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外圆内方,方圆处世?

如题所述

中国有句俗语,叫“三分知识,七分人情”。即一个人的成功,三分靠知识,七分靠处世能力。由此可见,处世能力对一个人走向成功是何等重要。

怎样处世才好?是“方”还是“圆”?有人说是“方”——方正不阿、坚持原则;有人说是“圆”——圆滑乖巧、八面玲珑。

回首历史,忠心耿耿的屈原、刚直无私的包拯、清正廉洁的海瑞、浩然正气的文天祥以及隐居深山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等等,都不失为“行方”的典型,他们因此而流芳百世。无数先贤的事例都表明,如果一个人方正不阿、坚持原贝《恰到好处,就会受到人们的钦佩、信任,如此才可永立不败之地。

有位刚从医学院毕业的护士,到一家知名大医院实习。按照医院的规定,护士实习期间若能让院方满意,就可成为正式员工,否则就要面对找工作的难处。一天,有位因车祸而生命垂危的病人需要手术,这位实习护士被安排做知名外科手术专家芬迪教授的助手。当手术将完,即将缝合患者伤口时,这位护士突然严肃地对院长说:“芬迪教授,我们用了12块纱布,可是您只取出了11块。”

外科医生不屑一顾地回答说:“我已经全部取出了,不要多说,立即缝合。”

“不可以!”这位护士严肃地高声抗议道:“我们的确用了12块纱布。”

外科医生对此不加理睬,命令道:“听我的,准备缝合,我会负起全责。”

“你是医生,你不能这样做!”实习护士毫不让步。

直到这时,外科医生脸上那不屑一顾的表情换成了一丝微笑。他举起手里握着的第12块纱布,说道:“你是我最合格的助手。”结果,她自然留在了医院。

试想,当时这位实习护士若不坚持事实,不严肃对待,而是去迎合、服从外科医生,其结局又会如何呢?毫无疑问,她定会失去这份工作。这个实例说明了“行方”的意义。

一个恰到好处“行圆”的人,也是在重要时候讲究灵活变通的人,其人际交往的回旋余地就大,当然各方面成功的可能性就大。

在火车上,一个小伙躺在座位上。有一位母亲牵着女儿上车了,女儿摇着小伙说:“叔叔,我要坐,我要坐!”

小伙装睡不加理睬。

母亲婉转地对女儿说:“别吵叔叔,叔叔累了,他躺一会儿,会让给你坐的。”

听到这话,小伙忙起身红着脸说:“你们坐吧!”

从这个事例中可以看出,这位母亲非常懂得交际之道。“行圆”起着润滑剂和转化剂的作用。假如当时那位母亲指责小伙子一通,结果可能又会是另外一番光景了。

在现实社会中,偏重“方”和偏重“圆”都是不恰当的。俗话说:“过直易弯。”一个人如果过于方正,就像生铁一般,生硬死板,一拗就容易折断;但一个人如果过于圆滑,看似八面玲珑,实则是小聪明,容易流于世故俗气。因此,“方”与“圆”需要把握个度。该方则方,该圆则圆。

具体表现为:大事要方,小事要圆;对己要方,对人要圆。方是做人的脊梁,圆是处世的锦囊。

“方”与“圆”,是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人之左右手,不可偏废,不可或缺。做人,不能光看到“行方”的意义而忽视了“行圆”,也不能只看到“行圆”的重要性而忽视了“行方”。正如《方圆兵法》一书中所说,真正的“方圆人”是大智慧与大容忍的结合体,有勇猛斗士的武力,有沉静蕴慧的平和;真正的“方圆人”能承受大喜悦与大悲哀的突然发难;真正的“方圆人”,没有失败,只有沉默,是面对挫折与逆境时积蓄力量的沉默。黄炎培曾给儿子写过四句话:“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黄炎培希望儿子像古铜钱那样外圆内方,对人要宽容和善,像春风一样温和,对自己要严格要求,像秋霜一样严肃。

纵观古今名人,受欢迎、受爱戴的人,无不具有“方”之灵魂。为人处世要讲究原则,唯有如此,才能保持个性,但仅仅有“方”又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圆”的包裹,待人待事,将就包容,才能更富内涵、彰显魅力。

