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常见繁殖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措施有哪些?

如题所述

引起奶牛繁殖障碍的常见疾病可以分为三大类,即奶牛生殖道疾病、激素紊乱性疾病及胎产病等。

(1)生殖道疾病

在久配不孕的牛中,大多数牛只有生殖道炎症,且多数为子宫内膜炎和子宫颈炎,很少有输卵管炎的,除非该牛只有子宫撕裂史。生殖道炎症之所以引起不孕,是因为生殖道发炎危害了精子、卵子及合子。同时,使卵巢的机能发生紊乱从而造成不孕,常见的生殖道炎症如下:

①子宫内膜炎

A.发病原因

产房卫生条件差,临产母牛的外阴、尾根部污染粪便而未彻底洗净消毒助产或剥离胎衣时,术者的手臂、器械消毒不严,胎衣不下腐败分解,恶露停滞等,均可引起产后子宫内膜感染。

B.防治措施

产房要彻底打扫消毒,对于临产母牛的后躯要清洗消毒,助产或剥离胎衣时要无菌操作。对于患牛主要是控制感染,促使子宫内炎性产物的排出,对有全身症状的进行对症治疗。如果子宫颈未开张,可肌内注射雌激素制剂促进开张,开张后肌内注射催产素或静注10%氯化钙溶液100~200毫升,促进子宫收缩而排出炎性产物。然后用0.1%高锰酸钾液或0.02%新洁尔灭液冲洗子宫,20~30分钟后向子宫腔内灌注青霉素链霉素合剂,每天或隔天一次,连续3~4次,但是,对于纤维蛋白性子宫内膜炎,禁止冲洗,以防炎症扩散,应向子宫腔内注入抗生素,同时进行全身治疗。

②子宫颈炎

A.发病原因

主要是人工授精时,因操作不当或长时间多次操作后,碰伤了子宫颈,引发子宫颈炎直至子宫颈增生。

B.防治措施

人工授精的一切用具必须洁净无菌,技术员操作技术要熟练,一定要做到动作轻,速度快,对于患牛,用干奶油剂冲洗子宫颈,每天一次,每次注入2~3毫升,经过一周可治愈。

(2)激素紊乱性疾病

由于饲养管理不当,生殖道炎症、应激等,使生殖系统功能异常,体内激素分泌紊乱而使母牛的生殖机能受到破坏,常发生卵巢囊肿、卵巢静止、持久黄体等。

①卵巢囊肿

A.发病原因

可分为卵泡囊肿和黄体囊肿。目前认为卵巢囊肿可能与内分泌机能失调,促黄体素分泌不足,排卵机能受到破坏有关。

B.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人工授精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对于患牛,近年来多采用激素治疗囊肿,效果良好。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母牛每次肌内注射400~600微克,每天1次,可连续使用2~4次,但总量不能超过3 000微克。一般在用药后15~20天,囊肿会逐渐消失而恢复正常排卵。

垂体促黄体素:无论卵泡囊肿或黄体囊肿,母牛一次肌内注射200~400国际单位,一般3~6天后囊肿消失并形成黄体,15~20天恢复正常发情。若用药1周后仍未见好转,可第二次用药,剂量比第一次稍增大。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具有促使黄体形成的作用,牛静脉注射2500~3000国际单位或肌内注射0.5万~1万国际单位。

②持久黄体

A.发病原因

饲料单纯,维生素和无机盐缺乏,运动不足,子宫内膜炎,产后子宫复旧不全或子宫肌瘤等均可影响黄体的退缩和吸收,而成为持久性黄体。

B.防治措施

根据具体情况改进饲养管理,或首先治疗子宫疾病。为了促进持久黄体退缩,可肌内注射前列腺素(PG)5~10毫克,一般注射一次后,1周内发情,配种即能受孕。也可肌内注射氯前列烯醇或氟前列烯醇0.5~1毫克,注射一次后,一般在一周内见效,若无效时,可间隔7~10天重复一次。

