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太守、刺史和州牧哪个官职更大?依据是什么?

如题所述

在东西汉时期,州牧、刺史、太守都是二千石的官员,职责不同,但俸禄相当,也就是平级官吏。

但在三国时期,情况就复杂多了。朝廷不再发俸禄,也就谈不上品秩的问题,至于权力,州牧无疑最大,但太守和刺史谁更厉害,就看各人的本事了。

在此,就以职权、品秩两方面来看一下,这几个官位的来源、大小吧。

01

太守

秦汉时期,实行郡县制,一郡的行政长官,称作郡守。

郡守,开始设置于战国时期。战国时各国在边境地区设郡,派官员驻扎,防守外敌入侵,官名为“守”。该官职本来是武职,以后逐步演变为地方行政长官。

秦始皇统一后,废除分封制,设置郡县,实行郡县制。每郡设守、丞、尉各一人。郡守是习惯的称呼,负责治民,为一郡之长官,郡丞为辅佐,郡尉负责军事及地方治安等。

郡守负责民政,郡丞辅佐,郡尉负责军事,职责十分清楚。

汉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年),改郡守为太守。之后,习惯上多以太守称呼郡守,也称郡太守。

无论郡守还是太守,都是标准的品秩二千石,这个基本是不变的俸禄,也算是高级官员。

02

刺史

郡守是一郡之长官,权力很大,就像土皇帝一样。为了坚强对郡守的监督监察,秦朝廷由御史大夫负责,在每郡设置监御史一名,负责监督郡守的行政,地位与郡守、郡尉并称。

汉朝初期,汉文帝认为御史大多失职,就命令丞相另外派人员出刺各地,负责监督监察,但不经常设置。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废除各郡监察御史,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部设置刺史一人,后统称刺史。刺史负责监察所在州部郡国官员的行为。

刺史没有固定治所,其地位在郡国之上,这和监御史地位与郡守、郡尉并称的情况不同。也不受丞相制约,直接隶属中央的御史中丞和御史大夫。

《汉书》·《武帝纪》记载:

"初置刺史部十三州。"分别是冀州、青州、兖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益州、凉州、幽州、并州、交州、司州。刺史往往很有政治前途,"居部九岁,举为守相"。

刺史权限很大,但俸禄很低,只有六百石。

之所以俸禄这么低,就是为了刺激他们加强监察,取得业绩以便提升待遇。

刺史一般做完九年,就可以被推举为郡守、国相,就是二千石的官员。

这就是说,刺史混九年,才可以出任郡守,那么刺史的职级就比郡守差很多了。

刺史的名称也是几度变更,汉成帝绥和元年(前8年),“罢部刺史,更置州牧”,俸禄也由六百石提高到二千石。

汉哀帝建平二年(前5年),“罢州牧,复刺史”。但不清楚俸禄是多少,一般认为可能是相应降低了。

汉哀帝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刺史复为州牧。

刺史名称的变更,不仅仅是俸禄的变化,更多是刺史职权在发生变化。

西汉中后期,虽然刺史主要职责还是监察,但在执行公务时,也会有一些超出监察之外的事。比如:镇压诸侯谋反;镇压民众反抗;安置流民;处理少数民族事务;参与中央决策等等。

由此看来,在西汉时期,刺史与州牧不仅是名称的不同,其俸禄也是不同,但权限基本一样,其本质并没有改变,主要还是以监察为主,但有不断浸蚀郡守权力的现象。这也看出刺史一职有逐步由监察官向地方行政官转化的趋势。

03

州牧

王莽称帝后,将刺史改为州牧,而且赋予的职权进一步扩大,州牧由监察官正式变为了地方军政长官,地方监察职权为牧副监所行使。

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八年(42年),依照旧制又把州牧更改为刺史,但只设置十二人,每州一人,余一州京畿驻地为司州,设司隶校尉负责其职责。

同时改变刺史没有固定治所为各有驻地,奏事可以派遣计吏代行,不复自往。由此可见,刺史就是光杆司令,除了侍奉自己的杂役人员,没有在编的官员协助,就是奏事也需要计吏代办。计吏是州郡掌管薄籍并负责上报的官员,是郡守所辖的属官。

东汉刺史权力逐步扩大,诏书常云:“刺史,二千石。”也常有派遣刺史领兵作战之事。郡守、县令对刺史颇为忌惮,甚至有因为惧怕刺史解印弃官之事。

但这也是因为贪赃枉法,廉洁自守的话,怕他个球啊。遇到不讲理的刺史,那就另说。

之所以反复强调刺史权力如何之大,是因为以前郡守一直是地方第一大佬,接受监察是必然的,但刺史毕竟品秩在郡守之下,差的不少。现在,刺史俸禄跟郡守相当,而且还监督郡守,看似刺史比郡守更厉害了。

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刘焉上奏说“四方多事,原因是刺史权力太轻”,建议将部分资深刺史改为州牧。

从此,刺史已经是一州军政长吏,就成了太守的上级,州郡两级行政制度随之形成。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资深刺史改为州牧,但资历较轻的刺史依然是刺史,权力也没有相应的提升,还是遵循以往旧制。

这就比较复杂啦,好在随后汉家朝廷彻底乱了套,既不发俸禄,也不必按照旧制汇报工作,各自为政了。谁大谁小,就看各人的本事啦。

到了魏、晋时期,刺史又有了领兵刺史和单车刺史之别。就是带不带兵的区别,这个差别就更大了,跟资深刺史为州牧是一脉相承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