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机下雨不能飞吗?为什么呢?

如题所述

当今主力战斗机基本上是全天候多用途战斗机,这个“全天候”指的就是战机在白天、黑夜以及复杂气象条件下都可以执行作战任务。因此,只要客观环境满足飞机起降条件,那么它就可以执行作战任务。同样,像下雨天这种情况,只要符合起降条件,战机就可以进行起降。毕竟在战场上,敌人不可能总在天气好的时候出现,所以进行复杂天气情况下的飞行训练非常有必要。本文就来简单分享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下雨天影响飞行的因素主要有能见度、风速和风向、跑道的积水情况、雷电以及有无冰雹等。飞机起飞需要一定的能见度条件,如果雨势太大,能见度过低,飞行员的视野难免会受到影响,这自然会影响飞行员的操作。但是,如果飞机装备有盲降系统的话,即便是在大雨、大雾天,或者能见度下降到200米的天气,战斗机也可以起飞。

大雨往往会伴随着风速和风向的改变。对于战斗机来说,强风是影响起降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一些极端强对流天气情况下(比如台风天气),风速往往会达到惊人的地步,这时候战斗机肯定不能起降。今年8月初登陆我国的台风“利奇马”,其中心最大风力达到了52米/秒,这时候战斗机也只能躲进机库。对于战斗机来说,影响最大的还是侧风,因为侧风会导致飞机起降姿态发生改变,而这极易发生飞行事故。因此在下雨天,风速是起降条件的重要判断标准。

降雨还会带来跑道积水的问题,甚至可能还会夹杂着雷电和冰雹。跑道积水过多,会导致战斗机与跑道地面的摩擦系数降低,战斗机容易打滑。而雷电对战斗机的威胁更大,它可以直接破坏战斗机的外部结构,导致战机外形破损,从而影响飞行安全。此外,战斗机上电子设备众多,雷电一旦击中战机,很容易导致电子设备损坏,这轻则影响战机电子设备的功能,重则可能导致战机电子设备失灵,造成机毁人亡的惨剧。虽然现代战机都装有避雷设备,但是正所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为了以防万一,出现雷电天气时战机轻易不会进行起降。冰雹的威胁更直接,它可以直接砸毁飞机的外部结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战机同样无法进行起降。

战机发动机一般处于高速运行状态,内部温度很高。降雨不是很大时,进入发动机的雨水量有限,在发动机内部会很快被汽化。现代发动机在设计时都考虑了雨水问题,发动机上都安装了导流槽等装置进行排水,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发动机的正常使用。但是,如果雨量非常大,那发动机就顶不住了,这就会出现发动机熄火甚至损坏的情况。特别是单发战斗机,一旦发动机停车,其后果不堪设想。总的来说,如果降雨量不大而且没有伴随其他恶劣天气的话,战机起降并没有太大问题。在雨天只要符合起降条件,一样可以起飞,执行作战任务。目前世界上各国的主力战斗机基本都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下点雨并不会对飞行产生太大影响。不过,像雷雨、暴雨以及台风这种强对流天气,战机还是会受到影响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4

一旦发生战争,不要说是下雨,就是下刀子,战斗机也要升空作战,打仗不是请客吃饭,不是享受假期,打仗是要死人的,打仗是要拼尽全力争胜的,比起下雨天升空作战那点风险,战败的风险是更加难以承受的。

图为踏浪起降的米格-29战斗机。

战争是残酷的,如果想要绝对安全的打仗,那是不可能的,哪有打仗不死人的道理。如果说战斗机可以下雨天不升空作战,那是不是步兵可以在敌人有重机枪时不冲锋呢?反正冲锋的危险更大;如果战斗机可以下雨天不升空作战,那是不是在青藏高原4500米海拔的班公湖周围,就不需要部署兵力了?反正也可能会冻死。如果战斗机可以下雨天不升空作战,是不是海军也不能在风浪太大时不出击呢?如果战斗机可以下雨天不升空作战,那是不是我们应该祈祷敌人在晴天进攻呢?

图为雨中起飞的F-22A战斗机。

海湾战争中,美国发动的空袭阶段持续了38天,在38天里,美军出动了上万架次的飞机进攻作战,难道美军在攻击之前,还得先看看是不是38天的晴天?美军在空袭南联盟时,连续打击了99天,这99天在东欧地中海沿岸,可是经常下雨的,美军不也照炸不误吗?所以说,从来不会有人考虑雨天不起飞战斗机,除非是一群“老爷兵”。

图为雨中起飞的歼-11B战斗机。

当年汶川地震的时候,我军无法在低空进行空降,空降兵在5000米高空跳伞落地,这不但是危险的,更是违反军事条令的,但是为了人民的安全,为了国家的安危,战士们可曾有过一丝犹豫吗?今年武汉疫情时,解放军大型运输机列队武汉天河机场,卸下了急需的救灾物资,是不是我们可以因为有感染疫情的风险,就不去派遣运输机进入了呢?枪林弹雨都要挺胸冲锋,还能因为下几个雨就让空军退缩了?

