,达到“当人民战士,为人民解放而战”的目的。
马豪工作艰苦踏实。为了搞好诉苦教育,除开会布置外,他夜里深入到班里亲自找骨干、新兵谈话,了解家史、个人遭遇。有些北方新兵听不懂他的宁波口音,他总是笑眯眯地不厌其烦地重复一二遍。在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下了许多人的阶级恨、血泪账,为进行诉苦教育获得扎实的思想、组织资料。马豪还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善于宣传鼓动,表扬先进,帮助后进,《工农兵》团报经常刊登他的稿件。诉苦教育中,每次集会,他总是亲自指挥选唱一段他用秧歌调自己填词的“穷的穷来富的富,穷人天天受痛苦,吃不饱来穿不暖,牛马生活真难过”……诉苦大会上的标语、口号:“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控诉旧社会,认清吃人鬼,翻身得解放,跟定共产党”、“参加解放军,一心为人民,打倒蒋介石,报答毛主席”等等也都是他自己拟定,用纸涂墨写成的。
在诉苦运动中,新老战士都受到了深刻的阶级教育,普遍诉说了在旧社会、旧军队身受的压迫,倾吐苦水,决心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苦练本领、杀敌立功,从而提高了部队阶级觉悟,增强了战斗力。诉苦运动所产生的巨大力量,在以后的战斗中,就显示出来了。四连新战士马思进在诉苦教育中扎下阶级觉悟的牢固根基。5月,打孟良崮战役中,他带领一个战斗小组机智勇敢杀敌,被命名为“马思进先锋小组”,而他荣获三级人民英雄称号,全连立集体功一次。
(三)
1947年5月13日,孟良崮战役打响,第一纵队奉命协同各路友邻军对孟良崮及其周围诸高地发起总攻,纵队决定:以独立师3个团展开在大山场以东杨家庄、叶家沟地域由南向北攻击540高地,以第一师第一团展开在285高地以南地块540、520高地攻击,以第二师第四、第六团展开在285高地及其以北地域向520、540高地攻击。5月15日18时,总攻全面发起,由于未能有效压制敌阵火力,没有成功。16日2时,第二次总攻发起,独立师第一第三团、第一师第一团、第二师第四、第六团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分路向520、540高地猛扑,敌人企图作垂死挣扎,居高临下,以炽盛火力阻止我军前进。我军各部队不顾任何伤亡,干部身先士卒,党员、模范奋勇带头,前仆后继,以排山倒海之势与敌展开激烈争夺战。在这万分危急时刻,第四团第四连马思进带领一个战斗小组,抢占了一个小山头,敌人用密集的火力、10倍以上的兵力连续三次向小山头拼死反扑。马豪眼见马思进那里战况激烈,不顾地形极端不利,带领一个班来支援他,不幸被敌人的铅头子弹击倒,胸部被打
了两窟窿,血流如注,当场英勇牺牲,时年仅24岁。
孟良崮战役结束后,部队在进行评功中,联系到马豪战时、平时的一贯表现,特别是在政治思想工作上有创造性,追认他为“纵队模范指导员
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所在营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连续组织3次爆破均未奏效。时近拂晓,如不能迅速消灭敌中心火力点,夺取零号阵地,将贻误整个战机。关键时刻,时任某部6连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他在决心书上写道:“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争取立功当英雄,争取入党。”当即被任命为第6班班长。他带领2名战士勇敢机智地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一名战友不幸牺牲,另一名战友身负重伤,他的左臂也被打穿。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毫无畏惧,忍着伤痛,迅速抵近敌中心火力点,连投几枚手雷,敌机枪顿时停止了射击。当部队趁势发起冲击时,残存在堡内的机枪又突然疯狂扫射,攻击部队再次受阻。这时他多处负伤,弹药用尽。为了战斗的胜利,他顽强地向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他突然奋力扑了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全歼守敌两个营。
战友们冲上“零号”阵地时发现,黄继光敦实的身躯仍然压在敌人的射击孔上,他的手还牢牢地抓着周围的麻袋,宽阔的胸膛还紧紧地堵着敌人的枪口……人们看到,黄继光的腿已被打断,身上有七处重伤,他的身后有一道长长的血印。牺牲后的黄继光全身伤口都没有流血,地堡前也没有血——血都在路上流光了!可以想见,在最后时刻,黄继光是以何等坚强的毅力,拖着重伤的身躯,爬到敌人的地堡前,又一跃而起的。
