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清末的时候,很多百姓不反抗列强反而愿意接触呢?

如题所述

按照鲁迅先生的说法,大清王朝其实是一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举个例子,乾隆三十八年,满族官员御史天保和汉族官员马人龙一同上折奏事。在奏折内,马人龙没有多想,就随同史天保一起自称“奴才”了。

没承想,这不经意的一句自称,迅速触动了乾隆帝的神经。

乾隆帝雷霆震怒,痛斥马人龙,并颁布上谕再次强调:“向来奏折,满洲率称奴才,汉官率称臣,此不过相沿旧例。”“满人称奴才,有时可以称臣;汉人称臣,无时可以称奴才。”

即“奴才”是满人内部下级对上级的自称,以示亲昵;汉人若跟着这样自称,就是阿谀逢迎,就是在邀宠,是在攀高枝,必须严打。

以下是付费内容

单从“奴才”二字看,满汉之间,就有一条深不可测的鸿沟。

话说回来,尽管乾隆说满人既可以称奴才,也可以称臣,但在道光五年,满族官员、副都统、西宁办事大臣穆兰岱因陈奏青海蒙古事宜,在奏折内称臣,道光帝不乐意了,大加谴责穆兰岱“染汉人习气”。

如此低贱的一个自称,为何要搞得如此壁垒森严、草木皆兵?

说到底,清朝统治者就是不肯把汉人当自己人看,有清一代,清朝统治者都在防范汉人。

仍以道光皇帝为例,其在强调海禁时说的一句话,充分暴露了其对汉人的防范之心。

他说:“设禁之意,特恐吾民作奸勾夷,以窥中土。”

即设海禁就是严防汉人与西洋人勾结,以免不利于大清朝的统治。

当然,这方面还是道光的祖上康熙说得最直白。

康熙说:“汉人心不齐,如满洲蒙古,数十万人皆一心。朕临御多年,每以汉人为难治,以其不能一心之故。国家承平日久,务须安不忘危。”

清朝后期为何总被列强轮番吊打呢?

也跟康熙积极限制和阻止武器的发展有关。

康熙曾下旨说:“子母炮系八旗火器,各省概造,断乎不可,此事不准行。”

看,一个劲地强调子母炮属于“八旗”火器,就是严防汉人。

试想想,清朝统治者从来都不肯把汉人当成自己人看待,甚至连做“奴才”的资格都不肯舍予,从而像防贼、防寇仇一样防范汉人,又怎么指望在列强入侵时,汉人会站在跟自己同一战线上防御外敌呢?

当然,清朝统治者也不屑于汉人的站队。

与列强一同勾结,压榨汉人的血肉油脂,往往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最无耻的诸如“宁赠友邦,不予家奴”、“量中华之物力,结于国之欢心”之类的言论,就出于这个荒唐而黑暗的时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