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待错别字泛滥?

前几日,去古都洛阳一个新开发的景区洛邑古城玩,里面建设的不错,依托文峰塔修建的一期工程,一开园就迎来大量游客。 作为一个文化类景区,所依托的文峰塔里供有文曲星和奎星,更显得文化味浓厚。然而,就在景区对文峰塔的简介中,引用了一首小学时学的古诗,竟然给错了一个字(如图)。 另一图是孩子老师传的,让孩子跟着学的,里面也是有错别字。 除了古诗词,我们小区楼下一家卖浆面条的,以前的招牌是手写的―马家浆坊,老旧了,换了喷绘―马家桨访,四个字错了俩。 不一而举,现在各领域的错别字让人们见怪不怪了,是我们知识不如以前了还是怎么了?

连故宫博物馆都能写错,这很稀奇吗?
错别字泛滥早已经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小道小饭馆地摊货等的标语,大道国家级别的文化机构,频频出现的错别字问题早已让人们见怪不怪了!
我初中的语文课文都见到过错别字,更别说其他的一些书籍了!


我想,这不是教育下一代的根本吗?国之根基啊!怎么可以这样。想想也挺气愤,但不过后来随之越来越多的更正,语文作文题目的设定都代表了国家已经从很大一方面认识到了问题。
虽然还是生气,但我想也应该正视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吧,说严重也严重,说他不严重也不严重。
为什么严重呢?首先一个国家的文字我觉得就象征着他的文化根基,就是他文化传承的根本,延续的命脉。中国的文字以其生命力之顽强著名,起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意义更是不可预计。如果我们连文字的最基本的识别都做不到,那么是不是说我们已经在某种意义上轻视甚至是否定了我们的文明土壤和种族的特征。
难道不可怕不严重吗?文字是应当作为我们国家的精神内核被敬仰的!作为世界上充满最大魅力的一种符号,难道不值得我们自豪吗?可是我们是怎么做的。


其次呢说这个问题也不是太严重,或者说没有那么紧迫。
数字化时代之下,互联网成为了当今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他的意义在今天来讲简直和阳光雨露划上等号。而且也正是因为我们习惯了敲击键盘和碎片化的功利化的娱乐化的阅读,才导致我们和文字关系上的疏远。也在我们内心深处削弱了文字本身的严谨的认识,其地位的下降也就不言而喻。


可同样是因为他,我们也能利用之克服现今存在的弱点。输入法的智能化在更加的健全,人工智能也走的越来越远。电子识别在今后也一定能演化而生,大数据时代之下,这些都是可以被科技所化解的。这是目前来说可预见的最好的归宿。
我们无法更正快节奏下人们普遍不能安心的状态,但是我们可以改善科技环境来避免危机的扩散。
而且,我们已经看到类似汉字英雄之类的节目越来越受到关注,在浮躁的心情之下也带给我们一丝欣慰,同时也正在缓解着我们对于文化源头的焦虑!
相信我们华夏民族的文明是经受住了漫长的时间的考验的,相信我们心里还是怀着对那古老的遗物的敬畏的。
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改变世界,但前提是要从改变自己做起!
让改变发生,也期望我们的梦想能够蔚然成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6-29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相同音的字,也有许多通用的字像不同音节,但是却是同一个字。而现在的年轻人基本上都是用语音输入法打字,在与别人聊天的过程中出现的错别字,也不会说特别的去强调。因为大家主要是让别人明白那个意思,别人一般都看得懂那个意思就行了。所以造成了现在错别字泛滥。 在大学毕业之后大家对文字的用法都已经不在深究,大家只是在平时的用语过程中把它表达出来了就行,也不会有人在意说啊,你说话说错了一个字或者你打东西打错了一个字。像在读书的时候就对文字的用法特别讲究,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取得分数。

出了学校进入社会没过两年就全部还给老师了,再加上中华文化本来就有渊源流长上下五千年之久。我们要想把每个字都用到对的地方,基本上很少有人可以做到,我可以说就连中国的文字研究专家都不可能完完全全的做到。而大家平时讲话聊天发微博晒朋友圈,也没有必要说把文字看的那么严谨。所以现在错别字泛滥也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毕竟也没有法律规定,每个人都不可以写错别字,写了错别字就触犯了法律。文字只是一种文化,一种交流的形式。如果大家不是专门从事那些文字类的工作,就没有必要做到一个字不错那么的严谨。小编是觉得生活嘛!还是随意点好。如果说每个人都对文字特别严谨,那大家发一个朋友圈,发一个说说,发一个微博都要去查一下字典,哎这个字用的对不对,这个字是不是错别字。那多费事儿,估计都没有什么人去经常晒朋友圈,发微博儿更新自己的说说了,这样会造成人们害怕使用文字,反而适得其反。

第2个回答  2017-06-29

       个人拙见,错别字泛滥这个问题,如果再不加以重视,真的是能够影响每代国民甚至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可能你也像我一样,经常在路标,饭馆,公共告示上看到各种各样的错别字,你是什么态度呢?有人发现了错别字可能会一笑了之,有人会气愤,还有人能够行动起来,力所能及的去改纠正。如果换做是你呢?有的错别字可能事关无大,甚至成为笑料,但有的错别字就能造成许多困扰或者不便之处。我想就我见到过的几类错别字,谈谈它可能带给我们的影响。

