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1.平常的话

2.现代汉语的标准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型的现代白话文作为语法规范。

3.普通话 是以北方话(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标准汉语。 普通话作为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外国人学习中文的首选语言。 截至2015年,中国70%人口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尚有约4亿人只局限于听懂的单向交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实施方案》计划“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体为全国普通话普及率平均达到80%以上。 

4.清末已出现“普通话”一词,清廷1909年规定北京官话为“国语”,民国时期多次制定国语读音,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规定国家通用语言为普通话 。国语的前身是明清官话,更早之前则称为雅言。普通话可看作官话方言的次方言。所以现代人读唐诗宋词元曲基本都能押韵),从《唐韵》到宋代《广韵》和明代初期的《洪武正韵》是继承。

5.沿革:1909年清政府将北京官话命名为国语;民国时多次制定标准,1918年北洋政府公布了第一套国家认可的国音注音字母,1923年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五次会议决定基于现代中国北方官话的白话文语法和北京话语音制定语音,1932年经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国音常用字汇》后,确定国语标准;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以北京市、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为普通话标准音的主要采集地,制定标准后于1955年向全国推广。  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6-10
普通话知识问答

1、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是我国的通用语言,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用法规范。

2、为什么要推广普通话?

推广普通话有利于促进人际交流、商品交流和建立统—的市场;有利于增进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贯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箱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3、推广普通话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扫除文盲条例》、《幼儿园管理条例》、《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等都提出要推广、使用查通话。更重要的是,2004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并于Z001年1月l日起施行。这部法律是我国第一部有关语言文字的专门法律,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并对国家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和公共服务行业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出了明确规定。

4、推广普通话的方针是什么?

“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5、新世纪推广普通话的工作目标是什么?

到2010年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普及,交际中的方言隔阂基本消除,受过中等或中等以上教育的公民具备曾通话的应用能力,并在必要的场合自觉地使用普通话。到本世纪中叶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交际中没有方官隔阂。其中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工作的目标是:到2005年,教师和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基本达到规定的要求。

6、推广普通话的基本措施是什么?

推广曾通话工作以目标管理、量化评估、普通话水平测试和开展以推广普谓话宜传周为中心的宣传教育为基本措施。

7、全国推普周活动的主题、时间?

1、第三届的时间为2000年9月10日—16日,主题为“推广普通话迈向新世纪”

2、第四届活动的主题是“宣传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大力推广普通话,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 2001年9月9日至15日.

3、第五届主题是“宣传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大力推广普通话,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时间为2002年9月15日至21日。

4、第六届时间:2003年9月14日至20日

主题:“大力推广普通话,齐心协力奔小康”

5、第七届时间:2004年9月12日至18日

主题:“普通话——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

6、第八届时间:2005年9月11日至17日

主题:“实现顺畅交流,构建和谐社会。”

8、为什么要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

掌握并使用一定水平的普通话是杜会各行各业人员,特别是教师、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演员等专业人员必备的职业素底,因此,有必要在一定范围内对某些岗位的人先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并逐步实行普通话等级证书制度,做到持证上岗。

9、普通话水平的等级标准是什么?

普通话水平的等级标准划为三级六等,级和等实行量化评分,满分为100分,其中一级甲等为97分以上,一级乙等为92分以上97分以下,二级甲等为87分至92分之间,二级乙等为80分至87分之间,三级甲等为70分至80分之间,三级乙等为60分至70分之间。

10、教师的普通话达标要求是什么?

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普通话水平不低于二级,其中语文教师、现代汉语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师不低于二级甲等,普通话语音教师不低于一级。

11、师范类专业及其他与口语表达密切相关专业的毕业生的普通话达标要求是什么?

他们的普通话水平应不低于二级,各级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普通话达不到合格标准者应缓发毕业证书。

12、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达标要求是什么?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达标水平应不低于三级甲等。

13、省级及其以上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普通话达标要求是什么?

他们的普通话水平应不低于一级甲等。

14、影视话剧表演及其播音、配音等专业的教师、学业的普通话达标要求是什么?

他们的普通话水平应不低于一级乙等。

15、在少数方言复杂的地区,特别是农村的教师及相关毕业生的普通话水平达标要求是否相应放宽?

是的,他们的普通话水平可暂时放宽到不低于三级甲等。

16、其他社会行业人员是否也可以申请接受普通话水平测试?

可以,我们鼓励公共服务行业以普通话为工作用语的岗位人员及其他社会各界人士自愿接受普通话水平测试,其达标要求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要求执行。

17、应接受测试的教师、公务员及相关类专业的毕业生的年龄现实是什么?

