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国不让须眉类似的诗句是什么?

如题所述

1、为女民兵题照

毛泽东(1961年2月) 

飒爽英姿五尺枪, 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 不爱红装爱武装。

2、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

白话译文: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在菊花的点缀下,秋天的风景显得更加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地不屑啊!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我平生对国对民赤胆忠心,并常常为他人、为国家、为民族的忧患而心潮起伏、热血沸腾。凡夫俗子的胸怀狭窄,怎么能够理解我呢?

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大千世界茫茫红尘,我到哪里找到以拯救民族危亡为己任的同道之人呢?这怎能不令人潸然泪下!

3、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清末·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译文:人们休要说女子不能成为英雄,连我那挂在墙上的宝剑,也不甘于雌伏鞘中,而夜夜在鞘中作龙吟。

《为女民兵题照》分析:

诗的一、二句,描画出一幅朝气蓬勃的练兵图。在红日初升的万里红霞中,漂亮的女民兵们身着朴素的战斗服装,手持钢枪,劲捷勇健而又神采飞扬地在练兵场里瞄准、劈刺……

“飒爽英姿”尽显“女民兵”这一主体形象的风采,“五尺枪”则将“女民兵”的形象特征表露无遗,“曙光”对于环境的渲染,使“演兵场”带足了迷人的色彩。 

诗的三、四句是对练兵图的直接议论。“多奇志”轻松地点出主题,“红装”与“武装”的反差对比,具体地进一步解释了主题,同时又强化了“女民兵”主体形象的时代特征,使之更加鲜明,更加生动。四句虽短,包容量却大。

作者摄取生活的片段,抓住瞬间的感受,反映丰富的现实,表现深刻的意义。他运用描写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在描写女民兵鲜明形象的基础上抒发感慨,使意象得到升华,从形象的美升华到精神的美,从旧时代的美转变成新时代的美,感情愈见浓烈,境界愈发拓展。

以上资料参考:百度百科-为女民兵题照

以上资料参考:百度百科-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以上资料参考:百度百科-满江红·小住京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