③卵巢静止

A.发病原因

因饲养管理不当,子宫疾病等使卵巢机能受到扰乱后而处于静止状态。

B.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补充营养如维生素、无机盐等,加强运动。治疗患牛时大多采用通过直肠按摩卵巢、子宫颈、子宫,隔天一次,每次10分钟左右,4~5次为一个疗程,并结合肌内注射己烯雌酚20毫克,RH-A3200国际单位黄体酮50毫克,每天1次,连用3天。5~7天后若无黄体或卵泡再进行1次。

(3)胎产病

指在妊娠期因饲养管理不当,在分娩过程中常出现子宫脱出和胎衣不下。

①子宫脱出

A.发病原因

饲料单一,质量差,缺乏运动,过度劳累等导致会阴部组织松弛、无法固定子宫。该病多见于老年母牛和经产母牛。另外,助产不当、产道干燥而迅速拉出胎儿或在露出的胎衣断端系重物等均可引起子宫脱出。此外,瘤胃臌气、瘤胃积食、便秘、腹泻等也能诱发该病。

B.防治措施

预防上主要是消除病因。治疗时要针对不同症状采取相应措施,子宫部分脱出时,要加强护理,防止脱出部位受损,如将其尾固定,以防摩擦脱出部位,减少感染机会,多放牧,舍饲时要给予易消化的饲料等。可不必采取特殊疗法。子宫全部脱出时,必须进行整复:第一,将病牛站立保定,并呈前低后高的体位,用温水灌肠,使直肠内空虚。第二,用温热的0.1%高锰酸钾冲洗脱出部的表面污物,剥离残留的胎衣以及坏死组织,再用3%~5%温明矾水冲洗。如果脱出部分水肿明显,可用消毒针乱刺黏膜挤压排液,如有裂口,应涂擦碘酊,裂口深而大的要缝合。第三,用2%普鲁卡因8~10毫升在尾荐间隙注射,施行硬膜外腔麻醉。第四,在脱出部包盖浸有消毒、抗菌药物的油纱布,用手掌在患畜不努责时,将脱出的子宫托送入阴道,直到子宫恢复正常位置,再用一只手插入到阴道内,并在里面停留片刻,以防止努责时再脱出,同时防止感染和促进子宫收缩,可在子宫内放置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随后注射缩宫素60~100国际单位。最后对阴门作烟包缝合,经数天后子宫不再脱出时即可拆线。第五,中药治疗,服补中益气汤:党参、生黄芪、白术、蜜升麻、柴胡各32克,当归64克,陈皮、炙甘草各16克,五味子26克,大枣15个,生姜3片为引,研成末,开水冲调,待温后灌服。

②胎衣不下

A.发病原因

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产后子宫收缩不力,因为妊娠期间饲料单纯,缺乏无机盐、微量元素和某些维生素,或者产双胞胎、胎儿过大、胎水过多,使子宫过度扩张。二是胎盘炎症,妊娠期间子宫受到感染,发生隐性子宫内膜炎及胎盘炎,母子胎盘粘连。此外,流产和早产等原因也能导致胎衣不下。

B.防治措施

胎衣不下的治疗方法很多,概括起来可分为药物治疗和手术剥离两类。

药物治疗:皮下或肌内注射垂体后叶素50~100国际单位,最好在产后8~12小时注射,若分娩后超过24~48小时,效果不佳也可注射催产素10毫升,麦角新碱6~10毫克。以上两种方法均能促进子宫收缩,加速胎衣排出。

手术剥离:先用温水灌肠,以排出直肠中的积粪,或用手掏出积粪。再用0.1%高锰酸钾液洗净外阴。后用左手握住外露的胎衣,右手顺阴道伸入子宫,寻找子宫叶,找到子宫叶后,先用拇指找出胎儿胎盘的边缘,然后将食指或拇指伸入胎儿胎盘和母体胎盘之间,把它们分开,至胎儿胎盘被分离,用拇、中指握住胎衣,轻拉即可完整剥离下来。如果粘连较紧,须慢慢剥离。操作时须由近向远,越靠近子宫角尖端,越不易剥离,应特别小心,力求完整取出胎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