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图中鲁迅最反感的两个事

如题所述

所谓二十四孝,指二十四个故事,包括

孝 感 动 天、亲 尝 汤 药、啮 指 痛 心、负 米 养 亲、卖 身 葬 父、鹿 乳 奉 亲

怀 橘 遗 亲、卧 冰 求 鲤、戏 彩 娱 乐、扇 枕 温 衾、哭 竹 生 笋、涤 亲 溺 器    

一 日 三 朝、上 书 救 父、跪 读 父 书、弃 官 奉 亲、伤 指 念 亲、行 乞 养 亲

笼 负 母 归、孝 传 五 世、遂 成 母 愿、兄 弟 力 孝、劝 姑 孝 祖、兄 弟 争 孝

印象中,鲁迅起码对卧 冰 求 鲤、戏 彩 娱 乐进行了讽刺。

不过我认为鲁迅其实把所谓二十四孝作为一个整体,作为封建文化的糟粕而进行了批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1
、“老莱娱亲”
春秋时,楚国隐士老莱子七十岁还在父母面前穿花衣服,学小儿哭啼,讨父母欢心。后遂以老莱娱亲表示孝养父母,亦借指孝养父母的子女。
2、“郭巨埋儿”
郭巨,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的母亲非常疼爱孙子,自己总舍不得吃饭,却把仅有的食物留给孙子吃。
郭巨因此深感不安,觉得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
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面写:“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从此,郭巨不仅过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顺的美名传遍天下。



扩展资料
此文章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其实,《二十四孝图》中那些孝子们的故事,原本该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们给它披绫挂彩,涂脂抹粉,将感人的真实涂抹成了让人反感的矫情。
鲁迅是想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对于当下的国人,孝道该如何提倡,仍然是非常值得思索和探讨的问题。
那些煞费苦心“修饰”出来的完美的、让人们去膜拜敬仰的神像,是不能打动人心的。真正能让我们这些普通人感动的,永远是那些平凡的英雄,那些有过懦弱、有过自私、有过犹豫,然而最后选择了勇敢、选择了奉献、选择了坚定的人。
在《二十四孝图》中,作者说:“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通过这两件事来说明愚昧的封建孝道只是骗人的把戏而已,绅士、将军者们不去实行,人们又何必要认真地去实行呢。
在这里,作者把封建的孝道揭露批判得体无完肤。作者对束缚青少年成长的封建教育制度极度厌恶,控诉这种教育对儿童心灵的摧残。
作者简介: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集》、《华盖集》等18部。
第2个回答  2019-09-10
鲁迅认为在24孝当中有些故事太过于荒谬。
第3个回答  2019-09-24
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