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资料解释方法与技术

如题所述

测井资料解释可分为定量、半定量和定性三种类型。前者主要由计算机来实现,而后者则主要通过人工分析来完成,两者起着相互补充、相互印证的作用。应当承认,先进的计算机解释技术是实现各种复杂地质分析和数值运算的有力手段,也需要指出,单纯的计算机数据处理,并不能完全解决测井解释面临的各种问题。这是因为测井所要解决的地质、工程问题,一般不能仅用单纯的地质-数学模型及相应的解释方程所描述。它既有数值运算,也包含着由多种经验法则组成的非数值运算。大量事实也证明,使用常规的计算机处理方式,只能为测井解释提供分析问题的手段,而不能最终提供综合解题的能力和自动决策的最佳答案。因此,在测井解释中,充分利用各种有用信息(包括地质、录井、测试和岩心分析资料),认真分析各种可能的情况,借助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对提高测井解释的地质效果是十分必要的。下面我们通过对一些地质问题的解决的阐述,说明测井解释的一般方法。

15.6.1 划分钻井地质剖面和识别储集层

测井资料是划分钻井地质剖面的可靠手段,它不仅可以准确确定不同性质岩层的顶底界面,而且可以判别岩性,确定储集层及其储集特性。下面讨论两种主要岩层剖面。

15.6.1.1 碎屑岩剖面

碎屑岩剖面的主要岩类是砂岩(各种粒级)、泥岩和它们的过渡岩类,有时也有砾岩及砂岩与砾岩的过渡岩类。利用目前常规的测井方法,可以较好地解决划分其岩性剖面和确定储集层问题。其中较有效的方法是自然电位、自然伽马和微电极测井,其他测井方法如电阻率和声波等也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通常,泥岩层都具有正的自然电位和较高的自然伽马读数,微电极系曲线读数最低且无幅度差。砂岩层的显示特征正好与此相反。砂岩岩性纯、孔渗性好,有较明显的自然电位负异常,自然伽马低读数以及微电极系曲线的正幅度差等特征,且井径曲线常表现为实测井径值小于钻头直径。据此,也不难将剖面上的砂岩储集层划分出来,并可进一步根据这些曲线特征的明显程度判断其渗透性的好坏。

剖面上的非渗透性致密岩层,如致密砂岩、砾岩等,其自然电位和自然伽马曲线特征与一般砂岩基本相同,但它们有明显高的电阻率值和低的声波时差读数,容易根据微电极系或球形聚焦曲线,再配合径向电阻率曲线和声波时差曲线将它们划分出来。

利用渗透性地层与非渗透性泥页岩和致密层之间的电性差异,可以划分出储层中的非渗透夹层,进而确定储层的有效厚度。岩层界面的划分,通常是用直观性较好的自然电位或自然伽玛曲线和分层能力较强的微电阻率曲线,同时参考径向电阻率曲线和孔隙度测井曲线来实现。如图15-11是碎屑岩剖面上主要岩性在常规测井曲线上的显示特征和用这些曲线划分岩层剖面及确定储集层的实例。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可能遇到与所述规律不相符合的一些特殊情况,如含放射性矿物的高伽马储层,含高矿化度地层水的低电阻率储层,以及由于泥浆滤液矿化度大于地层水矿化度而使储层的自然电位曲线表现为正异常等等,对此需根据有关资料做出具体分析。

15.6.1.2 碳酸盐岩剖面

碳酸盐岩剖面的主要岩类是石灰岩、白云岩,也有泥岩、部分硬石膏以及这些岩类的过渡岩。储集层主要是在致密、巨厚石灰岩或白云岩中的孔(洞)隙和裂缝发育带,因此与砂岩储集层不同之处是,它与周围围岩具有相同的岩性。

