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有哪些重要的建设成就

如题所述

开始建设了山西第一批大型骨干企业,一些新的工业部门也从无到有建设了起来。原有的太原钢铁厂经过扩建,使冶炼特种优质钢的能力大大提高。重型机器厂的建成,使山西的机械工业摆脱了只能修理、装配的落后面貌,而能为国家生产大型的技术装备,成为国民经济技术改造的主导力量。太原已经形成相当可观的工业基础,包括:由炼铁、炼钢、冷铸、铸造、耐火材料组成的钢铁冶炼工业;由制造冶金、起重、采矿、钻探、电气等设备和精密仪表组成的机械制造工业;由机械、化工、电子、仪表组成的国防工业;由发电厂、热电厂组成的现代化电力工业;由各种轻重化学生产部门组成的化学工业;由手工采掘变为机械化采掘的煤炭工业;由纺织、印染、造纸、橡胶、玻璃、食品等行业组成的轻工业系统。第一个五年计划,把太原初步建设成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城市,大同、阳泉等地的工业建设也有很大的发展。

工业技术基础得到加强,工业生产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一九五七年,工业总产值达16.45亿元(按一九五二年不变价格计算),比一九五二年增长1.8倍,平均每年增长23.1%。其中,生产资料生产平均每年增长28.1%,生活资料生产平均每年增长14.5%。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幅度都比较大。一九五七年与一九五二年比较,钢产量为26.37万吨,增长1.87倍;原煤产量为2368万吨,增长1.38倍;金属切削机床为235台,增长93%;棉布产量为6046万米,增长46%。

交通建设取得新的进展,运输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一九五七年,全省铁路通车里程1227公里;全省公路通车里程8262公里,比一九五二年增加2.5倍,货运量增加2.1倍,客运量增加1.1倍。

农业的生产条件得到改善。一九五七年,水地面积达到874万亩,比一九四九年的379万亩增长1.3倍;其中机电灌溉面积40万亩,占水地总面积的4.6%。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4.85万马力,比一九五二年增加80倍,机耕面积达到202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农用化肥也开始使用,年施用量为5.72万吨。这几年的粮食生产是在自然灾害频繁的情况下发展的。一九五七年,农业总产值为18.1亿元,比一九五二年增长6.9%,平均每年增长1.3%;粮食总产量为35.66亿公斤,比一九五二年降低7.1%,没有达到“一五”计划规定的44.52亿公斤的指标;棉花产量为9859万公斤,比一九五二年增长6.8%,但未达到“一五”计划规定的1.33亿公斤的指标;植树造林和畜牧业部有一定增长。

文化教育事业得到相应的发展。围绕国家建设的需要,高等院校继续进行了院系调整,新建了一批中等专业学校,改进和发展了普通中学,整顿和改进了小学教育,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部有大幅度的增加。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一九五七年,全省的国民收入达到22.86亿元,比一九五二年增长49.9%,平均每年增长8.4%。其中,用于消费的占60.1%,用于积累的占39.9%。全省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52亿元,比一九五二年增长92.8%。城乡市场繁荣活跃,社会商品零售额达到12.9亿元,比一九五二年增长1.2倍,平均每年增长16.6%。职工平均年工资为625元,比一九五二年增长58.6%。农民人均货币收入为42元,比一九五二年增长35.5%。全省居民消费水平由一九五二年的71.4元增加到92.2元,提高将近30%。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