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的结构特点

如题所述

寡人之于国也的结构特点是总分。
这篇文章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整个过程可分成三个部分:
1.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
梁惠王认为自己对国家已经很“尽心”了,可还是和邻国之政无大差别,“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这是为什么呢?
2.第二部分(从“孟子对曰”至“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这里主要是用比喻论证的方法。
盂子听到梁惠王的发问后,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投其所好地以打仗为例,引出“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的问题,让梁惠王回答。
当梁惠王做出正确回答后,孟子顺势亮明了自己的观点:“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3.第三部分(3~5段):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
可分三层:
第一层(第3段):阐述“王道之始”的道理。这里运用了一个排比句,指出从“农”、“鱼”、“林”三个方面达到使人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的地步就是“王道之始”。
第二层(第4段):阐述王道之成的道理。依然使用了排比。
第三层(第5段):阐述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
综上,本文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然后从三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