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戏曲除了豫剧、曲剧和越调,还有什么比较知名的剧种?

如题所述

其实,河南戏曲的剧种是非常多的,河南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戏曲文化发源地,戏曲种类繁多且经典,很多弦乐和调子都非常有名,除了豫剧、曲剧和越调这三种有名的戏曲之外,传唱的最多的应该就属:,大平调、四平调、二夹弦了,当然太康道情、河南坠子、宛梆也不错,不过在音调上与前者有些区别,因为,大平调、四平调、二夹弦属于那种比较大开大合适的调调,而太康道情、河南坠子、宛梆,在调调的高低衔接处,做得很委婉。

我个人是非常喜欢听大平调的,它的代表作有:《反徐州》《下高平》《困河东》,都是非常有名的,尤其是里面的故事情节再配上大平调的调调,听着听着,我仿佛置身其中,让它带我回到了当时的那个年代。

不过我个人认为,大平调中有所不足的地方是,大平调对于细节的处理还有所欠缺,对于每个音符的衔接,虽然已经做到很完美,但是可能由于总调的干涉,在高低处理衔接的时候,稍微的有一些瑕疵,就是说让你听着听着,忽然会有一点不搭调的感觉,所以我冒昧的说一下自己的意见,我觉得对于细微之处的处理应,该更加的精准和圆滑,最好是让人听上去感觉衔接感没有那么强烈,而是非常的顺畅。

除此之外,《梁祝》大家都听过吧?梁祝就是非常著名的“二夹弦”代表作,梁祝的故事大家也都比较理解,我想说的是,大家在听《梁祝》这首著名曲目的时候,有没有觉得置身其中?为梁山伯与祝英台可悲的爱情而感到可惜?其实这正是我想说的,这些经典的曲调,准确地表达了,故事当中事情与人物的心情,句句堪称经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8

连城女子《风月连城》:我明白了。你是一个时刻在改变的女子,生活丰烈,比戏曲还戏曲,比罗曼蒂克还罗曼蒂克。戏曲是中国的文化瑰宝,传承久远,具有非常深厚的历史底蕴,不仅是一出戏更多的是一部历史,本期戏曲大全为你解析。


豫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近几年,豫剧跟随河南卫视,河南豫剧院,台湾豫剧团等演出团体走过了世界诸多国家,

如到澳大利亚、意大利、法国、加拿大、委内瑞拉、新西兰、德国、英国、美国、泰国、巴基斯坦等国家演出,被西方人称赞是“东方咏叹调”,“中国歌剧”等。

豫剧文场中的传统伴奏曲牌有300多个,其中唢呐曲牌130多个,横笛曲牌20多个,丝弦曲牌170多个。唢呐曲牌中常用的有春来到、大汉东山、小汉东山、大桃红、小桃红、大开门、小开门、大风入松、小风入松、文二凡、武二凡、

水龙吟、新水令、折桂枝、晏驾令、山坡羊、红绣鞋、唢呐皮、娃娃等;横笛曲牌常用的有朝天子、五六五、哭皇天、云霄歌、石榴花、花朝元歌、百鸟朝凤、鸡爬坡、小开门等;丝弦曲牌中常用的有小花园、九连环、花错字、小红鞋、苦中乐、浪淘沙、油葫芦、呓怔、算盘子、娶嫁等;豫剧乐队武场的主要乐器有板鼓、堂鼓、大锣、手镲、小锣和梆子等。

曲剧曲剧是主要流传于河南地区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旧时也称“高台曲”或“曲子戏”。曲剧流行于河南全省及周围邻近地区,是在当地流行的曲艺鼓子曲(洛阳曲子、南阳曲子)和踩高跷的表演形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曲剧音乐最早可追溯到由坐班清唱的河南鼓子曲,由其中的杂牌小调与河南的民间歌舞踩高跷相结合,于1926年经由临汝县(今汝州市)农民组成的同乐社在登封县首次搬上戏剧舞台,从而正式发展为戏曲剧种。其中的“高跷曲”由去掉高跷拐子的演员登上戏剧舞台,是曲剧由民间歌舞演变为“高台曲”这种正式的戏曲形式的一个质的飞跃。

