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情愿去外地打工也不愿留下来建设自己的家乡呢?

如题所述

            从小到大,村子里的人就渐渐远走,接连不断的到大都市去闯荡,如今乡间留下的广泛的都是老人,大部分年青人都到城里去打工,变成了北漂一族、蓉漂等等。他们离开了他们的家乡,离开他们的学校,留在城市里工作。只有在春节才能回家,因为暑假期间工作时间很短,即使回家了也是匆匆赶回亲朋好友再回大城市。有时候我也在想,为什么有些人宁愿跑到外地去,也不愿意建起自己的家园?又何必回到自己家乡基本建设自己的家乡呢?后来我自己长大了,到外面去工作,才渐渐了解到他们!

       

下面我要谈的问题是:

一、因为大家都觉得大城市的钱更多,能赚到的钱更多,没有人想要脸朝黄土背望天的日子,大城市虽然也困难重重,但赚大钱是她们的推动力,因为他们有很多责任要去承担,因为他们不是富第几代,所以他们比较勤快,因为大城市逐渐在扩大,而乡下的农田又不足他们一种,要挣同样多的钱,却不知要种多少,这钱折算成土地资源,又是多少农田,因此还有多少农田是不够的,所以乡下的老百姓宁可出去打工,也不肯回家了,不是他们不肯回去,是义务让他们回不上。

第二,乡间生活很难融入:很多 年青人都是受过多多少少的文化教育,在大城市里呆的时间长了,习惯了舒适的酒水绿,再回到乡间去买水果都需要走上半天的地方她们是不容易习惯的。乡下有很多老人家,他们的生活方式跟大城市里的人不一样,而且很少去看看,听话、看、说、做,都跟乡间八竿子打不着,回到乡下反而是融入不了,习惯了大城市的喧嚣。

       

城市内地理位置优越:去往哪里无需步行;日常生活方便,饿了就可以在楼下买到吃的喝的;工作机会多,常见到的招聘职位都不怕找工作难。就像水手一样,早就看过了大海的辽阔,要想他回到陆地上去是很难的,即使在大水里的日常生活无以为继,只要有了一点机会,就不容易挑到老弱病残的小国。有人这样说过:理想也是应该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每个人都知道在外漂泊是很苦的,孤独,但是为了更好的恰好的发展趋势,更大的机会,学习培训更好的技术。即使吃完一顿没吃完,许多人还是想要咬紧牙齿在大城市里坚持下去。因为大伙儿下意识地认为自己是在大城市里,所以就“优评”住在乡下。

       

   其实有的人喜欢精彩的日常生活,有的人喜欢平凡的生活,精彩的人生就是这些平平淡淡的人追求完美,平淡无奇的生活一直是花花绿绿的,比如一位名人他精彩纷呈的太累了,就一直想找个没人和风景好的地方过日子,电视连续剧也是这样,男主一直对女一号说:等我把这件事办好后,我就带你到一个没有人的地方,过一种平平淡淡的生活。

  大体上来说,主要看你自己的想法,想不想活得精彩,当然,在家乡也未必不精彩。因为大多数人在自己的家乡找不到机会,而迫于无奈,漂泊国外,实际上,在找到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后,还是可以立足于自己的家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11
因为在自己的家乡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所以就只能去外地打工了,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很残忍的现实。
第2个回答  2021-06-11
因为在外地有更多的机遇,留下来建设自己的家乡,而生活无法保障也挺难的。
第3个回答  2021-06-11
当然是因为外界的条件更加好了,而且在外地打工也更容易获得成功,但是如果留在家乡建设的话,有可能失败,还有可能一无所有。
第4个回答  2021-06-11
因为他们会觉得外面的世界更广阔一些,而且去外面也可以开阔自己的眼界,所以不想在自己的家乡待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