划分碳酸盐岩剖面的岩性可用常规的自然伽马、径向电阻率和孔隙度测井(声波、密度和中子)曲线。通常,泥岩层具有高伽马、低电阻率和高时差、低密度及高中子孔隙度等特征;致密的纯石灰岩、纯白云岩,具有低的自然伽马和电阻率值高达数千甚至上万欧姆·米的特征,且在孔隙度测井曲线上有较典型的特征值。如石灰岩:Δt=47.5μs/ft(1 ft=0.3048 m),ρb=2.71g/cm3,ΦN=0;白云岩:Δt=43.5μs/ft,ρb=2.87g/cm3,ΦN=0.04;硬石膏的典型特征是,自然伽马为剖面最低值,电阻率为最高值,且体积密度最大(ρb=2.98g/cm3),很容易加以识别。

碳酸盐岩剖面上的储集层,由于其孔隙或裂缝发育,泥浆滤液的侵入造成电阻率明显降低(低于围岩),成为区分碳酸盐岩储层与非储层的一个重要标志。电阻率降低的数值与裂缝的发育程度有关。通常可低达数百欧姆·米甚至数十欧姆·米。在孔隙度测井曲线上,储集层的显示特征也较明显,即相对于致密层有较高的时差值,较低密度值和较大的中子孔隙度读数。特别是当裂缝较发育时,声波曲线还常显示出较明显的周波跳跃特征。

在实际划分碳酸盐岩剖面上的储集层时,应首先寻找低电阻率地层;其次,利用自然伽马曲线的相对高值排除其中的泥质层。然后,根据径向电阻率曲线的差异和孔隙度测井曲线的显示特征圈定出储集层,并进一步判断其渗透性的好坏。如图15-12是碳酸盐岩剖面上主要岩性及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实例。

15.6.2 确定储集层参数

在前述的测井分析程序中,我们已经介绍了几种主要储集层参数(孔隙度、饱和度和渗透率等)的常规确定方法,这里仅就程序中未能涉及到的一些问题作进一步补充。

图15-11 碎屑岩剖面主要岩性及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实例

图15-12 碳酸盐岩剖面主要岩性及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实例

15.6.2.1 确定孔隙度

在用孔隙度测井资料确定储层孔隙度时,对于高、中、低孔隙度的地层剖面,使用三孔隙度系列,一般都有较强的求解能力。也广泛使用单一的声波测井方法计算孔隙度,因为它的探测深度较深,对井眼条件的敏感性较低,且受岩石中可能存在的重矿物的影响较小。若再用岩心分析数据对声波测井资料求得的孔隙度作进一步刻度,一般都能满足储层评价中定量计算孔隙度的要求。

也需要指出,岩石的声波速度不是仅与孔隙度有关,它还受岩性、压实程度、胶结程度、孔隙结构,以及孔隙流体性质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因此,线性形式的威利时间平均公式常常不足以表达这种复杂的关系。1986年,法国道塔尔石油公司通过声波时差与孔隙度之间关系的研究,提出了“声波地层因素”概念,其表示式为

勘查技术工程学

勘查技术工程学

式中:Fac为声波地层因素;x为岩性指数,与岩性和孔隙结构有关。对于砂岩、石灰岩和白云岩,x的经验值分别为1.6,1.76和2.00。

由于式(15.6-1)与电阻率地层因素-孔隙度关系式十分相似,故有“声波地层因素公式”之称。将其表示成孔隙度的计算形式为

勘查技术工程学

在给出岩石的岩性指数和骨架声波时差之后,可由该式计算孔隙度。它的特点是不需要作声波压实校正,也不需要流体声波时差,因而避免了这两个参数引起的误差。该式不适用于天然气层。