1、邱少云(1926~1952),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他出生于重庆市铜梁县少云镇玉屏村邱家沟的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万恶的旧社会、邱少云九岁丧父、十一岁丧母、十三岁就开始了长工的生涯,受尽了地主豪绅的压迫和剥削。1949年4月,国民党反动派作垂死挣扎,妄图挽救西南一隅,估逼穷人当炮灰。邱少云就是在老板的出卖、被强迫捆邦拉去当了壮丁。苦难的童年生活、悲惨的家庭遭遇,在邱少云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他盼望光明、盼望解放!1948年,刘邓大军奉党中央毛主席命令挥师南下于1949年12月解放了成都,相应,四川获得了解放,邱少云一家和天下劳苦大众获得了新生,太阳出来了,来了救星共产党,邱少云作为解放兵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10月,为打击盘踞在上甘岭的美国和韩国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29师87团9连战士邱少云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锋后扫除障碍的爆破任务。12日上午,敌机向他所在的潜伏区进行低空扫射,并投掷燃烧弹。飞迸的燃烧液燃遍邱少云的全身。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邱少云任凭烈火烧焦身体一动不动。他双手深深地插进泥土里,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直至壮烈牺牲。
2、杨靖宇
1939年是抗联一路军抗战以来最为艰苦的时期之一,部队伤亡很大。曾当过杨靖宇身边警卫战士的黄生发老人回忆道:
“天气嘎嘎冷,我们的棉衣又不齐,有的同志手脚冻伤了。可是敌人的部队越集越密,‘讨伐’越来越频繁。就在杨司令他们为解决棉衣问题召集各方面军负责人开会研究时,因叛徒出卖,在那尔轰的东北岔一带被岸谷隆一郎带领的日伪军层层包围,敌兵力达4万多人。天上有飞机,地上有机枪大炮,汽车来回运送粮食、弹药。在我们的正面,敌人满山满谷。为了掩护各部队分头转移,杨司令带领我们300多人在正面吸引住敌人,由机枪连开路,生生撕开一条口子。
  “但是,当我们经南泊子突围到了五金顶子时,敌人已经纠集了更多的兵力,我们甩掉一股又遇上一股,很难得到个休整的机会。雪地行军,裤子总是湿的,让寒风一吹,冻成冰甲,很难打弯,也不知有多沉,迈步都吃力。鞋子也都跑烂了,只好割下几根柔软的榆树条子,从头拧到尾儿,当作绳子把鞋绑在脚上。衣服,全叫树枝扯烂了,开着花,白天黑夜都挂着厚厚的霜,浑身上下全是白的,全是凉的。
  “这时候,多么需要火啊!生起一堆火,好好地烤一烤,把冻成冰的衣服烤化、烤干,把冷冰冰的身子烤暖。特别是夜里,气温降到摄氏零下40多度,冻得大树喀吧喀吧直响,粗大的树干冻裂了缝儿,人又怎能受得了啊!可是一生火,火光照出老远,青烟飘上林梢,敌人就会像一群绿头苍蝇一样扑上来。我们只得不停地在雪地上蹦高,生怕坐下来再也起不来。
  “更难的是没有吃的,不要说粮食啊,连草也埋在二三尺深的积雪里,没法找,没法挖,我们只好吃那难咽的树皮。先把老皮刮掉,把那层泛绿的嫩皮一片片削下来,放在嘴里嚼啊嚼啊,就是咽不下去。勉强吃下去了,肚子也不好受……”
  杨靖宇鼓励大家:“革命就像一堆火,看起来很小,可燃烧起来能烧红了天,照亮黑夜。革命,不管遇多大困难总会胜利的!”1940年2月,杨靖宇牺牲前夕,他和战士们同吃着一碗用雪水熬煮的糊糊,十分沉静地对警卫员说:“就是我们这些人都牺牲了,还会有人继承我们的事业,革命总是会成功的。”此后几天,他都没有吃到一粒粮食,饿了就以草根、棉絮充饥,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1940年2月23日下午,敌人在濛江县保安村三道崴子包围了杨靖宇。在日本侵略者留下的战场实录中有这样的记载:“讨伐队已经向他(杨靖宇)逼近到一百米、五十米,完全包围了他。讨伐队劝他投降。可是,他连答应的神色都没有,依然不停地用手枪向讨伐队射击。交战20分钟,有一弹命中其左腕,啪嗒一声,他的手枪落在地上。但是,他继续用右手的手枪应战。因此,讨伐队认为生擒困难,遂猛烈向他开火。”下午4时30分,杨靖宇被敌弹射中胸膛,壮烈殉国,年仅35岁。杨靖宇为国捐躯后,日本侵略者剖开了他的遗体,发现他的胃饿得变了形,里面除了尚未消化的草根和棉絮,连一粒粮食都没有!壮士喋血,为争民族之气,连残暴的侵略者也震惊和折服了。当年参与“围剿”的伪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都不得不承认:“虽为敌人,睹其壮烈亦为之感叹:大大的英雄!”并特意为杨靖宇举行了“慰灵祭”。
第3个回答  2010-04-08
抗日小英雄王朴》。

王朴生于1929年,牺牲于1943年,河北省完县人。他生长的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11岁时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团长,牺牲时只有14岁。王朴诞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七七”芦沟桥事变, 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在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村子里,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金珠子提拱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然后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你就是野场村的儿童团团长王朴吧?”。王朴理都不理这个狗汉奸。“你一定知道八路军的东西藏在那里, 说出来就放你回家。”“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会告诉你鬼子和狗汉奸!”王朴面不该色得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快快的说,你不说死了死了的!”王朴面对日本鬼子强盗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张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领着儿童团团员宣言的誓言“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于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就这样,王朴英勇的为自己的祖国献出年轻的生命。
