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1《小丑》:男主本身就是小丑,还是被社会逼成了小丑?

如题所述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一切行为,皆源于两种本能:爱的本能和死亡本能。爱的本能促使人们去生存,去繁衍,去创造;死亡本能则促使人们去破坏,去毁灭。死亡本能既可以对内,也可以对外。对内时则表现为自虐、自杀等,对外时则表现为暴力、杀戮等。

影片《小丑》一开始,便通过亚瑟与咨询师的交流这一场景告诉观众,亚瑟是一名精神病人,并有着强烈的死亡冲动。那本贯穿了影片始终的,亚瑟的笔记上所写的那句话:我希望我的死比我活着,更有价值。同时,也可以看出,此时这种死亡冲动,还是一种对内的状态。而这时的亚瑟,也还只是一个在社会底层苦苦挣扎的万千失败者之一。

然而,在日益堕落的哥谭,有着强烈死亡冲动的亚瑟,注定要脱颖而出,成为秩序的破坏者,混乱的创造者,文明的毁灭者,便是人们口中所说的,恶魔。而这个恶魔,却又是人们一手催生的。

兰德尔是亚瑟的同事,身材魁梧,为人仗义。至少看起来如此。一天,亚瑟扮成小丑为一家商行促销,被一群无赖抢去了手中的广告牌。亚瑟追上去后,非但没能要回广告牌,反而被毒打一顿。兰德尔得知后,送给亚瑟一把手枪让他自卫,并说:“你是我的兄弟。”亚瑟并不想要,但不忍拒绝兰德尔的好意,这才把枪收下。

之后,亚瑟在为病患儿童表演节目时,身上的枪不慎掉落。但亚瑟机智地用一段即兴表演,将此事掩盖了过去。然而,手枪的事还是被老板知道了,因为兰德尔主动告诉老板,亚瑟曾找他买过枪。因为此事,亚瑟失去了工作。

当他失魂落魄的乘地铁回家时,又遇到了三名醉酒的华尔街白领,欺辱一名独身女子。女子以目光向亚瑟求助,然而生性胆怯的亚瑟却没有挺身而出的勇气,但所带来的压力却导致他病情发作,大笑不止。三名白领先是惊异,后是好奇,最后发觉亚瑟并没有反抗的勇气便对他拳打脚踢。亚瑟最后忍无可忍,开枪打死了三人。

这是亚瑟第一次杀人,事后并未表现出任何愧疚,不仅如此,当他看到相关报道,发现自己被抗议者模仿和崇拜之后,甚至还有些洋洋自得。他的所作所为第一次引起了关注,他的价值以一种畸形的方式得到了认可。通过这件事,亚瑟首次体验到了毁灭所带来的快感,导致心中的死亡冲动,逐渐转而向外,但尚未完全指向外界。因为这个世上还有值得他去守护的人,一个是刚认识不久,却与他极为投缘的女友,另一个,便是与他相依为命的母亲。

亚瑟的母亲潘妮退休之前,是韦恩集团的员工。因为母子二人生活拮据,潘妮写了数封信给托马斯·韦恩,希望能获得对方的帮助,但始终未得到回应。这一天,亚瑟将母亲要他寄出的信偷偷拆开查看,惊讶地得知自己的父亲竟是托马斯·韦恩。亚瑟找到托马斯,希望对他能认下自己,却从对方口中得知,母亲潘妮患有妄想症,这一切都是她的幻想。

亚瑟又去母亲之前待过的精神病院调查,结果证实了托马斯的说法,不仅如此,亚瑟还了解到,自己是母亲领养的孤儿。在他的幼年时期,母亲潘妮曾与一个有暴力倾向的男人同居,那个男人不禁虐待潘妮,还虐待亚瑟,而当亚瑟被虐待时,潘妮从未保护过亚瑟,亚瑟的精神疾病,以及在受到压力时会狂笑不止的疾病,便是在那时留下的。

世界上最亲密的人,却是造成自己今日惨状的罪魁祸首,亚瑟痛苦难当,他找到自己女友寻求安慰,却发现对方几乎不认识自己。原来,这个所谓的情投意合的女友,只是亚瑟自己的幻想。原来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自己值得守护的人,一切都是谎言和错觉。

鲁迅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如果亚瑟之前并未体验到杀人的快感,在失去了母亲和女友之后,十有八九会选择死亡。那样的亚瑟,只不过又是一个被社会所抛弃的,走投无路又微不足道的失败者而已。然而命运,不如说是哥谭的社会,为亚瑟提供了另一条出路:爆发自我,创造死亡。

亚瑟弑母,是极具感官冲击、又极具象征意义的一幕,他杀死的不是自己的母亲,而是残存在他心底的最后一丝人性。从今之后,亚瑟死了,小丑浴血而生;哥谭死了一个人,却诞生了一只恶魔。

作为恶魔,最大的价值便是杀戮和毁灭。所以,当兰德尔找上门来的时候,亚瑟毫不犹豫地杀了他。之前,虽然亚瑟明知富兰克林是为了取笑他,但为了实现自己成为脱口秀演员的梦想,依然接受了他的邀请。但此刻的亚瑟,却要以自己的方式予以回击,同时还要通过富兰克林的节目向哥谭的人们展示:看看,这就是你们创造的恶魔。

在节目上,亚瑟当着哥谭电视观众的面,毫不隐瞒地承认了自己枪杀三名华尔街白领的事,并揭下富兰克林伪善的面具,最后毫不犹豫地开枪杀了他。事后,亚瑟被警方开车带走。车外面,是一场受小丑影响而引发的暴乱。

看着自己的杰作,小丑露出了得意的笑容。随后,暴乱者救出小丑,并对其顶礼膜拜,而小丑,也从中体会到了自己活着的价值。人们所崇拜所敬仰的本应该是英雄,而在这个堕落的哥谭,受此殊荣的却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

影片最后,出现了托马斯·韦恩夫妇被杀的一幕,年幼的布鲁斯·韦恩,日后的蝙蝠侠,不知所措地站在原地。这一幕,预示了蝙蝠侠的诞生,并通过两人与托马斯·韦恩的关系,暗示了蝙蝠侠与小丑,英雄与恶魔,是同一环境下所催生的、两个截然相反的产物。同时,也给这部从头到尾被黑暗笼罩的电影,带来了些许的光明和希望。

这部电影,表面上讲述了一个人如何一步步堕落为恶魔,实际上却是以此批判人性中的冷漠与刻薄。如果亚瑟在被无赖欺负时,街上的人能施以援手,之后所有的一切都不会发生;如果那些街上的无赖、兰德尔、华尔街白领、托马斯·韦恩、富兰克林这些人不那么刻薄,亚瑟也不会被一步一步逼入深渊;如果所有人少一些冷漠与刻薄,多一些善意和包容,哥谭也不会堕落得如此黑暗和混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22
当然是被社会所逼迫的。因为人的行为都是随着社会而变动的,没有人愿意天生就当小丑。
第2个回答  2021-02-21
我觉得应该是被社会逼成了小丑,他本来跟普通人一样,生活很快乐
第3个回答  2021-02-21
我觉得是被社会逼迫成了小丑。本身男主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后来发生的一切促使他变成小丑。
第4个回答  2021-02-21
男主本身就是小丑,但是社会的因素更大,男主本身也是想作为一个正常人,但没有想到却一步一步的走上这样的路。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