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民间习俗

如题所述

在古代,冬至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人们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被当做一个吉日,是个庆贺的日子,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下面我整理了一些冬至民间习俗,一起来看看吧。

1、吃饺子

也是冬至节的一项饮食习俗。相传汉朝名医张仲景看到很多穷人腊月时耳朵冻烂了,就把药材和羊肉一起煮,捞出来后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饺子给人们吃。人们吃后,顿觉两耳发暖。从冬至这天到除夕,冻耳朵的乡亲都被这饺子治好了。于是,民间就有了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的说法。

2、吃馄饨

冬至吃馄饨,最早流行于南宋。相传宋高宗赵构非常爱吃御厨做的馄饨,因为有一次馄饨没有煮熟,有人就要送这位御厨去大理寺治罪,但因为只有这位御厨会做馄饨,赵构就赦免了他。后来馄饨的制作方法就流传到民间,品种和花样越来越多,每逢冬至节时,家家户户都包馄饨吃,从而有了“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3、祭祖

人们在这天有冬至祭祖的习俗。祭祖的习俗有多种,如“送寒衣”,即子孙在严冬到来之时给故去的祖辈送去御寒的衣服。又如江南某些地方的“棺材天”,即在冬至节黑夜把老人腐朽的棺材烧掉,把遗骨移人陶瓮中。人们认为举行这样的洗骨和二次葬,能使祖先安息于九泉之下。

4、祭煤窑神、生育神

民间有的地方,还有祭祀煤窑神的习俗。相传古时候有一位好心的姑娘,寒冬腊月为了躲避凶狠的财主,进了一个山洞。洞里有一位老爷爷给了她一块乌黑发亮的石头,姑娘拿到后倍感温暖。好心的她又拿了许多黑石头发给乡亲们,乡亲们谁有了黑石头,家里就暖烘烘的。原来那位老爷爷就是煤窑神。于是,到了冬至,人们就会去祭祀煤窑神和那位姑娘。另外,广东东莞的冬至节,有去庙里祭拜十二娘神析求得子的习俗。

5、苏州冬酿酒

姑苏地区对冬至这一节气非常重视,在当地流传着一句俗语:“冬至如大年”。传统的姑苏人家,都会在冬至这天晚上喝冬酿酒。在寒冷的冬天,冬酿酒不仅能够驱寒,更是寄托了姑苏人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寄托。

“冬至居于新旧更替的时节,在古人观念中它自然也就有了非同寻常的文化意义,冬至节俗中诸多信仰、仪式内容就来源于人们对这一时节的感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2-21

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那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冬至民间习俗吧。


一、祭祖

祭祀祖先是我国许多节日里常有的习俗活动,冬至也是其中之一。《中华全国风俗志》里,就有“冬至节,祭扫坟墓,亦名“鬼节””之说。在我们中国人的观念里,祖先的灵魂对于家族的意义,与天地诸神对于国家的力量完全可以相提并论,不可马虎,不可怠慢。祭祀或者是在家庙,或者是在坟地,都是把好吃好喝的东西,尽可能地供奉给祖先。

二、吃饺子

在我们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有冬至吃饺子的节日习俗。吃饺子,又称吃“捏冻耳朵”,源于汉代的一个传说。当年张仲景在长沙做官,他告老还乡时,恰逢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很多人的耳朵都被冻烂了。他非常难过,就让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棚子,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的药材放在锅里煮熟,然后捞起来剁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再放到锅里煮熟,施舍给百姓吃。大家吃了以后,耳朵就都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就模仿这做“捏冻耳朵”吃,后来就称它为“饺子”。

三、吃汤圆

冬至节吃汤圆的传统习俗,在明清时代就已经约定俗成。尤其是在江南一带,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象征着家庭的和谐与吉祥。

