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韵的含义是什么啊?

如题所述

看到“雨韵”这个题目,我首先想到了荷兰纪录片大师尤里斯·伊文思的影片《雨》。那部纪录短片没有任何情节,只是以阿姆斯特丹的街道为背景,记录了下雨的整个过程,各种富于造型美的画面被剪辑成了一曲大自然的视觉音乐,在那部短片中,尤里斯·伊文思强调影片的记录功能,只是呈现出雨的外在形式美,而杜绝介入人的主观情感。在中国的文学传统中,雨作为人类生存环境的一部分,是诗人墨客频频观照的对象,但它不再是单纯的自然物象,总是裹挟着作者的情绪、情感,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关于雨的诗词,最有代表性的恐怕要数南宋间人蒋捷的《虞美人》了:“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关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随着生命体验的变化,不同的心境下,同是雨天,却造就了不同的情境。在这篇《雨韵》中,作家从维熙笔下的雨也灌注着他的生命体验和人生感悟。这篇散文的题目中的“韵”字有两个意思,其一是动听的声音,其二是情趣。读罢全文,我们会知道作家无疑是侧重后者的。  在开篇,从维熙先生就说“雨”这个简单的汉字竟包容着人生四季。接着,作者用新鲜的比喻,以雨的不同形态与人生的不同阶段作比,论证了此观点。而且,作者还体味到在雨中回忆人生往事,别具“境界”。如此的体悟非饱经世事且敏感善思之人所不能道也。  接着作家以记叙的笔法描绘了一幅雨中写意画,我们仿佛看到:那位慈爱的老者撑着雨伞,眼睛里流露着嗔怪的神情。那个孩子咧着嘴开心地笑着,有雨珠从他额前的发梢上滑落。那只可爱的小狗甩着耳朵,抖落身上的雨点,并不时抬起头来叫上两声,仿佛是配合着孩子的笑声。这样自然生动的记述触动了我的生活体验,一股暖意在我心头氤氲而起。读到此处,恐怕你也会心地微笑了吧。作者之意不仅在记述事件,而且更意在倾听雨之“韵”,雨能锻炼人的勇敢品质,那次雨中撤欢,对孩子来说会永远写进他的生命记忆,影响他的一生。  在最后一段,作者用了极其优美的抒情笔调赞美了雨的“博大的胸怀”,写出了雨的“灵性”。“雨丝,从其造形上去看,像是连接了天和地之间的条条琴弦;每个雨滴,是在琴弦上跳跃着的音符;天空和大地,是它演出的无边无垠的舞台;它演出的,是人世间无与伦比的大自然的美丽乐章。”从这些优美的句子中,我们不难看出作家的雅量高致。与其说作家赞美的是雨的“灵性”和“胸怀”,不如说赞美的是作家所欣赏的那种深沉的情怀和崇高的精神境界。这里的“雨”,已经不再是自然界中的物象了,因为作者情感的投射,它成为了一种“生命心象”。  这篇散文综合运用了议论、记叙、抒情三种笔法,此所谓“形散”,此三种笔法又围绕着“韵”字,化若无痕地融会一体,交织成一首深沉而又不失活泼的交响乐。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论述“有意境”的诗词时说,“大家者,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我想,用在此处评价从维熙先生的这篇《雨韵》,亦是十分精当的。  说来也巧,读到这篇关于雨的文字时,窗外正落着淅浙沥沥的春雨。这是春天的第一场雨,侧耳谛听,窗外犹如几个小女孩儿光着脚丫跳绳。读书是需要心境的。打开窗子,深吸一口潮湿的泥土的气息,心境变得如此舒坦安宁,这时,读到这篇感情质朴真淳、文字洒脱清新的文章,真是一种幸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