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淮也是曹魏元老级功勋名将,为什么不举兵反抗篡权的司马懿?

如题所述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司马懿这位传奇的人物,从曹操和曹丕时代的韬光养晦,以退为进,最后锋芒毕露,在正始十年(249),一场筹划已久的政变发生了,史称高平陵政变。从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然而,在司马懿高平陵政变篡权时,为什么就没有忠于曹氏的人起兵反抗呢?

司马懿的这次政变,彻底的消除了曹爽领导的曹氏宗室在朝中的势力,曹氏宗室力量日渐薄弱,司马氏得以完全掌握了权力,控制了曹魏朝政,逐步消灭支持曹氏的势力,向篡夺曹魏政权的目标前进,为日后司马炎代魏立晋奠下了根基。司马懿高平陵政变篡权这么容易成功,而且没有人起兵反抗,其实原因很简单。

第一:曹氏掌权者对宗族的过度防范打压。

曹丕篡汉建魏,面对文武英才济济的兄弟子侄们,心理十分怯懦,这可能与争储时对他造成的心理阴影有关。所以他虽因循汉制,封建同姓王侯,但却对他们采取了极其严厉的防范政策,力图阻止末强害本、尾大不掉,危及他摘脉子孙皇位的现象发生。

曹丕及其继承者限制、虐待宗室有很多措施,先是不贤者不王,而且旦封王,立即迫令就国,活动区域不许超过三十里,不许进京,不许和周围其他的封王来往;在国内,一举一动皆受中央派来的辅监管制着。再次就是利用徙封、夺兵等方式对诸王实行精神折磨。最后是不许他们统兵治民。因为曹魏宗族势力过度的被打压,导致司马氏亡魏建晋的时候,都无宗氏起兵反抗。

第二:曹氏过于信赖士族,门阀统治兴起

在曹操时代,曹操喜欢启用寒门弟子,唯才是用,对士族,既利用,也打压、而曹丕父子就逐渐抛弃了这优点,对士族开始大面积启用,信任。甚至在国家的选官政策上,曹丕通过了陈群提出的九品中正制,人才选用上完全向士族倾斜,导致门阀统治兴起,甚至连与曹氏宗亲关系最好的夏后氏,都开始由宗亲向门阀转变。

而且在曹丕父子时代,门阀士族已经开始掌握兵权。比如司马懿和陈群,都位极人臣,还手握重兵。曹丕临死前,还任命司马懿、陈群、曹真为顾命大臣。在门阀士族眼中,曹魏的皇权是可以被替代的,甚至包括司马懿,没有司马家,还会有另一家门阀崛起,联合豪族取代曹氏。司马懿在高平陵政变的时候,除曹爽的死党智囊桓范之类的人,连高柔、蒋济、陈泰这些老臣都帮助他,支持他,可想而知,当时的司马懿影响力多大。

第三:曹氏掌权者后继无人,优先对司马懿投降

在曹魏早期,对于曹氏宗族,以及世代姻亲夏侯氏,可以说人才济济,如曹洪、曹仁、曹纯、夏侯渊、夏侯惇等,都是手握重兵的大将,而在曹丕时代,曹氏掌权者,也出现了曹真、曹休、夏侯尚这样的人才,手握重兵。可是,等到曹休,曹真一死,曹氏第三,就再也没有出现杰出的人才了。

最典型的曹爽兄弟,可以说高平陵政变的时候,有着最佳的机会起兵反抗司马懿,但是却“驽马恋栈豆”,不听桓范话,选择了投降,最后被司马懿定逆不道的罪名,并全部处死、灭三族。军权在握的他们,连皇帝都在手上,却最起码的反抗都没有,自然就没有其他人反抗了。

虽然,后来出现了淮南三叛,但是终究并非主流反抗势力,而且都是外姓起兵,并非曹氏嫡亲,最后还都失败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4

曹氏宗亲,大体来说,至少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曹操的嫡系子孙组成的、血缘关系比较近的亲属,也就是曹魏的宗室。曹操是独子,但曹操的儿子不少,光史传记载的就有二十多个,最小的曹操死的时候才只有三岁,是由曹丕抚养长大的。