越调越调是河南省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河南全境、湖北西北部、陕西东南部、安徽西北部、山西东南部、河北中南部、北京等省市。越调的主奏乐器早期是象鼻四弦,后来一般用坠胡。


越调除戏曲形式外还有曲艺和木偶两支分支。1942年河南发生大旱,期间许多越调艺人(如张桂兰)等都曾转入过地摊说唱,等灾荒过后,再重新回到舞台来演唱戏曲。木偶的越调分支在南阳一带十分盛行,其中有些民间职业木偶艺人至今仍十分活跃。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9-16

河南戏曲除了豫剧、曲剧、越调外还有三十余种少数剧种。比较有名的、传唱人数较多的有大平调、四平调、二夹弦、太康道情、河南坠子、宛梆等。

大平调,该剧主要流行于豫北鲁西一带,河南的浚县、内黄、淇县、延津、鹤壁都有专业的大平调剧团,代表剧目有《反徐州》《下高平》《困河东》《收姜维》《百花厅》等。

四平调,该剧流行于皖、苏北部、豫南、豫东及鲁西、鲁南一带,河南的商丘、范县有专业的四平调剧团,代表剧目有《小包公》《陈三两爬堂》等。

二夹弦,该剧主要流行于河南东部及北部、山东西部、安徽、江苏北部。代表剧目有《梁祝》《莫愁女》《崔风英搬兵》等。

太康道情,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剧流行于河南太康县及其周边地区,河南省太康县有专业的太康道情剧团,该团被文化部命名为“天下第一团”,代表剧目有《王金豆借粮》《王金豆还粮》《双拜寿》《白玉楼》《前进路上》等。

河南坠子,起源于河南,约有一百多年历史。流行于河南、山东、安徽、天津、北京等地,演唱者多为民间艺人,代表剧目有《借髢髢》《偷石榴》《罗成算卦》等。

宛梆,流行于南阳及其周边地区,宛梆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3个回答  2019-11-30

豫剧是中国五大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地方剧种。近年来,豫剧团先后跟随河南电视台、河南歌剧院、台湾豫剧团等演出团体走遍世界多个国家,豫剧传统伴奏曲牌300余种,其中唢呐曲牌130余种,横笛曲牌20余种,丝弦曲牌170余种。在唢呐Quai,春天到达,东山,东山,道桃红,小桃红,大楷门,小开曼,大丰市,萧峰,WeNeNeFe,乌尔凡常用。

曲剧又称“高台戏”或“曲子戏”,是河南主要流传的汉剧之一。曲剧是在河南及周边地区流行曲艺古子(洛阳曲子、南阳曲子)和高跷表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曲剧音乐可以追溯到河南古子戏,它是由河南民间歌舞组成的1926年,由林如县(今汝州市)农民组成的同一音乐团体首次在登封县登台演出,并正式发展成为一种戏曲。其中,“高跷”由民间歌舞演变为演员摘掉高跷和拐杖的“高跷”“曲”是戏曲形式的质的飞跃。

月调是河南汉族戏曲之一。主要分布于河南、湖北西北部、陕西东南部、安徽西北部、山西东南部、河北中南部、北京等省。月调早期以象鼻四弦为主要乐器,后期多用于垂胡须。


除戏曲形式外,月调还有曲艺和木偶两个分支。1942年河南旱灾期间,许多不合拍的艺术家(如张桂兰)到当地的摊位上说唱。饥荒过后,他们回到舞台上唱歌剧。木偶越调支在南阳地区很流行一些民间木偶艺人仍然很活跃。

第4个回答  2019-09-30
河南戏曲除了豫剧、曲剧和越调,还有大平调、四平调、二夹弦、太康道情、河南坠子、宛梆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