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关条约签订之后,李鸿章留下一段什么话,让伊藤博文自愧不如?

如题所述

“年少不知李鸿章,而今方知真中堂。”这句话可以说是大部分中国人对李鸿章印象的真实写照,大部分人在中学时期接受教育的时候,因为局限于课本,所以只看到了李鸿章多次签订不平等条约、镇压农民起义,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偏见,但其实他为了国家复兴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然而在时代大局面前,他一个人的努力挽救不了大厦将倾的清朝,因此一切努力只能付诸东流。李鸿章的才华在当时一直是其他国家的重要领导人公认的,当初在马关条约签署之后,他留下了一番话,当时日本著名政治家伊藤博文听到之后就直接坦言自己不如李鸿章。

变法图强,中日摩擦不断

当西方列强进入工业化时代依靠先进的武器攻打中国从中猎取利益的时候,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也受到了波及,但是与清朝统治者固步自封不同,日本政府积极进行改革,开展了明治维新运动。明治维新结束以后,日本如愿以偿地变得比以前强大,但与此同时他的野心也逐渐膨胀,走上了军国主义的扩张道路,并且他首要的目标就对准了中国。


其实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日两个国家之间就一直不断有摩擦发生,当时中国和日本的有识之士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增强自己的实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开展了明治维新,而中国也在洋务派的领导下,建立起了许多现代化的军事工业,并且还积极增强海上的军事实力,筹建了北洋舰队,日本不甘落后也在建设自己的军队,并且与中国不断产生各种摩擦。

甲午战败,李鸿章饱受屈辱

1894年,朝鲜地区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无力镇压,因此他们请求清政府派兵援助,日本听说了这个消息后选择先下手为强,最终中日双方爆发了甲午战争。黄海大战作为甲午战争的一部分失败了,在这艰苦的一战中,洋务派苦心经营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无一生还,清朝落败之后,日本迫使清政府签署了《马关条约》,将台湾以及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

甲午战争的失败与李鸿章在军事上的保守行为有很大关系,正是因为这样的政策使得清军节节败退日军得以长驱直入。然而李鸿章在受命签署条约过程中却与日本据理力争,他与日本政治家伊藤博文进行的的对话,也极大地影响了中日两国历史的走向。


光绪二十一年二月十八日这一天,李鸿章被皇帝授命为和谈大臣,皇帝甚至还将被割地赔款的全权都授予了他,但是他却一直与日本斡旋希望可以减少赔款。

第三次谈判之后,李鸿章不幸被刺杀顿时血流如注,虽然身体上受了很大的苦,但是凭借着这一枪,使得日本政府同意了李鸿章的请求,为清政府省下了一亿两白银的赔款。然而在和谈过程中,由于清政府本身是战败国实力薄弱,因此李鸿章在谈判中为了尽量减少赔款可以说是受尽了屈辱。

一番话让伊藤博文自愧不如

李鸿章在谈判中竭尽全力想要为清政府尽量减少损失,但是日本人却仍旧坚持3亿两白银的赔款不肯松口,并且还要求中国割让台湾、辽东半岛等地区,即便是后来他不幸中枪以后,日本人虽然表示愿意减少赔款,但是却十分坚持要得到台湾岛。

李鸿章当时虽然身上带伤但是仍然到达了谈判现场,听到日本人的要求他当场破口大骂:如果你们执意要得到台湾岛,那么日本和中国就会结为世仇,关系破裂,不管何时中国都会竭力反击洗刷今天的耻辱。在当时的现场,还带着伤的李鸿章虽然并不能产生多大的威慑,但是他所说的这句话在后来实现了。


在与日本人进行谈判的期间,李鸿章与日本政治家伊藤博文有过一番谈话,谈话间隙提到了在1884年的时候,日本想要对对朝鲜用兵以此威胁和清政府进行谈判,但是这个要求直接被李鸿章拒绝了,伊藤博文在那个时候建议中国要马上进行改革,不然的话一定会被日本赶超。甲午战败看出伊藤博文的这句话已然实现。

李鸿章想到这件事情后只是叹了口气,他直言其实对于中国改革,他自己本身也是有心无力。他对伊藤博文说他也一直想改革,然而中国太大了,并且中国国民麻木不仁,官员腐朽不堪,不像日本那样上下一心,而且中国局势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这种复杂的现状是改革难以展开,他反问伊藤博文如果易地而出的话,你会如何呢?

伊藤博文思考了一会儿也叹了口气,易地而处的话,李鸿章会比他更有作为,而他却不能保证有李鸿章做得好。他们两人之间的这一番谈话也让伊藤博文十分自愧不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1
这句话大概是说李鸿章自己也一直想改革,但是中国太大、国民麻木、官员腐朽,不同日本那样上下一心,而且中国局势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这种复杂现状下改革难以展开。并且他反问伊藤博文如果易地而出他会如何做。当时伊藤博文在谈判时听到这段话也是自愧不如,因为如果他是中国人,他处在李鸿章角度来为中国谋利,他觉得自己肯定不如李鸿章。这里我们也是可以看出李鸿章个人能力真得很强,他也曾为中华民族尽过力。作为后辈,我们也不应过分深究其功过,而是以此为戒,努力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勿忘国耻!
第2个回答  2020-09-30
李鸿章说他也想改革,但是中国当时的社会背景不允许,人们没有意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如果易地而处,他的成就能力肯定比对方要强,所以伊藤博文觉得自己比不上李鸿章。
第3个回答  2020-10-01
清政府腐败无能,国民麻木不仁,官员腐朽不堪,中国太大了,做不到国民一心,很难改革,李鸿章问伊藤博文如果是他能不能做得更好。
第4个回答  2020-09-30
伊藤博文建议李鸿章改革,李鸿章表示自己不是不想改革,而是改革在当时的中国压力太大,伊藤博文觉得他遇事清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