图为雨中挂弹准备作战的歼-11战斗机。

在苏联海军编制中,有一个集群叫做侦察-突击群,这个舰艇集群以现代级驱逐舰和无畏级驱逐舰为骨干,和平时期负责跟踪美军航母编队,战时就近开火,以凶猛的4管130毫米舰炮压制敌人舰队,然后把敌人的防卫报告给后方的苏军导弹-突击群,并且引导导弹攻击,在苏联的解读中,侦察-突击群的第一要务就是:坚持足够长的时间不被击沉。反正肯定是要被击沉的,因为在视距内和美军航母编队作战,只是抵抗时间长短的事情,只是要在这点时间里完成对美军编队方位的报告,以及对己方导弹的引导。就为这个,苏联要搭上那么多驱逐舰、那么多海军官兵的性命,几乎100%要送死,苏军也依然毫无怨言地执行任务,试问如果下雨战斗机不能起飞,是不是苏联海军也应该先考虑军舰的浮尘了呢?

图为进行浸水试验的涡扇发动机。

说了这么多原则问题,我们就知道战斗机是必须要适应“全天候”作战这个要求的了。我们再来看看现在用哪些技术可以满足战斗机全天候作战。首先,下雨天一大危险就是可视度低,飞行员无法依靠目力和地面标志物来判断方位和方向,也无法精准的判断自己的飞行姿态和速度,这就需要用到现代化的导航技术。这是全天候作战的第一要务。当年,德国在二战中对英国首都伦敦发动了大轰炸,其中大部分飞机是在伦敦附近投弹,而没有进入伦敦市区,这就是导航不够精准导致的结果。

解决导航问题,现在并不困难。首先,中美俄英法等大国,都可以利用卫星进行精准导航,卫星导航的精度极高、速度极快,比如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就可以实现“秒级”反应,在几秒时间里,就可以更新出飞机的全新方位,笔者也曾经试过在飞机上开启卫星导航,在飞行模式没有互联网的情况下,仅仅依靠手机里的卫星导航软件,就能精准测得飞机的航向、方位、速度,每秒更新一次位置,笔者甚至凭此可以判断飞机下面的山是哪座山、湖是哪个湖、城是哪个城,一点误差都没有。

图为雨中起降的阵风M战斗机。

其次,可以依靠地面雷达的导航。这个限于国土防空作战,在地上遍布己方雷达、指挥设施的情况下,确实可以依靠地面雷达的指挥来确定自己的航线,就算是自己不知道,也可以询问,要方便很多。这在过去没有卫星导航的时候是常用的手段。那如果是在敌人境内怎么做呢?那就要用到预警机了,预警机可以提供精确的位置和航线,甚至会告诉你什么时候开启雷达,什么时候关闭雷达以保持静默。

其次要解决的就是探测问题。在下雨天,雷达的波束也会受到影响,尤其是雷电天气,还会形成电磁干扰,影响战斗机的雷达探测能力。这在二战时期是没有的,因为二战时期的飞机也很少有雷达的,现在的解决办法一是不断增加雷达的功率,提高雷达信号的强度,再一个就是提高雷达的增益效果,降低噪音、杂波的干扰,还有就是使用多种探测手段结合,比如光电雷达的帮助,来确定敌机的方位。

第2个回答  2020-11-25
不可以,因为下雨天在天空中飞很不安全,首先一个是视线问题,有很大的影响。
第3个回答  2020-12-02
能飞,必然能飞,但是如果无特殊情况,一般就不飞了,因为下雨跑道滑起降肯定没有干的时候安全,但是发动机不怕进水(参考向心力公式)因为它的风扇转得快,而有效的向心力克服不了这个速度(参考牛二)水就被甩到外涵道了,就算有一部分飞进了核心机,也不用担心,核心机的工作温度足以使其瞬间汽化,不会熄火,所以说下雨算啥?!只要不下炸弹都敢飞,只要技术过硬,肯定不出事儿。
第4个回答  2020-11-29
战斗机下雨不能飞。因为不可控因素太多了,下雨了,那个风力,实现自己可见度都和晴天的时候不一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