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美学中的“审丑”,究竟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文艺美学中的“审丑”,究竟是什么意思?两个“美”:第一,美学的美,是审美判断的美,这里没有丑,没有审丑判断。第二,美学中,各种审美范畴的美和丑,通常在西方美学里,美只优美,审丑是西方近二三世纪?(忘了。有空查查)才出现的。审丑在中国很早就有,例如庄子的《德充符》篇。丑的东西,通常在表现在外形上,狰狞扭曲,不和谐等等,但通过这些外形,揭示了社会意义,或者传达了作者观念等等。

例如梵高的《吃土豆的人》,拿去同拉斐尔的画比较,你会有明显的感觉。然后中国的,园林山水里的怪石,也是审丑的一个例子。丑陋不仅是一个独立的审美范畴,也是崇高、悲剧、喜剧等组成部分。雨果说:“丑在美旁,畸形靠近美,低俗藏在崇高的身后,恶与善共存,黑暗与光明同在。

”在艺术作品和现实实践中,丑与美作为矛盾的一对对立统一体,总是一起产生,有着众多的联系。丑陋不仅以美丽的负面力量独立存在,还以相互冲突的面貌存在。事实上,美丽和丑陋并不总是表现出鲜明的界限或不变。我们面对的很多对象往往是未雨绸缪地,在特定的背景下,两者可能会实现相互转换。



在现实生活中,丑陋的对象因为违反了美的规律而具有反审美的性格,所以不会产生美感,只会让人讨厌。但是经过艺术家的准确审美评价和艺术反映、独创性的艺术家功,丑陋可以从艺术变成艺术美,获得特别的审美价值。艺术创作的特点决定了生活的丑陋可以成为艺术描写的对象,与所有植根于现实生活的文艺作品同时,也是艺术家的创造。因此,所有艺术形象都是现实因素和创造性因素的融合。

把生活丑态变成艺术美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是,艺术家首先要用积极的审美理想和健康的审美趣味来描绘对象,揭示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的对比、冲突、斗争、生活的真理,肯定真与善,鞭笞假与恶。使艺术的整个形象体系更加真实和典型,这时进入艺术反映领域的生活丑陋转化为艺术形象后,才具有审美意义。

艺术家在表达丑陋的对象时,把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倾注在形象上,所以客观的对象是丑陋的,但作品本身可能是美丽的。(大卫亚设,Northern  Exposure(美国电视剧),欣赏者在艺术欣赏过程中也是从实际审美的角度看作品,而不仅限于反映对象的客观性格。(威廉莎士比亚、温斯顿、艺术、艺术、艺术、艺术)罗丹的《老妓》雕刻了苍老而干瘪的“怒气”,格泽尔对着这座雕像赞叹不已。

“这么丑!”“现实生活中丑陋的‘怒气’到了罗丹的手里,成为了艺术的美丽。因为艺术家不是用自然主义再现所有丑陋的细节,而是强调丑陋的本质特征。所以欣赏者对作品中丑陋形象地欣赏实际上是对艺术家精湛技巧的欣赏。

再次,生活中的丑陋成为艺术之美,必须按照典型化原则,将生活中的丑陋经过艺术的加工和表现,变成艺术的典型,深刻揭示对象的丑陋本质。不是在作品中扭曲生活,颠倒黑白,而是流入自然主义和颓废主义,而是展示人类的丑恶和疮痍。这样才能在丑陋的形象中得到美丽的属性。

“审丑”之于“审美”,就像李白也不恪守格律的狂放飘逸,就像小丑在监狱中对蝙蝠侠所说“你的存在让我的人生更加完整”。如果用苏轼自己的话来解释,大概还是那句“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23
文艺美学中的丑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新的美学的方式,它代表着一种比较个性,另类的审美,同时也代表着我们要发现不同的美。
第2个回答  2021-03-23
在文艺美学中美不分好看和丑,丑也是一种美学,是一种特别的存在,是一种美的形式。
第3个回答  2021-03-23
两个“美”:第一,美学的美,是审美判断的美,这里没有丑,没有审丑判断。。第二,美学中,各种审美范畴的美和丑,通常在西方美学里,美只优美,审丑是西方近二三世纪?(忘了。。有空查查)才出现的。审丑在中国很早就有,例如庄子的《德充符》篇。丑的东西,通常在表现在外形上,狰狞扭曲,不和谐等等,但通过这些外形,揭示了社会意义,或者传达了作者观念等等,例如梵高的《吃土豆的人》,拿去同拉斐尔的画比较,你会有明显的感觉。然后中国的,园林山水里的怪石,也是审丑的一个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