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这些知识你都知道吗

如题所述

节气科普丨春分这些知识你都知道吗    

春分的由来:“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春分(每年公历3月19-22日左右)是春天的第四个节气,又称"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春分这一天,春天被分为两半,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平分,故而被称为“春分”。

春分之气候

昼夜均而寒暑平:“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春秋繁露》

春分两重含义:在天文学上,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几乎相等,之后阳光直射的位置逐渐北移;在气候上,春分正处于春天这3个月的中分点。春分三候:初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

麦过春分昼夜忙:春雨似油,犁耙纷纷;冻土完全融化,“地气贯通”,正是播种的好时节。农谚道:“惊蛰到春分,下种莫放松”“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等,预示着春耕农忙的季节开始!春分过后,气候温和,我国大部分地区雨水充沛,阳光明媚,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春分之习俗

竖鸡蛋:春分到,蛋儿俏,“竖蛋”比赛春暖大地,“竖蛋“被人们赋予“添丁”“添福”等美好的寓意,意味着人人丁兴旺,代代传承。

送春牛:春牛即“春牛图”。在红纸或黄纸上印上农夫耕田的图样,由民间善言唱者送至家家户户,并说些春耕和吉祥的话。

放风筝:每当春分来临,雨霁风光,千花百卉争明媚,妇孺争放风筝。风筝,古时称为“鹞(yào)”,北方谓“鸢”。

粘雀子嘴:古人以农为本,为防止麻雀偷粮食,把煮好的汤圆穿在竹签上放田间地里,黏住偷吃的麻雀!

祭祀:《礼记》载"祭日于坛”,之后祭祀就历代相传。"北京日坛(朝日坛)是明、清两代皇帝在春分这一天祭祀大明神(太阳)的地方。

簪花:古人在春分时会簪花。无论男女老少都会戴花。

春分之养生

【春分】是一年四季中阳阳平衡、寒温各半的时期,顺应节气的变化来调整生活方式,才能做到养生防护的效果。

吃春菜:《黄帝内经》中说“司荠菜岁备物”!春日万物生长,植物的苗、树木的叶,都是很好的绿色食品。吃春菜是春分必不可少的习俗。荠菜、香椿、马兰头、苦苣等都是春日美味。

吃虾仁&鸡肉:中医说:春季与肝相应。春分正是肝气旺盛的时候,要注意养肝护肝,保证气血通畅。多吃鸡肉和虾仁营养不上火!

春分之小游戏

制作“鸡蛋不倒翁:1.在鸡蛋上凿个小洞,倒出蛋液保留蛋壳。2.用丙烯颜料在鸡蛋上画出喜欢的图案。3.在鸡蛋里放水和纸巾。4.再用收集回来的植物装饰一下。

做鸟巢:春分燕归来,与老师父母朋友一起观察鸟巢形状结构,利用大自然天然材料(树枝树叶、干草等),做一个鸟巢挂在树梢送给南归的燕子。

热胀冷缩小实验:把糯米纸剪成蝴蝶形状(水彩笔画出蝴蝶轮廓),“蝴蝶”置于温暖的阳光下,就会看见它“翩翩起舞”的有趣画面。

春分之小忌

1.注意“春捂”:北方的春天要“捂”,以免“倒春寒”洗礼,气温起伏大,避免诱发疾病,“春捂”要做到上薄下厚,头部不用捂,但胸部往下要注意保暖。

2.注意梳头:春分常梳头有助于体内阳气升发,梳齿刺激头皮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大脑疲劳,使人神清气爽。

3.注意心情:春分时节人体阳气上升,身体激素、血液活跃起来。早晚温差易引起烦躁、眩晕、失眠等,春分养生要尽量避免情绪波动,保持心情愉快。

春分之咏诗

《春日田家》(清)宋琬

野田黄省自为群,山叟相过话旧闻。

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

《村行》(唐)·杜牧

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

娉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

蓑唱牧牛儿,篱窥茜裙女。

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

《踏莎行》(宋)欧阳修

雨霁风光,春分天气。

千花百卉争明媚。

画梁新燕一双双,

玉笼鹦鹉愁孤睡。

薜荔依墙,莓苔满地。

青楼几处歌声丽。

蓦然旧事心上来,无言敛皱眉山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