另一种,就是曹操的同宗,主要是曹氏和夏侯氏。夏侯氏包括夏侯渊、夏侯惇、夏侯玄、夏侯尚等,曹氏包括曹仁、曹洪、曹休、曹真、曹爽等。这个圈子相对来说,可以算是曹魏的外围宗亲。

曹操时期,在各个主要战区掌握兵权的,都是曹氏、夏侯氏的外围宗亲。比如曹仁在荆州,曹休在合肥,夏侯渊在长安。曹操后期,随着自己的儿子们开始长大,曹操开始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儿子掌握军权。比如安排曹彰率军北征,在曹操生前最后一次出征汉中,即将撤回的时候,征召曹彰到长安前线,就是有意将关中的军权交给曹彰来掌握。

关中对曹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虽然人口远不及关东地区,但在军事上差不多相当于半个曹魏,至少是三分之一,所以史传上说司马懿出镇关中,是“分陕之任”。

但是,曹操没有来得及完成这个安排,就去世了,曹丕继位。因为曹操晚期发生过储位之争,也导致了曹魏阵营内部的分裂。曹操死后,曹彰回去奔丧,又问曹丕“先王玺绶何在”,有意争夺继承权。这两件事都导致曹丕对自己的兄弟失去信任,不愿意给他们过多的实权。

所以,从曹丕开始,随着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一代人逐渐老去,曹丕用来接替他们掌握军权的事曹真、曹休、夏侯尚等人,而没有继续沿着曹操晚期的思路继续走,有自己的兄弟来掌握军权。

而对他自己的亲兄弟们,曹丕不但不给一实权,反而不断打击,乃至相当于将他们软禁起来。为此,曹植在曹丕时期曾多次上书表示反对,希望能够相信自己的亲兄弟们,众建藩辅,夹辅王室,但曹丕始终不为所动。

到魏明帝曹叡时期,情况开始出现了一些变化,司马懿开始由文入武,出镇方面,东抗孙权,西拒诸葛,北灭公孙,都是司马懿领兵完成的。司马懿在军队的势力开始逐步扩大。而且,一些曹操时期的曹魏元老功臣,也就是司马懿原来在曹操时期的丞相府同事们,也都开始独挡方面。

与此同时,明帝继续延续曹丕打压宗室的政策,加强对宗室的控制,但在战区最高长官的人选上,杂用一些曹氏、夏侯氏外围宗亲,比如曹真和曹休,在明帝时期都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还有夏侯玄,曾担任中领军,也就是负责宫廷和皇帝警卫的部队的长官。曹真死后,曹爽也受到了重用。

曹丕临死时,指定了四位辅政大臣,包括曹真、曹休、陈群和司马懿。但到明帝临死时,当初的四位辅政大臣中,只有司马懿尚在人间。明帝对司马懿并不完全信任,也意识到长期打压宗室,带来的结果是大权旁落,王室显得孤掌难鸣,容易出现权臣。

所以,明帝制定的第一套托孤大臣名单中有曹操的儿子燕王曹宇,而没有司马懿。由于长期实际上处于被软禁状态,并不参与实际的政治运作,在朝廷也缺乏有力的支持者,燕王曹宇没有敢接受这个安排。明帝最后仍然安排有外围宗亲曹爽和司马懿共同辅政。

因此,从这个角度说,司马懿在政变中推翻曹爽独揽朝政的时候,曹魏的宗室本身因为长期被软禁,没有什么能力进行有效的反抗。而曹氏、夏侯氏外围宗亲集团中,曹爽就是领袖,惟曹爽马首是瞻。

曹爽政治经验的缺乏导致了全盘失败,之后,本在关中担任征西将军、掌握方面军权的夏侯玄也被司马懿一纸诏书召入朝廷,夏侯氏唯一富于军事经验的夏侯霸仓皇投奔蜀汉,曹氏、夏侯氏的政治势力也因此被司马懿一举消灭。

在这之后,忠于曹魏的一些元老重臣还曾经发动过一些反对司马氏的行动,比如淮南三叛,第一叛的王凌就是司马懿在曹操丞相府的老同事,在司马懿临终前不就,以为司马懿当时已经无力率军出征,试图反叛,拥立曹操的儿子楚王曹彪。结果刚一起兵,司马懿力疾而起,亲赴前线,扑灭了叛乱。

