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如题所述

山行表达了诗人对美丽的大自然的赞颂和热爱之情。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色彩绚烂、风格明丽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地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的,起铺垫和烘托作用。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蜿蜒的小路一直延伸到山顶。  “远”一词表示山路的长度。 单词“倾斜”与单词“上”呼应,并写出一座高而缓慢的山脉。 这样,从标题的含义开始,就写出了“线条”的特征,但是就构成而言,它的特征是山脉深厚而柔和的形状以及山脉的自然特征。 山路通向白云生人民。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继续注视着山路。 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座石屋和石墙。 这里的“人”采用上一句话的“石径”,而“石径”是这些家庭上下之间的通道。 这将两个场景有机地连接起来。

洁白的云朵似乎是从山上生下来的,漂浮而缠绵,显示出山的高度,而云朵的淡白色和山的绿色则染上了鲜艳的色彩。 诗人用横云断脊的方法使这片白云覆盖了读者的视线,但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必定有另一种风景。

这是秋天的赞美诗。 秋天来临时,诗人并不像古代文人那样难过。 他唱的是秋天的大自然之美,反映出大胆和振奋的精神。 有一种圆滑结实的精神,既表达了诗人的才华,又表达了诗人的见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26

《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绘秋日山行所见的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表现了作者的高怀逸兴和对深秋山林景色的赞美之情。

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路是人走出来的,因此白云缭绕而不虚无缥缈,寒山蕴含着生气,“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

然而这只是在为后两句蓄势,接下来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见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第2个回答  2019-10-27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

《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

【赏析】

1、“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远处。“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2、“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往远处望去,只见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径。


3、“停车坐爱枫林晚”,写停车观景。枫林晚景使得诗人惊喜万分,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赶路。

4、“霜叶红于二月花”,写火红的枫叶。“红于”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第3个回答  2019-10-28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第4个回答  2019-10-28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