圆是一种豁达、容忍、有修养的表现,即把一个人宽大的胸怀和气度发挥到了极点,表现出能屈能伸的态度。方,则是做人的准则,能够反映出一个人“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个性和不为强者所吓倒的一种不屈服的心态。一个真正聪明的人,懂得“外圆”与“内方”之间的平衡,可以在社会上如鱼得水,既赢得善于交往和平易近人的好名气,又坚持原则、义无反顾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著名哲学家费西特曾经说过:“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哲学,可由他是何种人来决定。”

大雪过后,有的树枝因不能承受厚厚积雪的重量而被压断了,而松树却完好无损,因为被压断的树枝总是硬挺着腰身,不懂得弯曲,终抵不过积雪的压力,落得惨被压断的结局。人的一生也会经历各种风雨,需要积极地迎接各种挑战。但是生活中的种种经历告诉我们,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斤斤计较,否则就可能“壮志未酬身先死”。

在现实生活中,会发生许多出人意料的事情。在处理这些事情的过程中,有时不得不妥协,而这个妥协就是“外圆内方”中的“圆”,妥协并非就是认输或者“吃亏”。许多人正是因为走到了这个误区之中,才会在社会上孤立无援。‘

俗话说:“吃亏是福。”为了逃命而奔跑在同一座独木桥上的两只山羊,对峙在中间,谁也不愿意妥协。那么它们的结果有两种:一种是被身后的豺狼虎豹追上;另一种则是双方为了自己活命而互不相让地争斗起来,结果一样逃不了死的命运,只不过是同时掉进河中而已。那么,双方为什么不能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后退一步呢?

当然,妥仂也要有个度,如果不能很好把握住这个度,就可能被前方的阻碍碰得头破血流,永远也不可能达到你想要的目的。

相反,“外圆内方”是一种实用的技巧,是处世的成功之道。如果一个人能够内外兼修,那么他既可以靠着“外圆”的处世为自己开创新的道路,又可以坚持“内方”的本质和原则。

著名建筑设计师莱伊恩先生是一个创新意识非常强的人,他曾经受命设计英国稳泽市政府大厅。他运用工程力学的知识,再加上多年的实践,巧妙地设计了只用一根柱子支撑的大厅天花板。一年以后,市政府权威人士进行工程验收时,发现大厅只用了一根柱子支撑着天花板,觉得太危险,要求菜伊恩再多加几根柱子。菜伊恩自信用一根坚固的柱子足以保证大厅安全,并列举了相关的实例,他拒绝接受工程验收者的建议。

莱伊恩的坚守很快惹恼了市政官员。须知,几百年前,人们可没有享受到现在的人权:你敢与市政人员闹别扭,那几乎就是与英国皇家闹别扭,人家完全有权力有义务把你送上法庭,甚至送进监牢。最后自己的设计不但没有被采纳,还会惹来一身麻烦!

就这样,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莱伊恩都在做着思想斗争,后来他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他在大厅里增加了四根柱子,不过这些柱子并未与天花板接触,不过是装装样子糊弄那些愚昧无知却又刚愎自用的市政官员而已。几百年的时间不算短了,市政官员换了一任又一任,但这个秘密始终没有被人发现。直到近几年,市政府准备修缮大厅天花板时,才发现莱伊恩当年的“弄虚作假”。

有时候,为了更圆满地解决问题,更和平地处理争执,我们必须学会“外圆内方”,这不是老于世故,更不是老谋深算,它以“方”为立世之本;以“圆”为变通之表,实不失为一种高超的处世艺术。

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群体,人和人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摩擦与争执。处理摩擦与争执一定要做到方圆兼顾,既要通情达理,又要合情合理,不能失之偏颇。只有方圆兼顾,才能公正;只有公正,才能平衡,才能减少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唐朝时,名相李泌与唐代宗对对联。上联是“方若棋盘圆若棋子”,下联是“方若行义圆若用智”。此联可谓是对“外圆内方”人格意蕴的绝好注释。

总之,一个成熟的、胸怀大志的人,不被环境所囿,不为小利所动,不为琐事分心,总是矢志不移、义无反顾地追求自己既定的目标,以求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达到自己的目的。人生在世,为人处世要有弹性,将方圆运用自如,恰到好处。千万不要固执己见,或者是圆滑过度而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外圆内方,和而不同,不是中庸之道,不是虚伪圆滑,是中国几千年优良传统积淀的人文精粹,是中国最具社会良知的杰出代表的人格体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