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灯效应,比PUA更隐蔽的精神控制

如题所述

远离煤气灯操纵,比PUA更隐蔽的精神控制。

电影《煤气灯下》,钢琴师安东为抢夺珠宝杀害少女宝拉的姑妈,之后改头换面,隐瞒已婚事实蓄意接近无亲无故的宝拉,与其成婚并企图侵占宝拉姑妈给她留下的房子,方便继续寻找之前未得手的珠宝。

在宝拉发现一封写给姑妈的信后,落款人鲍尔,正是安东真正的身份,安东害怕自己做的事情败露,由此开始了对宝拉的一系列精神操控。

他对所有的仆人说,宝拉生病了,而且暗示宝拉“精神”有问题;

雇用耳背的厨师和轻浮、风骚的女佣,当着宝拉的面和女佣肆无忌惮地调情,让宝拉下不来台。

不留半点尊严地训斥宝拉,不准她外出,和陌生人接触,声称让她安心养病,不要外出丢人。

故意交给宝拉一些小东西,让她“收好”,但实际上他并未将东西放入包里,在宝拉“弄丢了东西”后又厉声质问宝拉东西在哪里,连这点东西都收不好;

每晚假装出去工作,实则是在封闭起来的屋顶上搜寻珠宝,并制造奇怪的声音让宝拉心态崩渍;

每次家里只有宝拉一个人时就故意将煤气灯调暗,回家前又将煤气灯调亮,让只有自己察觉煤气灯变化的宝拉以为自己出现幻觉。

弯曲事实,称宝拉看到的信是幻觉,称宝拉的母亲是因失心疯去世,让宝拉觉得自己有家族遗传的精神病。

通过这种种暗示,让宝拉逐渐产生自我质疑,变得敏感脆弱,以为自己真的有精神病。

也许你对煤气灯效应并不熟悉,但它和广为人知的pua本质上是同一种东西,精神操纵。

煤气灯效应,是指通过“扭曲受害者眼中的真实”来控制对方,让受害者逐渐丧失自尊,产生自我怀疑。

很多人往往坚信自己能够识破他人的精神操控,但最后还是沦陷其中。

因为煤气灯操纵实际上是一种广泛存在的隐性精神控制,在操纵者的驱使下,我们会逐渐失去自我意识,怀疑自己所坚持的一切,最后乖乖地听命于人。

在北大包丽事件中,一开始的包丽面对男友牟林瀚对自己非处女的打压时还很坚定,她曾历经数月和牟辩论,想要纠正单的观念。

但还是在对方以不断强调、偷换概念、打压贬低等方式渐渐丧失阵地,接纳他的价值观,认同他觉得因自己非处所以卑贱、不自重、自私、不配得到爱的扭曲价值观,并自认有愧于他。

在成功实施精神控制前,操纵者会进行层层铺垫,以一种隐秘的方式不知不觉地渗透你的精神和认知,而当你沦陷时,精神控制其实才刚刚开始。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往往掉入操纵者的陷阱而不自知。

如何摆脱煤气灯操纵?

一、放下对操纵者的需求,不解释不配合。

任何一种形式的精神控制利用的其实都是一样的底层逻辑,让被操纵者对操纵者产生需求。

没有需求就创造需求,比如打压你的自信,摧毁你的自尊。就像牟林瀚对原本性格开朗、有着大好前程的包丽非处的贬低,令其产生自轻自贱的念头,从而更加离不开这段关系。

很多人在面对精神操纵时,都会做的第一件事,往往是努力解释,自证清白。

但只要你开始解释,其实就等同于给操纵者释放了可得手的信号。

作者斯特恩说,如果你被别人用很荒谬的理由指责,沉默是最好的回应。

因为操纵者之所以能够成功实施精神控制,其实也是需要被操纵者的配合的。

《煤气灯下》书中,作者说,“煤气灯效应的实质,其实是“煤气灯探戈”,也就是被操纵者其实是在和操纵者“共舞。”

这不是“受害者有罪论”,反而当我们能意识到这一点,更能帮助我们逃离魔爪。

“如果你有哪怕一丁点“我仅靠自己肯定不够好”的想法和“需要对方的爱或者肯定,自己才完整”,你就容易被煤气灯操纵。”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常常会对操纵者有需求,有期待,渴望被其看见和认可,这恰恰成了操纵者将魔爪伸向我们的契机。

反之,当你放下对操纵者的需求,面对质疑,不试圆解释,纠正对方,不向对方表露出需求和期待,并且坚信只有你自己可以定义你自己,那么对方就拿你无可奈何。

作者说:“逃脱操纵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你必须接受一点:你已经是个优秀的、有能力的、招人喜欢的人,不需要一个理想化的伴侣的认可。”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具备良好稳定的自我价值感。

自我价值感,就像我们身体的免疫力一样,免疫力强的人,感冒了很快就可以自愈,免疫能力弱的人,就好得慢,而且还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或者留下后遗症。

在遭受痛苦之后能否复原,需要多长的时间来修复、治愈自己,这往往也取决于一个人自我价值感的高低。

如何重建自我价值感?

1、我们可以借助暗示的正面力量,坚信你是有能力的,坚信你是可以靠自己获得更美好的未来的,在这种积极暗示中可以帮助自己一点点找回自信。

2、必须要重视的感受,拒绝被恐惧支配。

我们会因为内心的恐惧而接受令自己不舒服的对待,正是这样才使得我们被恐惧支配,对操纵者妥协,变得越来越脆弱。

我们需要去正视自己真正的感受,并重视它,在面对指责时,不要去想他说的对不对,而要去想,你是否喜欢这种被指责的感受,这会让我们更有驱动力去远离他人的操纵。

3、去做让自己觉得开心、充实、有意义的事情。

给自己找点事情做吧,学会将需求、将自我价值寄放在令自己开心、充实、觉得有意义的事物上。

不要觉得离开了谁,生活就没有了意义,生命的意义是需要由你自己去创造的,一草一木都可能丰富你的内心,加深你对生活的热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