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班人不多。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能够像闻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并世无?

如题所述

1、简答:
您说的可能来自西南联大学生的回忆录,甚至很可能是汪曾祺的文章。年深日久,我记得他抒情的文章,反而对于叙事性的印象不深。

2、汪曾祺《西南联大中文系》节选:
曾见过几篇老同学的回忆文章,说闻一多先生讲楚辞,一开头总是“痛饮酒熟读《离骚》,方称名士”。有人问我,“是不是这样?”是这样。他上课,抽烟。上他的课的学生,也抽。他讲唐诗,不蹈袭前人一语。讲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一起讲,特别讲到“点画派”。中国用比较文学的方法讲唐诗的,闻先生当为第一人。他讲《古代神话与传说》非常“叫座”。上课时连工学院的同学都穿过昆明城,从拓东路赶来听。那真是“满坑满谷”,昆中北院大教室里里外外都是人。闻先生把自己在整张毛边纸上手绘的伏羲女娲图钉在黑板上,把相当繁琐的考证,讲得有声有色,非常吸引人。

3、拓展: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 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07
时代使然,优秀的人物总是结伴同行,有历史的机遇在里面。历史上各国都是如此,比如俄罗斯文学的黄金时代,比如拉美文学大爆炸,比如中国春秋时期百家争鸣,五四时期大师辈出等。
第2个回答  2020-04-24
或许叶嘉莹老师可以称得上不错,但是像闻一多他们那样的大师,当今的确非常稀有了
第3个回答  2020-03-07
这没办法,现在人们都很浮躁
都急着挣钱
像这种投入很多
收获却很少的
奉献型职业
像这种没有变化
寂寞枯燥的
研究型职业
在职人员都已是凤毛麟角
更何况大师呢?
第4个回答  2020-06-03
楚辞班人不多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能够像文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并不多见,所以任何一个看似简单的学科并不是那么容易讲清楚的,闻先生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先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