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的音律是?

如题所述

一、五音:古代音律中的“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个基本音级,再加上变宫、变徵两个音级,就构成了“七音”,对应于今天的1(do)、2(re)、3(mi)、4(fa)、5(sol)、6(la)、7(ti)七个音阶,其对应顺序为宫(1)、商(2)、角(3)、变徵(4)、徵(5)、羽(6)、变宫(7)。这七个音都只是相对音高,不是绝对音高,但相邻两音的距离是固定不变的。

二、十二律:指古代音律中的十二个绝对音高,是采用三分损益法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同的半音的一种律制。各律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十二律又分为阴阳两类,属奇数的六种律为阳律,称为“律”,属偶数的六种律为阴律,称为“吕”,故十二律又简称“律吕”。

三、九宫调:宫调是古代戏曲、音乐名词,是指音乐的各种调式,宫调不同,音调就不同。近人吴梅曾解释说:“宫调者,所以限定乐器管色之高低也”。我国历代均依十二律高下的次序,定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为七声,是乐律之本,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七声配以十二律,可得十二宫、七十二调,共为八十四宫调,但俗乐多不全用,常用的有五宫(仙吕、南吕、中吕、黄钟、正宫)、四调(大石、双调、商调、越调),合称“九宫调”。

四、古代乐器:《周礼?春官》中把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称为“八音”,它是最早

的乐器分类法之一。金音包括编钟、特钟、铙,石音包括编磬、特磬,土音包括埙,革音包括鼓,丝音包括古琴、古瑟,木音包括柷、敔,匏音包括笙、竽,竹音包括箫、笛、管、篪,现在所说的丝竹就是丝音和竹音的简称。中国民族乐器是中国音乐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品种众多,大致可分为合奏与独奏两大类,合奏乐器多为锣鼓、锁呐、二胡、琵琶、扬琴、三弦、笛、笙、箫等等,独奏乐器通常以古琴、琵琶、二胡、板胡、笛子、筝等为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27
我国古代音律主要有五音和七音两类。
1. 五音指宫、商、角、徵、羽,相当于今天的12356五音,其对应顺序为宫(1)、商(2)、角(3)、变徵(4)、徵(5)、羽(6)、变宫(7)。
2. 七音指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相当于今天的1234567七个音阶。
总之,我国古代音律经历了由五音到七音的发展,其对应顺序也发生了变化。
第2个回答  2020-12-11
五音六律,汉语成语,意思是古代音律。后也泛指音乐。五音指宫、商、角、徵、羽,六律指十二律中六个阳律。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