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的概念是什么?

如题所述

有功功率----又叫平均功率。交流电的瞬时功率不是一个恒定值,功率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叫做有功功率,它是指在电路中电阻部分所消耗的功率,有功功率的符号用P表示,单位有瓦(W)、千瓦(kW)、兆瓦(MW)。

有功功率是保持用电设备正常运行所需的电功率,也就是将电能转换为其他形式能量(机械能、光能、热能)的电功率。比如:5.5千瓦的电动机就是把5.5千瓦的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带动水泵抽水或脱粒机脱粒;各种照明设备将电能转换为光能,供人们生活和工作照明。

无功功率----在具有电感和电容的交流电路里,由于电感或电容的特性,造成电压和电流的相角不一致(电感元件电流滞后电压90度,电容元件电流超前电压90度),这些元件在半周期的时间里把电源能量变成磁场(或电场)的能量存起来,在另半周期的时间里对已存的磁场(或电场)能量送还给电源。它们只是与电源进行能量交换,并没有真正消耗能量。我们把与电源交换能量的速率的振幅值叫做无功功率。用字母Q表示,单位为乏(Var)或千乏(kVar)。

视在功率:----在具有电阻和电抗的电路内,电压与电流的乘积叫做视在功率,以字母S或符号Ps表示,单位为千伏安(kVA)。

视在功率S与有功功率P、无功功率Q的计算公式为:

功率因数电网中的电力负荷如电动机、变压器等,属于既有电阻又有电感的电感性负载。电感性负载的电压和电流的相量间存在着一个相位差,通常用相位角φ的余弦cosφ来表示。cosφ称为功率因数,又叫力率。功率因数是反映电力用户用电设备合理使用状况、电能利用程度和用电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三相功率因数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cosφ——功率因数;P——有功功率,kW;Q——无功功率,kVar;S——视在功率,kV。A;U——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V;I——用电设备的运行电流,A。功率因数分为自然功率因数、瞬时功率因数和加权平均功率因数。

扩展资料

有功功率是是将电能转换为其他形式能量(机械能、光能、热能)的电功率,称为有功功率。以字母P表示,单位主要有瓦(W)、千瓦(kW)、兆瓦(MW)。

交流电的瞬时功率不是一个恒定值,瞬时功率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叫做有功功率,因此,有功功率也称平均功率。

电力系统中,频率、电压是电网电能质量的二大指标。

1,频率变化原因:负荷变动导致有功功率的不平衡。变化过程:负荷变化→发电机转速变化→频率变化→负荷的调节效应→新频率下达到平衡。

2,消除偏移:原动机输入功率大小随负荷变动而改变。

影响功率因数的主要因素

(1)大量的电感性设备,如异步电动机、感应电炉、交流电焊机等设备是无功功率的主要消耗者。据有关的统计,在工矿企业所消耗的全部无功功率中,异步电动机的无功消耗占了60%~70%;而在异步电动机空载时所消耗的无功又占到电动机总无功消耗的60%~70%。所以要改善异步电动机的功率因数就要防止电动机的空载运行并尽可能提高负载率。

(2)变压器消耗的无功功率一般约为其额定容量的10%~15%,它的满载无功功率约为空载时的1/3。因而,为了改善电力系统和企业的功率因数,变压器不应空载运行或长期处于低负载运行状态。

(3)供电电压超出规定范围也会对功率因数造成很大的影响。

当供电电压高于额定值的10%时,由于磁路饱和的影响,无功功率将增长得很快,据有关资料统计,当供电电压为额定值的110%时,一般无功将增加35%左右。当供电电压低于额定值时,无功功率也相应减少而使它们的功率因数有所提高。但供电电压降低会影响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所以,应当采取措施使电力系统的供电电压尽可能保持稳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无功功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07
有功功率(平均功率)是指将电能转换为其他形式能量(机械能、光能、热能)的电功率;
无功功率是指电器消耗但未转换成所需能量的功率。在具有电抗的交流电路中,电场或磁场在一周期的一部分时间内从电源吸收能量,另一部分时间则释放能量,在整个周期内平均功率是零,但能量在电源和电抗元件(电容、电感)之间不停地交换。 交换率的最大值即为“无功功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