之后,又以楚王曹彪被叛乱利用为借口,将曹魏宗室全部集中到京城洛阳来,以便于监管。这时候,司马氏已经完全掌控了朝廷局势,军权也基本上都由司马氏亲信掌握,曹氏宗室也就彻底失去了反抗能力。

第2个回答  2021-01-24

三国时期,出现了很多名将。那么郭淮肯定是其中之一。郭淮是曹魏的名将,主要出现在三国的后期,郭淮的出身非常不错。郭淮的祖父郭全是东汉大司农,父亲郭缊是东汉的雁门郡太守。总的来说,郭淮可以说是出身名门。

东汉末年的时候,还没有出现科举制。在这时候,能够入朝为官,主要是通过察举制,察举制最早的时候出现在汉武帝时期,一直到东汉末年,仍然使用这种选拔官员的方式。郭淮是出身名门的,在这样的情况下,郭淮通过举孝廉走入仕途。

郭淮此人在历史上的评价褒贬不一,甚至是很多人看不起郭淮。不可否认的是,郭淮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从诸葛亮北伐开始,郭淮都是建功立业的。曹操时期,郭淮被举为孝廉,始任平原府丞。此时的郭淮官职不大。

曹丕为中郎将的时候,郭淮为曹丕门下贼曹,后转为丞相兵曹议令史。此后,郭淮一直在军中任职。从此之后,郭淮就为曹魏建功立业。郭淮立下的战功非常多,在汉中抵挡过刘备,在渭水阻过诸葛亮。更为重要的是,郭淮一直镇守曹魏的西线。

建安二十四年,曹魏大将夏侯渊在定军山之战中被杀,由此整个曹魏举国震惊。这时候的郭淮担任夏侯渊的司马,挺身而出,全力推荐荡寇将军张郃出任全军指挥官。正因如此,曹魏的大军才没有大乱。不可否认的是,张郃接手后,稳住了曹魏的军队。

在关键时刻,刘备想要进攻曹魏,于是郭淮建议张郃摆出阵型。这让刘备的大军一直没有进攻曹魏。曹操援军到达后,听说郭淮的所作所为,深为赞许。正因如此,郭淮之后一直镇守曹魏的西线。郭淮对抗蜀汉,剿匪平胡,关中地区成为他活动的主要区域。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开始实施北伐。第一次北伐期间,在关键的街亭之战中,曹魏大将张郃大败蜀将马谡,这其中的原因就与郭淮有很大的关系。因为郭淮配合默契,张郃才有机会打败马谡。从此之后,郭淮开始为曹真、张郃、司马懿担任副手。

诸葛亮不断地进行北伐,到了之后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其后郭淮担任雍州剌史。这时候的郭淮已经常年镇守曹魏的西线。郭淮镇守曹魏西线的时候,与姜维等人交手多次,互有胜负。郭淮在西北的另一个功绩,就是维护了曹魏对少数民族的统治地位。

郭淮从军的十几年中,对待羌胡很有一套,又打又拉,又剿又抚。这让曹魏的边境得到了安定。经过几十年的经营,郭淮在雍州有着无可争议的雄厚人脉。那么司马懿之所以不敢动郭淮,原因就是司马懿想要保住雍州。假如雍州一乱,那么曹魏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

郭淮在历史上是非常厉害的,那么为何他不出名呢?原因就是人们大部分都是从三国演义中了解三国人物的,可是在三国演义中,郭淮的描写是有限的。三国演义当中很少对郭淮进行描写,其一是因为他主要是辅佐曹丕而三国演义主要讲的是刘备、曹操、孙权这三方霸主之争。

更为重要的是,郭淮的主要功绩都是镇守曹魏的西线。从郭淮抢回妻子这件事来看,郭淮既不属于司马家族,也不属于曹氏家族。换句话说,司马懿之所以没有杀死郭淮,是因为郭淮的中立态度。在外人的眼中,郭淮还是更亲近于司马氏的。

第3个回答  2021-01-20
没必要。司马懿对他很好,他不愿意反抗放弃舒服的生活。
第4个回答  2021-01-18
他当时年纪大了,精力不够,而且他也不想卷入是非之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