四、九九消寒

冬至一到,就进入数九寒天。从冬至开始,每九天分为一个“九”共分9个“九”吗,数到81天时,便是“九尽桃花开”。

老北京自清代起,就有吃“九九火锅”、“九九酒肉”等九九消寒的饮食习俗,在九九当中要吃十次火锅,十次火锅还有十种不同的内容,但都一次火锅,一般都是涮羊肉,这在清代和民国时期很盛行。

五、吃馄饨

冬至吃馄饨,最早流行于南宋。相传宋高宗赵构非常爱吃御厨做的馄饨,因为有一次馄饨没有煮熟,有人就要送这位御厨去大理寺治罪,但因为只有这位御厨会做馄饨,赵构就赦免了他。后来馄饨的制作方法就流传到民间,品种和花样越来越多,每逢冬至节时,家家户户都包馄饨吃,从而有了“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六、苏州冬酿酒

姑苏地区对冬至这一节气非常重视,在当地流传着一句俗语:“冬至如大年”。传统的姑苏人家,都会在冬至这天晚上喝冬酿酒。在寒冷的冬天,冬酿酒不仅能够驱寒,更是寄托了姑苏人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寄托。


冬至是一年之中白天最短的一天,也是夜晚最长的一天。冬至节的蕴含最为丰富,节俗最为众多,因此还有很多别名,也叫冬节、长至节、短至节、贺冬节,还有亚岁、肥冬、喜冬等称谓。

第2个回答  2023-02-27

冬至节的蕴含最为丰富,节俗最为众多,因此还有很多别名,也叫冬节、长至节、短至节、贺冬节、一阳节,还有亚岁、肥冬、喜冬等称谓。今天我就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下冬至节的民间习俗,一起来看看吧。


1、吃汤圆

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尤其是在江南地区,尤为盛行。汤圆是一种用糯米粉制作成的一种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圆满”、“团圆”,冬至吃汤圆,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期望。

2、吃饺子

在很多地方,都有在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在我们中国民间,无论贫穷还是富有,饺子都是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节日食品。相传冬至吃饺子的习俗,是因为不忘张仲景施舍“驱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在南阳当地,还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

3、赠鞋

每到冬至时,民间还有赠送鞋子的习俗,《中华古今》有说:“汉有绣鸳鸯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之后就成为了习俗,也就是冬至那一天,外甥给舅姑送鞋子。以前的鞋子和帽子上都有精美的刺绣,一般鞋子上绣猛兽,帽子上做虎行,也就是虎头帽子。

在《酉阳杂俎》中记载:“北朝妇人常以冬至日进履袜及靴”。冬至:“阳生于下,日永于天,长履景福,至于亿年”。因此以前的冬至也叫“履长节”。大致意思就是冬至一阳生,初生的阳气从地下开始往上走,也就是从脚开始往上,所以送一双鞋子护住初生的阳气,以保平安。俗话说“冬至一阳生,送鞋保安康”,就是这个意思。

4、冬酿酒

姑苏地区对冬至这个节日非常重视,民间有句俗语叫作“冬至大如年”。传统的姑苏人家,都会在冬至这天晚上喝冬酿酒,冬酿酒不但能够驱赶寒气,而且还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祈愿。

5、拜师

在冬至这一天,很多地区还有一项重要的习俗活动,就是拜师,在传统乡村社会,人们平时无暇顾及拜访老师,到了冬至这天,正好是农闲,于是就趁着节日去拜访老师,给老师送点礼物,或者宴请老师,以表心意。所以说,冬至也是一个体现我国尊师重教传统的民间节日。

6、吃“头脑”

在银川有个地方习俗,在冬至这一天,人们要喝粉汤、吃羊肉粉汤饺子,并且还给羊肉粉汤起了一个古怪的名字“头脑”。大家做好粉汤饺子后,先要给祖宗先人上供,然后给邻居送上一碗,然后才自己吃。


以上就是我所知道的冬至民间的习俗了,小伙伴们你们还了解哪些呢?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