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类活用有哪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7
问题一:什么是词类活用? 一个词的词性发生变化就叫词类活用,比如一个词原本是形容词,但是在一句话里变成了名词,就是形容词活用做名词。

问题二:词类活用有哪几种活用? 种类
1、名词活用为动词:
古代汉语当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处所等有关的行为变化时,常常使用表示这一事物、方位处所的名词来表示,这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规律:名词连用,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做动词。
例:晋军函陵。――《烛之武退秦师》   军为名词,在这里就解释为驻军,作动词用
②规则:名词后紧接代词或所处名词,介宾短语。名词活用做动词
今王鼓乐于此。 鼓乐:击鼓奏乐
③名词前有副词或能愿动词(欲,能)名词活用做动词   云霏霏兮欲雨。 雨:下雨
④名词前用“而”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连接,名词活用做动词
扣舷而歌之。 歌:唱歌   衣冠而见之。衣冠:穿上衣服,戴上帽子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把表示某种性状的形容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性状相关的行为变化。或形容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就是形容词作谓语且带了宾语(又不是使动意动用法)。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例: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   厚、薄皆为形容词,在这解释为变雄厚、变薄弱,做动词用
3、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把表示某种数量的数量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数量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例 ①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做霸主是凭德行,但贵国(晋)使自己的德行没有定准,那怎么长期掌握诸侯呢?]
②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变成四皇,与五帝并列变成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
[简析]数词的使动用法,在于使事物发生数量的(如例②的“四”“六”)或以数量为比喻的(如例①的“二三”,“使……反反复复”)变化。
4、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使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和语译。   例: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③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以上例句中的“亡”“活”“忿恚”都是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之”“尉”,成为使动用法。“亡郑”即“使郑国灭亡”;“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忿恚尉”即“使尉忿恚(发怒)”。
1)动词的使动用法:   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发出这个动作。
例如:   不及物动词类:   ①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陈涉世家》)   ③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④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满井游记》)
及物动词也有活用为使动的,但较少见。例如:   ①晋侯饮赵盾酒。(《左传沸》)   ②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贾谊《过秦论》)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就是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   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②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
3)名词的使动用法:   就是当名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例①: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毛遂自荐》) 臣:使……称臣。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王:使……为王。
5、意动用法:
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

