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谈话话题要紧凑?

如题所述

如同任何一个行动都有自己的目的一样,人只要开口也会有一定的目的。讲话的目的和意图决定了任何一次谈话都会有中心思想,也就是主题。主题得以明确,才可以解决说话连续性、集中性与条理性的问题。所以,日常的说话不管是简单还是复杂,都应当主题明确、避免啰嗦。

为明确谈话的主旨,就必须明确话题,并且抓住话题,亦即在说话的时候,心里每次都要有个谱儿,弄清楚自己要说什么。要是没有一个准谱儿,说起话来信口开河,杂乱无章,东拉西扯,让人越听越是糊涂了。因此,我们应当给自己立个规矩:没有话题就不乱说,主题不明确就慢开口。

单位召开大会的时候,领导常常都要说上几句。结果不是讲话内容重复雷同,信息毫无价值,浪费所有人的时间,就是离题太远,让人觉得厌烦。这个毛病不光有损领导干部自身的形象,还会引发大家的不满和抱怨。不管什么人,你如果没有重要的话题,或者心里还没个准谱儿,就先不要开口,不要以“出风头”起头,以“出洋相”收场,损人且害己。

很多时候,确实有话题,并非是没有话说,可是有的人却往往不能抓住话题来围绕中心说话。这是心中无数的表现,想到什么说什么,扯到哪儿就算哪儿,随心所欲,漫无目的,前言不搭后语,话题越来越偏。这种谈话,就算嘴不停,也只能算声音的连续,而不能说是语句的连贯,根本没有价值。

比如,有个学生和朋友聊课堂上回答问题。他说:“今天语文课上,老师让我说‘祸起萧墙’这句成语的意思。我原本知道,但当时就是想不起来了。真是怪,太奇怪了!我真的知道,可就是想不出来!咳,看我这个记性,简直太糟糕了!我总是丢三落四,忘这忘那,眼镜、钢笔、笔记本什么的都不知道丢多少回了。一回,我二姨给了我一支美国金笔,特别高级。结果我还没用几天,就不知道给丢到哪儿了,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可惜啊!我二姨对我特别好,我们家对她也特别好。以前,她每一次来北京出差,都会住在我家。如今,她到美国去了。你想知道,她当初怎么去的美国吗?……”

大家看,像这么一拉就是一大串,离题万里。本来一件简单的事情,三言两语就说清楚了,可他居然讲得云山雾罩、没边没际。说话这么没谱儿,还说没个完,谁会忍得了呀!

生活里许多杂乱无章的话就是这么产生的。有的人说起什么事物或是问题,开始或许有个话题或意图,可是一打开话匣子,常常想到了什么就拿起来说,有过什么见闻也都全扯上。让话题变得节外生枝、杂乱无序。

比如一个研究所正在申请一个项目,领导令某位干部去院里有关部门问问审批通过了没有。这个同志了解之后,向领导汇报:“所长,如今办点事,真是太麻烦了!这几天,我为了审批报告的事情去过好几趟,转了院里好多部门,就是不清楚该从哪儿审批,我急得晕头转向,一个劲上火。没想到啊,院里大楼正在装修,各个处室都乱七八糟,找个人真不容易。咱们需要找科技开发部,那是个新部,统共没有几个人,还总是下去办事。谁知道他们天天是在忙公事,还是自己的私事啊?前天,我连着去了两次,全都是‘铁将军守门儿’——没人!直到昨天,我才找着他们办公室的主任。结果一见面才知道,竟然是大刘!我认识那个人,我俩老同学了,大学的时候,我们一个系,他乒乓球打得挺好。以前,我俩全是学校代表队的。这事还不好办么?他也感觉咱们所完全可以办个咨询公司。这也能更好地发挥出所里的优势,面向市场,全面搞活嘛!他还跟我说,别的所已经动起来了,咱们所虽说晚了点,可或许能后来居上。他说会大力支持,以后所里有什么困难,找他帮忙肯定没问题……”

所长实在是忍受不了了:“赶紧说说,报告究竟批了没?”

他这才转到本来的话题上:“咱们的批件呀!大刘说了,要审批一级的新项目,他们还得和院办再研究一下,院办同意了才行。没法子,我跑了趟院办,实在不巧,院办的李主任这几天去出差了,下个礼拜才回来。因此,咱们的事就只好等下礼拜再说了……”

碰见这样说话的,一桩小事也能扯上一堆乱麻。有的人说话为什么总是东拉西扯,正是由于抓不住话题,讲话的主题不明确。只要明确主题,就会有所取舍,知道自己应该说什么,要在哪儿结束,可以避免跑题或是多余的废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