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写的“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如题所述

     “此身安处是吾乡。”选自苏轼的词《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这首词是苏轼被卷入乌台诗案而被贬。其好友王定国小妾柔奴对苏轼劝酒“此身安处是吾乡”。苏轼听了后非常感动,便做此诗词。这句话的意思是让我身心安处的时候,就是我的家乡。后来成为了千古名句。


      原词为:“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大致意思是:自己经常羡慕自己的好友王定国,他的容貌姣好就像是上天赐予的一样,身旁有美娇娘相伴。人人都夸赞那歌女声音柔美,如冰泉能驱散夏日的炎热。你从遥远的地方归来,但看起来更加的年轻。你微笑地问我,笑时还带着从岭南来的梅子的清香。要问我在岭南生活的好不好,我觉得身心安静的地方就是我的家乡。这就是全词的大致的意思。后人在经历过人生起落后,也会把他乡错当故乡,总用来看到自己只要身心安静自然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家乡。


      从中我们能够看出苏轼内心的豁达和从容,这也是豪放派诗词的显著特征。虽然乌台诗案后接连被贬,但苏轼不觉得痛苦。他的词中有一种辩证主义色彩,正反的论证认真做事情。我觉得人生就应该如此,不论发生什么都宠辱不惊,笑看人生。如果心里真的很烦闷就读一读苏轼的词,从中你会体会到优美的字词,也能看到隽永的意境,更重要的是你会达观自然的生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苏轼他曾经说过一句“此心安处是吾乡”,而他这一句话的背后却是有着一个十分令人感动的故事。“此心安处是吾乡”出自于苏轼的《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这词的背景是写一个女子在经历过世故变化之后的内心的真言,而苏轼是在听到这句话之后,也是在感怀之间作下了此词。

苏轼他当年因为乌台诗案并且反对王安石的变法而让改革派对苏轼是十分的敌视的,因此苏轼他也是因此被改革派所不容的。后来改革派中人更是从苏轼的文章当中给苏轼去找毛病,认为苏轼这是在蔑视朝廷权威,而这便是给苏轼差点带来了死罪。但是幸好当时朝中有许多人力保苏轼,就是改革派的首领王安石也是认为苏轼不可死,最后苏轼这才逃过了一劫。但是苏轼到底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苏轼是越贬越远,而和苏轼一同被贬的还有苏轼他的朋友王巩。

王巩他被贬谪到西南之时,曾经也是认为前途是无望的,但是他家中却有一个叫做宇文柔奴的歌女,却是义无反顾的和王巩一同前往了西南。也正是因为这个歌女的陪伴王巩这才未曾消沉,后来当他回到汴梁之后,更是容光焕发,就是苏轼见了也是大为惊诧。而这时候王巩就让这个歌女出来给他弹了一首曲子,舒适这时也是很懵逼的。

苏轼他问宇文柔奴,在闽南过的大概是不好的吧。宇文柔奴却是淡淡一笑,说到:“此心安处是吾乡”。而在这两人如此豁达的心情的影响之下,苏轼也是受到了感触,便写下了这一首《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而王巩和与宇文柔奴二人之间的爱情故事,也是因为这首词而广为流传。

第2个回答  2019-08-30
怀念家乡,思念故乡,在经历过许多后把心安之处当成故乡的故事。
第3个回答  2019-08-30
怀念家乡,想念家乡,需要家乡安全感的故事,。
第4个回答  2019-08-30
好像是苏轼不如意的时候,朋友跟他说的。唉,人嘛别想太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