问题三:词类活用是什么意思? 词类活用一般见于文言文,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一、 名词的活用
(一)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
1、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2、狐死首丘,代马依风。
(二)名词的使动用法
1、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
2、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3、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
(三)名词的意动用法
1、友风而子雨。
2、孟尝君客我。
(四)名词用作状语
普通名词用作状语,表示的意义是多种多样的。
1、表示方位或处所:
利则西侵秦,病则东收地。
2、表示行为的工具或依据: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
失期,法皆斩。
3、表示对人的态度:
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
4、表示比喻,这往往是形容某些动作行为的方式:
射之,豕人立而啼。
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二、 动词的活用
(一)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1、庄公寤生,惊姜氏。
2、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
3、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二)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三)古代汉语中,及物动词也可以用作使动,只是较为少见。
1、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四) 动词活用作名词
1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2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三、 形容词的活用
(一)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
1、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
2、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
(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
2、疆本而节用,则天不能食。……则天不能使之富。
(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四、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识别
(一)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的识别
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往往具有语法上的某种标志。
1、两个名词连用,如果不是并列关系或修饰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构成支配关系、陈述关系或补充关系。
①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
②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③沛公欲王关中。
2、形容词用在名词前面,如果不是修饰关系,那么该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构成支配关系。
① 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
② 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3、名词、形容词放在助动词、副词或辅助代词“所”后面,一般活用为动词(因为后面这几类词一般是修饰动词的)。
①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② 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问题四:文言文中词类活用有哪些? 我感觉文言文要多读些才有感觉。 (一)名词的活用 ⒈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⑴名词后面带宾语,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①驴不胜怒,蹄之。 ②今王鼓乐于此。 ③冠切云之崔嵬。 简析“蹄”本是名词,在句中却接了宾语“之”,这时“蹄”起到了动词的作用,所以应该活用为动词,是“踢”的意思;名词“鼓”带宾语“乐”,用作动词:弹奏;名词“冠”带宾语“切云之崔嵬”,用作动词:戴。 ⑵名词后面带补语,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①履至尊而制六合。 ②郑商人弦高市于周。 简析 名词“履”带补语“至尊”,用作动词:登上;“市”带补语“于周”,用作动词:做买卖。 ⑶前面有能愿动词或副词,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②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简析“水”前带副词“非”和能愿动词“能”,用作动词:游水;名词“王”前有副词“则”,用作动词:统治天下、称王。 ⑷同一名词迭用,或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名词既不是叠字,又不是联合、偏正、复指关系,那么,其中一个名词常用作动词 例如①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简析 名词“事”迭用,第一个用作动词:做、从事。 ⑸前面有结构助词“所”, 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①置人所罾鱼腹中。 简析 名词“罾”前有结构助词“所”。用作动词:用网捕捉。 ⑹方位名词常用作动词,有的前面有连词“而”或副词,有的前面既没有连词“而”也没有副词 例如①秦师遂东。 简析 方位名词“东”前面有副词“遂”,用作动词:向东进发。 ⒉名词的使动用法 ⑴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 例如①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简析“王”后跟“我”作宾语,是“使我为王”。 ⑵作使动用法的名词,后面也偶尔有省略宾语 例如①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 简析“不得而臣”相当于“不得而臣之”;“不得而友”相当于“不得而友之”,意思是“不得使之为臣”“不得使之为友”(不能和他作朋友)。 ⑶方位名词,是名词的一类,活用为动词后有时也有使动用法 例如①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 ②筑室百堵,西南其户。 简析 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便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向某一方向行动 “东苏子”,意思是使苏子(苏代)往东去;“西南其户”,意思是使门户向着西方或南方开着。 ⒊ 名词的意动用法 例如①孟尝君客我。 简析 名词“客”后带宾语“我”,活用作意动词。“客我”即“以我为客”,意即“把我当做客人”。 ⒋ 名词直接做状语 ⑴名词在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特征时,活用为状语 例如①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简析 名词“席”、“包”、“囊”分别作状语: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口袋一样。 ⑵名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态度、方式,活用为状语 例如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简析 名词“面”做动词“刺”的状语,表示“刺” 的方式:当面。 ⑶ 名词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活用为状语 例如①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简析 名词“船”作动词“载”的状语,表示“载”所用的工具:用船装。 ⑷ 名词在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地点时,活用为状语 例如① 孤帆一片日边来。 简析 名词“日边”作动词“来”的状语,表示“来”的地点:从日边。 ⑸名词在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时,活用为状语 例如①良庖岁更刀。 简析 时间名词“岁”作动词谓语“更”的的状语,表示“更” 的性质:每年。 ⑹名词在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时,活用为状语 例如①南取百越之地。 简析 方位名词“南”做......>>

问题五:词类活用有哪几种活用? 种类
1、名词活用为动词:
古代汉语当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处所等有关的行为变化时,常常使用表示这一事物、方位处所的名词来表示,这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规律:名词连用,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做动词。
例:晋军函陵。――《烛之武退秦师》   军为名词,在这里就解释为驻军,作动词用
②规则:名词后紧接代词或所处名词,介宾短语。名词活用做动词
今王鼓乐于此。 鼓乐:击鼓奏乐
③名词前有副词或能愿动词(欲,能)名词活用做动词   云霏霏兮欲雨。 雨:下雨
④名词前用“而”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连接,名词活用做动词
扣舷而歌之。 歌:唱歌   衣冠而见之。衣冠:穿上衣服,戴上帽子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把表示某种性状的形容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性状相关的行为变化。或形容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就是形容词作谓语且带了宾语(又不是使动意动用法)。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例: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   厚、薄皆为形容词,在这解释为变雄厚、变薄弱,做动词用
3、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把表示某种数量的数量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数量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例 ①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做霸主是凭德行,但贵国(晋)使自己的德行没有定准,那怎么长期掌握诸侯呢?]
②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变成四皇,与五帝并列变成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
[简析]数词的使动用法,在于使事物发生数量的(如例②的“四”“六”)或以数量为比喻的(如例①的“二三”,“使……反反复复”)变化。
4、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使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和语译。   例: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③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以上例句中的“亡”“活”“忿恚”都是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之”“尉”,成为使动用法。“亡郑”即“使郑国灭亡”;“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忿恚尉”即“使尉忿恚(发怒)”。
1)动词的使动用法:   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发出这个动作。
例如:   不及物动词类:   ①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陈涉世家》)   ③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④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满井游记》)
及物动词也有活用为使动的,但较少见。例如:   ①晋侯饮赵盾酒。(《左传沸》)   ②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贾谊《过秦论》)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就是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   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②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
3)名词的使动用法:   就是当名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例①: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毛遂自荐》) 臣:使……称臣。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王:使……为王。
5、意动用法:
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

问题六:文言文中词类活用常用的有哪些 1、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3、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