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哪个朝代把成都定为首都的

如题所述

在成都定都的朝代有蜀汉、成汉、前蜀、后蜀、大西。

1、蜀汉

蜀汉(221年5月15日 —263年),三国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亦称“刘蜀”、“季汉”。

蜀汉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汉中,东抵巫峡,南包云、贵,西达缅甸东部。占有今云南全省,四川、贵州二省的大部,陕西,甘肃南部、广西西北部及缅甸东北部、越南西北部。263年为魏所灭。共历二帝,四十三年。

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之间的斗争不断,使得朝政日益腐败,而后爆发了黄巾起义,刘备在镇压农民起义的战斗中因战功步入仕途。

但不久,何进、董卓先后败亡,天下局势逐渐转变成诸侯混战,刘备在混战中辗转奔波,于赤壁之战后收复荆州各地,而后进取西川、攻下汉中,最终建立蜀汉政权。

蜀汉鼎盛时期占据荆州、益州,在经过关羽失荆州、刘备夷陵之战后国力受损,后又经诸葛亮治蜀国力恢复,又迫使南中地区屈服,从中获取了大量的物资、人口、装备以及矿产等天然资源,国力再度强盛。军事上蜀汉也常常占据主动,但后期逐渐走向衰落,最终被掌控曹魏的司马家族所灭。

2、成汉

成汉(304——349)是十六国之一。

西晋末年,天灾人祸横行,益州蜀郡的巴氐族领袖李特率领难民起兵反晋。297年,李特率领关中流民团南下汉中。

302年,自称为使持节、大都督、镇北大将军。第二年定年号建初,率军攻打成都,益州刺史罗尚拒守,李特败亡。其弟李流继续统领流民作战,次年病死。

之后李特之子李雄成为首领,于304年攻下成都,称成都王,306年称帝,国号成,史称成汉。

334年,李雄病死,遗命其兄之子李班继位,数月后李雄之子李期杀李班自立。338年,李骧之子李寿又杀了李期自立为帝。李寿生活奢侈荒淫,人民受到严酷的徭役压迫。李寿死后,其子李势继位,大肆杀伐,国势更加衰弱。

347年,东晋的执政桓温率兵攻打成汉,李势投降,成汉的残余势力在2年后也被东晋彻底消灭。

3、前蜀

前蜀(907年—925年),五代十国政权之一,由王建所建,定都于成都(今四川成都)。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历二主,共十八年。

前蜀盛时疆域大致在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历二帝,共十八年。前蜀建立后,少有大规模战争,社会生产基本上能正常进行,但王建统治时赋税很繁重。

王衍继位后奢侈荒淫,营建宫殿,巡游诸郡,耗费大量财力,加重人民的负担。太后、太妃卖官鬻爵,臣僚也贿赂成风,政治十分腐败。

公元925年,后唐庄宗李存勖发兵攻打前蜀,王衍投降,前蜀覆灭。

4、后蜀

后蜀(934年—965年),又称孟蜀,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中十国之一,孟知祥所建,定都成都(今四川省成都)。

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其疆域较前蜀而言要小,其中后蜀的疆域东线和北线最为显著。东由襄阳退至重庆一带,北也由甘陕退到广元。

同光三年(公元925年)后唐举兵灭前蜀,后唐朝廷即后又发生兵变,后唐庄宗李存勖于事变中身亡,平蜀主将郭崇韬亦因此事变身亡。

西川节度使副大使孟知祥(874年—934年)随窃取蜀中兵权,平定叛将李绍琛,整顿吏治,成都始安,随即断决与后唐朝廷的行政关系,效仿前蜀开国皇帝王建割据一隅。

中原大乱结束之后,新即位的后唐明帝李嗣源授他为西川节度使,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又封孟知祥为蜀王,次年孟知祥在成都建都称帝,年号明德,国号蜀,史称后蜀。孟知祥之子孟昶颇能励精图治,境内很少发生战争,是五代时期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地区,后蜀维持近三十年。

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十一月宋太祖发兵攻伐后蜀,次年一月孟昶向宋朝投降,同年去世。乾德四年(966)年,北宋将当地所有反抗全部镇压下去。

5、大西

大西是明末张献忠创立的割据政权。明崇祯八年(1635年)张献忠于凤阳首称“古元真龙皇帝”。崇祯十五年(1642年),张献忠相继于舒城、六安两度草创政权,建号“天命”。

天命二年(1643年),张献忠据黄州称“西王”。同年,张献忠于武昌创建“大西国”,称“大西王”。大西天命三年(1644年),张献忠于四川成都称帝,国号仍为“大西”,并改元“大顺”。

大西国全盛时辖今四川和重庆大部地区。大西大顺二年(1646年),张献忠率大西军主力于西充凤凰山抗清作战中牺牲,其义子孙可望继任大西军最高领袖,率大西军转兵贵州,进军云南。

大顺三年(1647年),大西军政权以昆明为首府,不再公开使用原有国号。同时,改年号为“兴朝”,采取“联明抗清”的国策,孙可望称“国主”。

兴朝三年(1650年),大西迁首府于贵阳,兴朝四年(1651年),大西改奉明为正朔。南明永历六年(1652年),永历帝朱由榔依附大西军,原大西军成为南明永历政权的核心军事力量。

永历十一年(1657年)孙可望叛变,张献忠另一义子,晋王李定国成为南明军事统帅。永历十六年(1662年)吴三桂率军进入缅甸,向缅甸国王索回永历帝,后在昆明将其勒死,南明灭亡。清康熙元年(1662年)李定国病殁,余众部分降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蜀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前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后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西政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18