    日常生活类。日常生活中,错别字出现率最高的地方有这些,路边的路标上,饭店里面的菜谱上,门面的招牌上,以及各种公共区域的告示上。举几个例子,菜谱上我见过有把“馄饨”写成“混沌”的,门面招牌上我见过把“烟酒”写成“烟洒”的,仅凭一眼都不太容易注意到。每天有无数人接触到这些公共标识,有人能够发现并予以提醒,但是大部分都会选择一笑了之,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错别字会以更快更广的速度和空间蔓延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日常生活,将会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错别字,这样的社会是不严谨的,不方便的,和我们的生活质量是不相匹配的。

    文学教育类。其实所有错别字类型中,出现在教育文案里,是最不能让人原谅的。怎么讲,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错别字,他就会以为这是正确的用法,并把它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影响周围的人,这种错误是非常严重的。会给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并在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中造成阻碍。就我而言,在我的学习生活中就遇到过,我在背诵四级英语词汇时,就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运用了错误的写法,以至于后来发现这个词汇是错的,都难以改正。所以,关于文案类文字的使用要严谨对待。

        最后要说说我们自己,如何对待错别字泛滥的这个社会问题,我们真的不能再像从前一样,看到错别字一笑了之,而是要力所能及的去想办法加以纠正,只需要你用改的张开嘴指出来,假如在饭店,你需要向店主提醒,并提出希望他纠正的希望,假如在你遇到的文案里,你需要致电出版商,提出错别字。只要从现在开始,你敢于纠正,错别字泛滥的情况一定能得到改善。

第3个回答  2017-06-29

        随着现在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普及,写字的机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越来越少了,提笔忘字的现象越来越严重,错别字泛滥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了。语言文字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如果有一天大街上,书本上都是错别字的话,那么这个国家的基础教育水平落后到了怎样的程度。

        错别字泛滥的现象首先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对汉字的不重视。中国的文字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从最早刻在兽骨上的甲骨文,到后来出现在青铜器上的金文,直到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实行车同轨书同文。汉字经历了几千年才有了今天的样子。汉字是中华民族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容不得任何人去亵渎。

        错别字常见于大街上的各种招牌之上,有什么“菜普”“闲人匆进”“您以进入……”“房屋出组”等等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错别字。这些错别字都是显而易见的错误,只要认识字的人一眼就能看得出其中的错误。可奇怪的是为什么在将这些招牌展出之前就没有被发现呢?还是说就算是发现了也无所谓呢?

        没看见错误的几率小之又小,而且现在文化普及已经很好了,不存在那么多文盲了。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很多人对这些错别字抱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可能他们以为只要能让别人看懂意思就行了,至于到底是哪个字,并不是那么重要。这种重意不重字,对错别字无所谓的态度是万万不可取的。

        中国有仓颉造字的说法,相传仓颉受君主之托创造文字,可是在他造出字中有两个字让人们提出了异议,一个是“重”字,另一个是“出”字。前者为“千里”两字的组合,它不应该代表距离远的意思吗?“出”字为两山重叠,这不代表了重的意思吗?仓颉顿时意识到他的失误之处。伟大如造字先祖都要重视的问题,为何到了现代,人们看的越来越淡。

        汉字是一种标志,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精神,继承自中华先祖的精神,我们所要做的是要将其发扬光大,而不是让其蒙尘。大街上的错别字已经不能容忍,可更有甚者,在课本里竟然也会出现错别字。这还能够起到教育的作用吗?连一个民族的根本都可以不管不顾,这个民族的未来在哪里?

        错别字必须引起全社会全民族的重视,我们要将汉字发扬光大。

第4个回答  2017-06-29
对于这种情况,现在已经十分普遍了,这就不得不让我们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本身汉语就是比较难的一门语言,里面有些生僻难懂的词也是正常,但是我们会发现好多人会把那些很简单的词也写错,甚至不认识。
比如这种,店铺名都能写错,不知道是故意为了引起重视还是真的不认识那个字~

举个栗子,“尴尬”—“ganga”这两个字恐怕很多人都写错吧,甚至不知道读什么,大部分人都没注意到那个偏旁是“尢”而不是“九”,讲真,以前我也犯过这个错误,后来自从我发现自己写错了之后,以后再写那个字就会特别注意,所以就记住了该怎么写。听说,台湾报道,“尴尬”现在也能够读作“jianjie”,额,这不就是秀才不识字,只认半个字吗!?
还有这种:(很容易出现同音字代替,出现错别字)

至于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对很多简单的字也不会写的原因,我觉得大概有以下几个:
① 手机打字,有什么文件基本是电子版,不用手写,为我们减少了很多负担,但是也带来一些弊端,就是好多字不会写了,或者就会写成同音字,比如“窦”,最近看《楚乔传》,窦骁演的燕洵,有一天就突然想起他的名字,想着怎么写,突然发现不会写,就问室友,室友跟我这样写的,但是我怎么看都觉得不对,就用输入法打了一下,果然就是这样写的。还有看弹幕的时候(注意这个字读dàn,不是tan哦,经常跟室友纠正,她们非说我读的是错的!)就会发现好多网友字都是打错的,比如他们说燕洵世子,就会打成烟熏柿子,可能觉得这样比较可爱亲切吧。
② 不注重字的正确性,一般广告词什么的都会采用同音字,不管字的意思,这样很容易让小孩造成误会,很容易将那个字写错。
③  就算很多人注意到错别字,但是都不会去指出错误~


对于这种错别字泛滥的情况,如果你是那一个经常纠正别人的人,就会显得很可笑,本身是一件对的事,结果最后倒成了奇葩了!只能说,做好自己,毕竟汉语是我们的国语,自己都学不好,还怎么教给别人。也要尊重我们的国语,尊重我们的文化,能写对就不要写错。随着经济的发展,文盲是越来越少了,但是并没有让我们整体国民素质提升~也许我们该思考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