国家规定:凡1954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公务员及相关类专业的毕业生均应接受普通话水平测试。

18、受测试人员再次接受测试的时间间隔是多长?

不少于三个月。

19、《普通话等级证书》的管理规则有哪些?

《普通话等级证书》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部门统—印制,由省语委办公室分别编号并颁发,全国通用,有效期5年,有效期满后,需经再测试后认定其普通话等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12-22

普通话是现代标准汉语的另一个称呼,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

普通话作为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外国人学习中文的首选语言。 截至2015年,中国70%人口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尚有约4亿人只局限于听懂的单向交流。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实施方案》计划“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体为全国普通话普及率平均达到80%以上。

扩展资料:

朱文熊提出"普通话"这一说法后,并没有得到广泛的使用,当时人们称各省普遍通用之话为"蓝青官话","蓝青"本意为颜色混杂、不纯粹,"蓝青官话"是指夹杂了各地方言的北京话。

因为这种话多是在官场使用,所以称为"官话"。后来,大家都开始说这种人人都明白的话了,使用这种话已经不再仅限于"官"了,

民国初年就出现了"国语"一词,"国语"代替了"官话"。较之"官话","国语"有了"民"的味道。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进行文字改革时,语言专家对"普通话"这一词的使用进行过严肃的科学论证,称"官话"显然是不可以的;称"国语"也是不妥的。

因为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用汉语,还不能称普遍通用的汉民族共同语为"国语"。直接使用"普遍通行的汉语"又嫌音节过长,于是才采用了节缩的方式,称之为"普通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普通话

第3个回答  2010-08-09
普通话是蛮狄语言,准确的说是满清官话,是清朝使用的官方语言,这一点学过历史或语言学的人都知道的。宋代以后基本就没有什么所谓的汉语了,历经元、清几个朝代统治,中国语音系统基本都朝蛮狄化发展,尤其长江以北最为严重越往北语音蛮狄化越厉害。在辛亥革命成功时将普通话定为国语就是基于广泛的北方地区都使用类似的语音系统而易于推广。新中国成立以后也是经过类似的考虑采纳北方话为国语,也就是今天的普通话。

总结:普通话绝对不是汉语,当然汉语也早已经不存在了,能够从中找到一些痕迹的,或许在粤语、闽南语、客语、日语、韩语当中可以觅得一些踪迹。
第4个回答  2019-09-21
普通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认定的现代标准汉语。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可实际上普通话语音采集地是在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金沟屯镇。普通话与汉族人口占比最高的官话方言区最为类似,“普通话”中的“普通”二字有“普遍”和“共通”的含义。
词语释义:
普通话这个词早在清末就出现了。1902年学者吴汝纶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议中国应该推行国语教育来统一语言。在谈话中就曾提到“普通话”这一名称。1904年,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留学日本时,曾与留日学生组织了一个“演说联系会”,拟定了一份简章,在这份简章中就出现了“普通话”的名称。1906年,研究切音字的学者朱文熊在《 江苏新字母》一书中把汉语分为“国文”( 文言文)、“普通话”和“ 俗语”( 方言),他不仅提出了“普通话”的名称,而且明确地给“普通话”下了定义:“各省通行之话。”后来瞿秋白等也曾提出“普通话”的说法,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瞿秋白在《鬼门关以外的战争》一文中提出,“ 文学革命的任务,决不止于创造出一些新式的诗歌小说和戏剧,它应当替中国建立现代的普通话的文腔。”“现代普通话的新中国文,应当是习惯上中国各地方共同使用的,现代‘人话’的,多音节的,有结尾的……”并与茅盾就普通话的实际所指展开争论。经“五四”以来的白话文运动、 大众语运动和国语运动,北京语音的地位得到确立并巩固下来。1949年新成立的北京中央政府确定现代标准汉语由国语改称普通话。
来源:
现代汉语标准语,孕育于中原的 中原官话(所以现代人读 唐诗宋词元曲一般都能押韵),从《 唐韵》到宋代《 广韵》是继承,定于元明,是“官话”体系。明初定都南京,南京官话被推崇,以 南京官话为官方语言, 金陵雅音(以《 洪武正韵》为规范)以古中原 雅言正统嫡传的身份被确立为中国汉语的标准音。 朱棣夺取建文帝的帝位,迁都北平(改为京师,称北京),以南京人为主、从全国各地迁徙数十万贵族、富户、民众。以 南京官话为主要基础影响元大都语音,经历明朝整个时代的过程,北京官话(异于北京胡同音)初步形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