1、古蜀国: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前367年)将都城从广都樊乡(华阳)迁往成都,构筑城池。

2、成都国:晋武帝改蜀郡为成都国,不久恢复称呼。

3、大成国:永兴三年(306年),李雄在成都称帝,国号“大成”。至咸康四年(338年)时,李雄侄李寿又改国号为“汉”,史称为“成汉”。永和三年(347年),大成国被东晋所灭。

4、蜀国:后梁开平一年(907年),朱温灭唐,中国历史进入五代时期。王建、孟知祥先后割据川蜀,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和“后蜀”。

5、大西: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张献忠率军攻入成都,自立为帝,国号大西,称成都为西京。

扩展资料

成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蜀文明发祥地, 中国十大古都之一。公元前四世纪,开明王朝九世以“一年成邑,二年成都”,故名成都;先后有7个割据政权在此建都;一直是各朝代的州、郡治所;汉为全国五大都会之一;唐为中国最发达的工商业城市之一,史称“扬一益二”。

北宋是汴京以外的第二大都会,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交子。拥有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等名胜古迹,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都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11-09
  历史上把成都定为首都的有以下朝代:
  1、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双流)迁往成都,构筑城池。
  2、西汉末年,新朝地皇五年(公元24年),公孙述称帝,定成都为“成家”。
  3、东汉末年,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篡汉,次年(公元221年),刘备以汉室宗亲的身份在蜀地蜀都称帝,国号“蜀汉”。
  4、公元304年,李雄在成都建国“大成”,史称“成汉”。
  5、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建立“后梁”政权,中国历史进入五代时期。王建割据“三川”,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
  6、公元934年正月孟知祥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后蜀”。
  7、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张献忠率军攻入成都,自立为帝,国号大西,称成都为西京。
  参考链接:
  成都(四川省会)_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h0VCZenCLYEwOszDeOu-tJdR9aWO_nkllVYTPJdr1QWY_Q07WeBFx6OCX_kxlVHWfQWnOcVMt3CmH50OqRsSyxtcXixcTute_-PfYJqtNFe
第3个回答  2010-03-19
1成家。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西元二五年),公孙述乃自立为帝,国号“成家”,建元龙兴,改益州为司隶校尉,以蜀郡为成都尹,设置三公以下各级职官。又自恃四川地势险要、物产丰饶、户口繁盛,意颇昂扬自得。公孙述素性苛细,迷信讳谶符命之说,好察小事而忽略大体,即位后,贸然废止铜钱,而设官铸铁钱,致使民间货币不通;霸业未成,即立其两子为王,并分封诸子弟分布郡县,一国政事唯任之于公孙氏,拒阻群臣进谏,由此大臣多心生怨望。光武帝以宇内日渐混一,数遣使劝喻归顺,述怒而不从。建武十一年(三五),汉廷乃派兵征讨,被述所拒。次年,复命大司马吴汉举兵来伐,攻破成都,纵兵大掠,尽诛公孙氏,“成家”为东汉所亡。计公孙述割据益州称帝,凡十二年。
2蜀汉。公元221年―263年,刘备在四川(蜀)成都称帝,续汉之大统,国号「汉」。刘备为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其国号“汉”意味着是东汉的延续,又因其占据益州,俗称蜀地,其政权历史上也称“蜀汉”。国土在今四川东部和云南、贵州北部以及陕西汉中一带,怀帝时为魏所灭。
蜀汉(221年--263年)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后主刘禅,共2帝。
3前蜀。五代时十国之一,王建所建,都成都(今属四川)。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历二主,共三十五年。
王建原为唐忠武军将领, 后入为禁军, 光启二年 (886),出为壁州(今四川通江)刺史。大顺二年(891) 攻占成都,据西川。乾宁四年(897),占有东川梓(今四川三台)、渝(今四川重庆)诸州,遂有全蜀之地。天复二年(902)取山南西道(今陕西汉中)。三年,唐封王建为蜀王。后梁开平元年(蜀仍称天复七年,907)王建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前蜀永平五年(915),王建又取秦(今甘肃秦安北)、凤(今陕西凤县东)、成(今甘肃成县)、阶(今甘肃康县)四州,扩境至大散关。天汉元年(917),王建改国号为汉。次年,复号为蜀(见前蜀高祖王建)。
4后蜀。五代时十国之一。孟知祥所建。都成都(今属四川)。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历二主,共四十年。
同光三年(925)后唐灭前蜀,以孟知祥(874~934)为西川节度使。次年正月,孟知祥入成都,整顿吏治,减少苛税,境内渐安。长兴三年(932),知祥杀东川节度使董璋,得东川地。四年,封为蜀王。后唐闵帝应顺元年 (934)知祥称帝,年号明德,国号蜀,史称后蜀。同年,孟知祥死,子孟昶(919~965)继位,仍用明德年号,明德五年(938)改元广政。
契丹灭后晋时,秦(今甘肃秦安北)、成(今甘肃成县)、阶(今甘肃武都东)三州附后蜀。后蜀又攻取凤州(今陕西凤县东),疆士遂与前蜀相同。广政十八年(后周显德二年,955),秦、阶、成、凤四州又为后周攻占。北宋乾德三年(965)发兵攻蜀,孟昶降,后蜀亡。同年,孟昶卒。
第4个回答  2010-03-19
全国性质的朝代是没有建都成都的
地方割据政权和诸侯国有建都成都的,如

周时的蜀国
三国时的蜀汉政权
两晋南北朝时的成汉政权
五代十国时期的前、后蜀
明末清初的大西政权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