第4个回答  2010-04-08
雷锋事迹:“人民的勤务员”

从一九六一年开始,雷锋经常应邀去外地作报告,他出差机会多了,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就多了,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车站换车的时候,一出检票口,发现一群人围看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原来这位妇女从山东去吉林看丈夫,车票和钱丢了。雷锋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含着眼泪说:“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雷锋说:“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五月的一天,雷锋冒雨要去沈阳,他为了赶早车,早晨5点多就起来,带了几个干馒头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看见一位妇女背着一个小孩,手还领着一个小女孩也正艰难地向车站走去。雷锋脱下身上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他们一起来到车站,上车后,雷锋见小女孩冷得发抖,又把自己的贴身线衣脱下来给她穿上,雷锋估计她早上也没吃饭,就把自己带的馒头给她们吃。火车到了沈阳,天还在下雨,雷锋又一直把她们送到家里。那位妇女感激地说:“同志,我可怎么感谢你呀!”
雷锋从安东回来,又在沈阳转车。他背起背包,过地下道时,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拄着棍,背了个大包袱,很吃力地一步步迈着,雷锋走上前去问道:"大娘,你到哪去?"老人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俺从关内来,到抚顺去看儿子呀!"雷锋一听跟自己同路,立刻把大包袱接过来,手扶着老人说:"走,大娘,我送你到抚顺。"老人感动地一口一个好孩子地夸他。
进了车厢,他给大娘找了座位,自己就站在旁边,掏出刚买来的面包,塞了一个在大娘手里,老大娘往外推着说:"孩子,俺不饿,你吃吧!""别客气,大娘,吃吧!先垫垫饥。","孩子"这个亲热的称呼,给了雷锋很大的感触,他觉得就像母亲叫着自己小名似的那样亲切。他在老人身边,和老人唠开了家常。老人说,她儿子是工人,出来好几年了。她是第一次来,还不知道住在什么地方哩。说着,掏出一封信,雷锋接过一看,上面的地址他也不知道,但他知道老人找儿子的急切心情,就说:"大娘,你放心,我一定帮助你找到他。"
雷锋说到做到,到了抚顺,背起老人的包袱,搀扶着老人,东打听,西打听,找了两个多小时,才找到老人的儿子。
过年的时候,战友们愉快地在一起搞些各种文娱活动。雷锋和大家在俱乐部打了一阵乒乓球,就想到每逢年节,服务和运输部门是最忙的时候,这些地方是多么需要人帮忙啊。他放下球拍,叫上同班的几个同志,一起请假后直奔附近的瓢儿屯车站,这个帮着打扫候车室,那个给旅客倒水,雷锋把全班都带动起来了。
雷锋就是选择永不停息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做好事,难怪人们一见到为人民做好事的人就想起雷锋。因为他是我们的好榜样!
一次义务劳动
一九六零年初夏的一个星期天,雷锋肚子疼得很厉害,他来到团部卫生连开了些药回来,见一个建筑工地上正热火朝天地进行施工,原来是给本溪路小学盖大楼,雷锋情不自禁地推起一辆小车,加入到运砖的行列中去,直到中午休息,雷锋被一群工人围住了,面对大家他说:“我们都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我和大家一样,只要尽了自己的一点义务,也算是有一份光发一份光吧!”这天下午,打听到雷锋名字及部队驻地的市二建公司组织工人敲锣打鼓送来感谢信,大家才知道病中的雷锋做了一件好事,过了个特殊的星期天。
可敬的“傻子”
一九六零年八月,驻地抚顺发洪水。运输连接到了抗洪抢险命令。雷锋忍着刚刚参加救火被烧伤的手的疼痛又和战友们在上寺水库大坝连续奋战了七天七夜,被记了一次二等功。
望花区召开了大生产号召动员大会,声势很大,雷锋上街办事正好看到这个场面,他取出存折上在工厂和部队攒的200元钱,跑到望花区党委办公室要捐献出来,为建设祖国做点贡献,接待他的同志实在无法拒绝他的这份情谊,只好收下一半.另100元在辽阳遭受百年不遇洪水的时候捐献给了辽阳人民。在我国受到严重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他为国家建设,为灾区捐献出自已的全部积蓄,却舍不得喝一瓶汽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