对于天然气储层,特别是疏松的高孔隙砂岩含气层,当声波曲线出现周波跳跃时,将无法用声波曲线计算可靠的孔隙度值。此时可用中子、密度测井由下式近似估算气层孔隙度

勘查技术工程学

式中:φN、φD分别是中子、密度测井计算的孔隙度值(%)。

对于裂缝性储层,提出了一种利用电阻率测井资料计算裂缝孔隙度的方法。由于这类储层的总孔隙度由岩块孔隙度φb和裂缝孔隙度φf两部分构成,假定岩层浅部裂缝中有泥浆侵入而岩块孔隙及岩层深处的裂缝中无泥浆侵入,则根据并联电路原理和阿尔奇方程可导出计算裂缝孔隙度的方程为

勘查技术工程学

式中:Rm为泥浆电阻率;mf为裂缝的孔隙度指数,通常为1~1.3。

15.6.2.2 确定饱和度

目前,在常规测井解释中主要是利用电阻率测井资料,由阿尔奇方程计算油气储层的含水饱和度。尽管阿尔奇方程在应用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但它仍是目前指导油气层测井解释的理论基础。实践表明,用好阿尔奇方程的关键,是根据岩石类型和岩石结构正确确定方程中的经验系数a、m、n和b,或根据对具体储层的研究,提出一些针对性强和更加适用的派生公式。下面列举几种评价泥质砂岩和碳酸盐岩油气层的几种派生饱和度公式。

(1)分散泥质砂岩油气层饱和度方程

勘查技术工程学

式中:q为分散泥质含量,它是分散泥质体积占岩石总孔隙体积之比,即q=VSH/Vφ

勘查技术工程学

(2)层状泥质砂岩油气层饱和度方程

勘查技术工程学

式中:VSH为层状泥质砂岩的泥质含量;φ为层状泥质砂岩的有效孔隙度,它与纯砂岩部分的有效孔隙度φSD之间的关系为φ=φSD(1-VSH)。

(3)混合泥质砂岩油气层饱和度方程

勘查技术工程学

(4)裂缝性碳酸盐岩油气层饱和度方程

岩块含水饱和度由下式计算

勘查技术工程学

式中:Rtb为岩块电阻率;mb和nb分别是岩块孔隙度指数和饱和度指数;Rtb为岩块真电阻率,可由下式确定

勘查技术工程学

mf为裂缝的孔隙度指数。

裂缝含水饱和度目前还很难根据测井资料直接确定,它与裂缝壁的束缚水厚度hbW成正比,而与裂缝宽度b成反比。通常认为,只要裂缝宽度大于10μm,裂缝含水饱和度将小于5%。因此,一般情况下,裂缝性油气层的裂缝含油气饱和度特别高。

裂缝性油气层的总含水饱和度SWt等于裂缝含水饱和度与岩块含水饱和度的算术加权和。若用Vf表示裂缝孔隙度占岩石总孔隙度的是百分数(称为裂缝分布指数),则

勘查技术工程学

另外,也可用电阻率测井资料计算,即

勘查技术工程学

式中m和n为总孔隙度指数和总含水饱和度指数,RTC为裂隙性地层的真电阻率。

15.6.2.3 确定渗透率

确定储集岩石的渗透率是测井解释的一个难题,主要原因是影响岩石渗透率的因素较多,随机性较强,加之目前还缺乏能直接反映岩石渗透率的测井手段。因而,现有的方法基本上都是通过统计分析建立由测井计算的孔隙度、束缚水饱和度与岩心分析渗透率之间的经验关系式。局限性较大,很难达到地质分析所要求的精度。

应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计算储层渗透率是目前较有效的方法。岩心实验分析得出的计算渗透率的两个主要经验公式是

SDR方程

勘查技术工程学

Timur方程

勘查技术工程学

式中:φNMR为核磁测井求得的孔隙度;φF和φB分别是自由流体和束缚水孔隙度;T2log为T2的对数平均,C、a1、a2、b1和b2为经验系数。对于砂岩地层,通常取a1=4,a2=2,b1=1,b2=2。系数C1和C2对于不同地区或层段可能不一样,可通过实验分析确定。一般情况下(砂岩),C1=4,C2=10。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